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陕、甘、宁交界的甘肃省平凉市二十里铺,系大型坑口火力发电企业,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分别持股65%和35%.  相似文献   

2.
甘成福 《发展》2005,(6):67-68
2004年10月甘肃省平凉市政府下发了《平凉特色文化名市建设规划纲要》,这是平凉市文化工作上的一件大事。如何建设特色文化名市,成了摆在全市人民特别是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战略性历史任务。平凉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一个名市的文化特色不外乎来自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来自历史传统,不管这个城市的经济是否发达,只要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令人惊叹的人物和事件,就会留下宝贵的痕迹;第二,来自一些特殊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条件;第三,来自某种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活动;第四,来自某种产品或生产生活方式。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2014,(4):58-58
正2013年,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抢抓国家城镇化加速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机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全省保持领先,全省危房改造现场会在平凉召开;市政府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4.
"一中心两园区"城市战略布局是平凉市委、市政府根据平凉自然、历史、社会、人文特征,为实现平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做出的战略部署。有利于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新格局,促使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红星 《发展》2008,(11):152-152
2008年“五一”前夕,华能平凉发电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这是本年度甘肃眢睢一获此奖的发电企业,也是平凉市第一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自1998年开工建设以来,华能平凉发电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全国先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全国可靠性管理先进单位、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甘肃省五一巾帼奖等荣誉,见证了华能平凉发电公司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发展》2009,(2)
华能平凉发电公司地处陇东重镇——平凉市,是甘肃省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企业之一,也是西北电网的骨干电厂和电源支撑点。自2000年第一台机组投产以来,该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经济运行水平、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7.
王彩霞 《发展》2016,(9):36-37
平凉市依托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平台,把养生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定位,打造养生平凉特色文化品牌,初步探索出了符合市情实际,具有平凉特色的发展路子.然而,养生旅游在平凉市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层次不高,还难以适应大众化养生市场需求.平凉市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不断培育壮大养生旅游新兴业态.  相似文献   

8.
张宇  李开银 《发展》2011,(11):14-17
近年来,平凉市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建设"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的战略目标,探索建立以健全责任体系为工作平台、以农村"两网"建设为保障基础、以社会监督全覆盖为总体目标的城乡一体化监管模式,初步形成了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施治的有效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9.
陈伟 《发展》2011,(1):15-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甘肃省专门制定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平凉作为全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办《意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平凉第一次融入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标志着平凉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高益群 《发展》2014,(2):50-51
正宋代著名文学家陆游在一首《建安遣兴》的诗中写道:"几过秋风古战场""万人鼓吹入平凉",诱发人们对陇东重镇平凉古时的烂漫和沧桑产生无限的联想。平凉依六盘三关之险,左俯三秦、右控西戎,自古就是屯兵用武之要塞,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前秦苻坚灭前凉、置平凉郡,遂有平凉其名,到现在也有1 700余年的历史。现今平凉市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胜迹重重、古风泱泱。境内有古文化遗址465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折射出各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成为这座城市的根脉和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14,(4):F0002-F0002
近年来,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突出城镇化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甘肃省工商联合会房地产业商会、天水市房管局及天水市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水城市建设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2日在天水市迎宾馆召开.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杨慎,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龙永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甘肃省建设厅原副厅长、甘肃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王政之及天水市领导张和平、冯沙驼、白朝德等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改革与战略》2012,28(3):150-152
随着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对当地居民住房的影响日趋明显。文章根据旅游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旅游城市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多种因素,探讨旅游城市房地产业失衡的原因及发展路径,以期保障旅游城市居民住房需求,促进旅游业与旅游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福州市,有这样一位老者,只50年前曾吃过苏土地上的五谷杂粮,喝过崆峒山下的泾河水,因而便对生活过的那个小城镇──甘肃省平凉市有了难忘的情结。从1992年离休后,老人不顾年近七旬的高龄,风尘仆仆,至今3次自费往返于福州和平凉之间,只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平凉的农村穷娃能上得起学,让相对落后的部未来充满希望。1994年,老人通过“希望工程”救助了平凉农村的一个失学女娃。后来发生的一段“爷孙情”,让许多人为之动容。在老人行动的感召下,福建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向苏土高原上的穷娃娃们伸出了友爱之手……这位为福建…  相似文献   

15.
李永红  黄惠平 《发展》2004,(11):66-6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这个要求,深刻认识平凉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潜力、优势,正视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区位优势,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城市经济强市转变,推动平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平凉人民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冶彦忠 《发展》2008,(3):19-20
甘肃省平凉市二次党代会把“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平凉”作为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提出“主攻三大目标、建设四大基地、推进六个跨越”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时代发展、代表全市人民意愿的重大决策。没有农村的新跨越,就不可能有全市的新跨越,没有新农村的建设,就不可能有新平凉的建设。因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刘蓉 《发展》2022,(10):33-36
<正>“十三五”期间,平凉市金融业发展健康平稳,金融产业贡献日益增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立足于平凉实际,须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平凉市金融业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助推平凉市金融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十三五”时期平凉市金融发展与改革回顾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营基本平稳,信贷投量创近五年新高,各项存款增量创近八年新高,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与城市建设和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关系密切。住房消费又是现阶段城镇居民的主导性消费之一,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几年,面对全国不少城市出现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市场不规范、供应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在单靠信贷金融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黄帝问道天下闻,崆峒雄奇遐迩传。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近年来,崆峒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生态优美、产业发达、宜居养生、独具特色魅力的发达中等城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