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醒的山村     
也许我们早就知道“陇中苦,苦甲天下”的会宁,红军会师过的会宁,高考状元县的会宁,但也许有人还不知道直到二十世纪末会宁有的地方才用上了电。位于会宁东南部,国道312线邻近的我的家乡便是其中之一。一九九五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开始用上了明亮的电灯。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感人的报道,文中一个个尊师重教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 在会宁,人们也许不知道县长是谁、书记姓啥,而许多教师的名字在四乡八里却是摇了铃的。  相似文献   

3.
<正>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山区,是全省、乃至全国出了名的贫困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贫乏是导致会宁贫困的重要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人的素质差所导致的意识贫困,即对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商品经济观念的排斥。与此相矛盾的另一面,会宁却是甘肃有名的人才输出源。1978——1984年,每年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会宁学生平均超过300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难道会宁的教育,只是为全国输  相似文献   

4.
候伯宇老师太累了,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 追悼会那天,天气突然从头天的晴空万里变成了倾盆大雨。我想,这是苍天在缅怀这位可敬的老人,忍不住落泪吧。  相似文献   

5.
会宁是一本书。在那七川八源九道梁的谋篇布局里,远占时期的彩陶折射出的文明之光,一直灿烂辉煌;近代左宗堂奏于朝庭“苦甲天下”的声音,至今仍在悲叹中回响;1936年10月红军会师,又给会宁注L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由于高考上线率高,又使会宁名闻西北;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贫县,会宁也名列其中……这大起大落的情节,读来令人拍案唱叹。会宁,地处甘肃中部,年最大降雨量减年蒸发量,得到的是一个上千的负数。这个沉甸甸的负数就是压在这块土地上的现实,也是压在全县56万人身上的一块磐石,使人不敢想象在这个负数中苦苦挣扎的万…  相似文献   

6.
从兰州东行100公里,有个叫会宁的地方,“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便是这里。十年九旱,水贵如油,除了荒山秃岭就是深沟大涧,全县被概括为——七川八塬九道梁。走进这片土地,随便登上一座山梁,放眼望去,绵延无尽的重重山塬干枯而苍凉,远离村庄的山梁上,很难找到一棵树,甚至瘦弱稀薄的小草也不易觅得。雨水过于吝啬,这里的地貌酷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满是深暗灰黄的皱折,有人索性称之为“干会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生存都困难的地方,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却已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3000余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500多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的有200多人;仅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工作的就有会宁学子240余名,还有十多名留学国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会宁已经  相似文献   

7.
田绿洲 《发展》2016,(4):42
“山陕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也称晋商)和陕西商人(也称陕商或秦商)为方便经商而在全国各地所建的会馆.是在外经商的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住宿、议事、签约、交易、酬宾的场所,也是山陕客商们“叙乡谊、通商情”的地方.会宁是陕甘驿道上历史久远的重要城镇.陕甘驿道自西安开始,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等地到达兰州.清乾隆嘉庆时期,会宁县城商业鼎盛,贸易繁荣.当时在会宁经商者多为山西、陕西等地客商.“邑之商业,自乾嘉以来,客商大于土商,凡繁富之乡镇,皆有山陕人合群营业”(《会宁县志续编卷之三》309页).这些山陕客商为了便于经商,便在会宁县城西关大街修建了著名的山陕会馆.  相似文献   

8.
为无为"———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的一个哲理于光远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①写这一篇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  相似文献   

9.
《发展》2005,(6):76-77
2004年甘肃省会宁三中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其雄厚的教学实力和骄人的业绩。在生源远不如县城中学的逆境中,2004年高考,全县本科人数共增加了110多名,而三中净增50名,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83人,应届生本科上线人数达80人。事实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会宁三中在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中,革除陋习,敢为人先,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坐落在古镇河畔的会宁三中创建于1957年。从恢复高考至今,会宁三中为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6200多名,已有40多人获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北大、清华、复旦、南开、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北师大、人大、南京大…  相似文献   

10.
张凤志 《发展》2013,(6):30-30
一、会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会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有2100年的建县历史。二是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自1986年举办红军会宁会师50周年纪念活动以来,每隔10年举办一次大型纪念活动,使红色文化品牌日益彰显光大。三是教育文化积淀深厚。会宁人民有着尊师重教、崇文修德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孕育形成了"三苦两乐"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教育  相似文献   

11.
梁泉 《东北之窗》2011,(2):14-14
老有所依,作为“五有”之“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之一,乃是同一个世界的同一个梦想。也正因为如此,一对农民工翻唱的《春天里》,在网络上唱出“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才让省委书记每每落泪,更通过网络引起亿万网民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佐文 《东北之窗》2008,(10):58-59
2008年2月28日下午,农安县农安镇闫家村10社曹宪柏夫妇,拿着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书含着眼泪来到他们儿子的出事地点,双双瘫坐在地上,对着天空悲切地喊道:"我的儿,你的生命没有白白付出,爸妈终于为你讨回了公道。你是个好孩子,不但爸妈承认了你,社会也认可了你,你听见了吗?"看着这悲痛欲绝的夫妻,村民为之感伤落泪,一边劝慰一边扶起他们。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还得从去年4月说起。  相似文献   

13.
何水清 《发展》2004,(8):68-69
为了掌握白银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2004年3月中旬,中共白银市委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道,就靖远、会宁两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调查和座谈讨论,使我感到这两个县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靖远县发展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很大,发展亮点频闪,许多做法和措施对我启发很大,由此也引发了我对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韦宏海 《发展》2018,(6):82-82
会宁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四县三区两城一市"建设为引领,改造"六项基础设施",改善"六项公共服务",关注弱势群体,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强力推进美好新会宁建设,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青砖红墙的会师楼,巍然高耸的会师塔……走进位于甘肃省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劲柏傲寒,苍松挺立. 甘肃会宁,一块红色热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在会宁和将台堡实现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会宁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资源。新时期深入挖掘和阐发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教育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正>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写这一篇时,在我心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呢? 这篇超短文不长,我把全文引在这里: “《老子》有一个‘为无为’的提法。对《老子》有一个误解,把他说的‘无为’与‘消极’联系在一起,认为《老子》主张‘消极无为’。其实整本《老子》的精神是积极的。它积极地宣传‘无为’,而积极地宣传‘无为’本身就是:‘为’这一种。用一句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地不干预’,或‘积极的无为’。实行‘市场经济’有一条,就是政府要懂得,对许多事应采取‘积极无为’的方法。在这里,‘积极’是根本精神,即要有一个把市场经济搞好的目的,而  相似文献   

18.
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用象征三军会师的三面红旗样式做成的门楣上,书写着毛泽东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会宁好地方好地名啊",一句是"红军会师,中国安宁"。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先后会合,不仅标志着长征的胜利,也揭开了中国革命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追忆母亲     
王华 《东北之窗》2011,(14):108-108
那天全家人去了乔山公墓,为双亲大人扫墓。父母离开我们已有18年了,但所有的往事都历历在目,从没忘怀。父亲去世后,我在《大连日报》发表了文章“永远的怀念”悼念父亲。亲戚、朋友及父辈的战友、同事们看后都说感人至深,令他们心酸落泪。母亲去世后也一直想写写她老人家,  相似文献   

20.
管建刚 《东宇经纬》2000,(12):32-32
我的一篇稿子最近在某省级杂志上发表。这篇稿子我曾寄市级某杂志——这家杂志有刊发这类章的栏目,最后终于没用。试着投省级的一家杂志,没多久就发了出来。这对一个经常写作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我由此想到了作教学中的一些东西,想得我怦然心动,非说出来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