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善”文化贯穿古今而不衰,它渗入在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化在每个民族成员的血液之中,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我们常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像五十六朵花一样开放在祖国的大地上,璀璨艳丽、斑斓多彩。在这种异彩缤纷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道”、“善”的精神追求,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各民族共同生命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春节溯源     
1999年2月16日,是我国各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佳节──春节,即是农历的新年,民间俗称“过年,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节日。我国古代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后汉书·杨震传》中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早之征也。”至南北朝,春节指整个春季,至民国初年,才正式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正月初一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又称“三元”,传统风俗上以正月初一、二、三日为正年,而节日活动则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古代,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慢…  相似文献   

5.
和世界上众多的民族一样,生活在雪域中的藏民族也有自己的新年。藏历新年又叫“洛萨节”,是藏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按藏历计算,藏历新年和农历的春节相近,因此,许多藏民在除夕前后开始过年。甘南藏族干脆以汉族的农历为准。桑科草原,地处甘肃南部,为甘南草原的一部分。拉卜楞寺的佛光为这一地区的藏历新年涂上了几分神圣光环。  相似文献   

6.
一、侗族服饰的特点 侗族服饰的发展和变迁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以前,这一时期侗族的服饰非常原始,完全是侗族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第二阶段是唐朝至建国以前,从唐朝开始,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很快就被侗家妇女接受,并且把汉族与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融合在一起,使流传至民国时期的侗族服饰既有汉族又有侗族的文化特点;第三阶段是建国初期至80年代(亦即20世纪50~80年代),这一时期的侗族传统服饰,只能在边远山区的妇女及中、老年人身上才能看到.由于汉族服装不仅大方得体,而且简便实用,对侗族男服的影响更大,男服基本趋于汉化;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侗族的民族服装只在大型节庆日子里才拿出来穿,平常都保存起来.但到了90年代,返璞归真在一些地区成为时尚,民族服饰又频繁地展现出来,近几年在街上不少妇女穿着用现代布料制成的民族服装,这种文化心理仍存在于现代人的意识中.  相似文献   

7.
英珍  吕玲珑 《中国西部》2007,(11):42-49
过年,从十三开始 在新龙,过年有“十三”和“春节”两个节庆日,除生活在县城的老百姓过“春节”外,其余地方的老百姓则过“十三”。虽然都是以十三号为年节日,但因计算的月份不同,新龙各区乡“过十三”的月份并不一致,有的是十一月过十三,有的是十二月,还有的是三月。  相似文献   

8.
西南人过年     
中国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据统计达54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仅贵州一地就多达千多个。异彩纷呈的民族佳节,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过年是每个民族都有的,最令人向往和沉醉。过年的传统已有2000余年关于过年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杜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即一年农事完毕,为报答神的恩赐举行的祭祀活动。《诗·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也是一年岁终的祝语:一说“年”是一种怕光怕红怕巨响的“怪兽”,经年昏睡,到年  相似文献   

9.
天下     
《走向世界》2009,(31):10-11
“中国幸福家庭”推选全国展开 “五十六个民族,同一种幸福”,为展现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瞭望东方周刊共同主办的贝因美“中国幸福家庭”推选活动近日在全国展开。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马年新春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个春节,为让在合肥工作的老外们能走进普通百家共享新春的快乐,同时也为沟通市民与老外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发展,安徽省外办与新安晚报社联手举办了“老外过年到我家“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100多个家庭踊跃报名,热情  相似文献   

11.
春节又称阴历年、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山东地区曾经是商朝文化的重心之一,因此春节传统习俗在山东地区保留的相对多一些。  相似文献   

12.
“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了,年年在家过年都是一个样,一点意思没有。”史胜刚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过年就是要图个全家团圆。于是每年春节,那些在外奔波的游子们都背起行囊回家,形成一股巨大的春节返乡洪流。  相似文献   

13.
“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了,年年在家过年都是一个样,一点意思没有。”史胜刚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过年就是要图个全家团圆。于是每年春节,那些在外奔波的游子们都背起行囊回家,形成一股巨大的春节返乡洪流。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时到侗族地区旅行,实在是一件再美好不过的事情。节日里到处是独特有趣的民俗活动,既隆重欢愉,又高雅自然,跟城市里单调乏味的吃喝请客完全不同。2014年春节,我在故乡老家过完年三十夜之后,于正月初一一大早带着家人驱车前往黎平、榕江、从江等侗乡行游。我们先是来到榕江县的栽麻乡,这一带是侗族传统文化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注重春节习俗的侗族地区之一。节日期间,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民俗表演活动。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1,(2):51-51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再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过年”这个要求,确实有很多必要,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贴春联不算过年啊!”“过年气氛再淡化,吃年夜饭这个形式还是不能舍弃。”临近春节,经常听见有人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17.
“不贴春联不算过年啊!”“过年气氛再淡化,吃年夜饭这个形式还是不能舍弃。”临近春节,经常听见有人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18.
过年时节     
过年时节杨谦岁岁春节,今又春节。一下笔就落入了俗套.这的确是一种无奈。旧岁将除,光阴好似在虚度,是喜是悲,抑或是二者交织在一起,我的脑际混混沌沌,老是理不出个头绪。我只得尽量不去触动那诸如“虚掷岁月”之类的隐痛.竭力在搜寻过年时节祥和喜庆的图景一儿时...  相似文献   

19.
朱飞 《中国西部》2006,(1):38-49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没有一个节日像春节一样,更能显示中国人的独一无二。我们的吃穿住行、我们的交往方式,治理方式,或迟或早将融入主流文明,跟世界其他民族大同小异。只有春节,从同化的模糊里雕刻出我们浮凸的面容。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他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宿。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台湾民间有“时年八节”之说,而春节则为八节之首,也倍受看重。台湾别具情趣的过年,从腊月廿四便拉开序幕。这一天,家家“扫尘”之后,有的就开始换贴新年画、新春联,烘托节日气氛。还要买又甜又粘的蜜饯、茶料,放于灶台的“司命灶君”前,泡沏起工夫茶,然后烧香放鞭炮,为“灶君”送行,让他“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过年时,台湾同胞习惯在家具上贴个“春”字,但米缸就不兴贴“春”,乃因台湾方言的“春”与“伸”谐音,粮食有“伸”余,意味人口少了,不吉利。所以,米缸大都贴个倒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