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森林拦蓄水分、调节旱涝的作用 ,并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给予论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西部应在横断山区恢复植被 ,并对此提出了八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与环境、资源、人口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的国策 ;在这种情况下 ,对历史上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研究 ,环境史的研究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 ,例如从历史地理学或历史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变迁 ,从灾害学的角度总结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 ,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历史上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和实践 ,等等。为了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相互通气 ,把研究推向深入 ,1999年11月 3 0日…  相似文献   

3.
荐书     
《中国高新区》2007,(11):102-102
【人文】《香港金融业百年》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演变、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  相似文献   

4.
在灌溉农业区,地权与水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以往的研究者或是从水权角度出发,关注水权与地权的合一、分离;或是从地权角度出发,考察地权集中、分散和水利共同体的解体,未能从水利灌溉的角度深入考察地权分配。同样,历史时期北方鱼鳞册地权研究,也缺乏水利灌溉的视角。而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古城营村《九渠地亩册》正好提供了从水利灌溉角度理解地权分配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英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通过卫星观测等先进手段, 估算出1981 年至2000 年间中国森林和其他陆地植被的碳汇总量。碳汇是指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在这20年里,中国森林和其他陆地植被每年的碳汇量为1.9 亿吨至2.6 亿吨,约占矿物燃料碳排放量的28%至37%。森林和其他陆地植被可用来吸收部分温室气体,缓解气候变化。中国从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和农业现代化中获益,生态系统吸收碳的能力也变得十分强大。(科技部网)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继续贴近当代中国经济的脉搏跳动。在加强宏观调控和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正在深入。从统筹的角度特别是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工业化、“三农”问题、收入分配、消费和社会保障、金融、产权等方面的历史有所发展。在前些年注重体制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研究正在突出。在研究方法上,注意视角拓宽,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跨时期的角度研究经济史正成为趋势。专题性著作的数量和质量呈上升势头。此外,研究综述也是在成果纷繁、信息爆炸新形势下近年研究的一个新特点。好的综述不仅成为读者的工具,而且其高度概括出来的观点也往往给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流域是世界七大湿地之一。这里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第一个以水禽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保护区之一。青海湖流域湿地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以草甸植被为主,其次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森林植被很少,森林覆盖率低。受特殊自然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研究上看,目前国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学和城市规划领域,从循环经济角度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研究不够深入与系统。从实践上看,我国的区域生态建设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方面的内容。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城市,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本文对生态城市和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与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城市循环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中国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合"运动.它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专门生产物资以供应军需民用的合作社生产运动."工合"运动也成为经济史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目前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有成果问世,但基本上还是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文章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抗日战争时期"工合"运动衰落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范远江  杨勇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20-23
文章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及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的诸多压力与挑战,通过对目前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研究,提出了在三峡库区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碳汇林业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高效林业是指森林物种个体和群体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协调、平衡,长期保持高生产力、再生能力和高生物量,并能持续提供优质、高产、多样的产品,使森林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本文从云南高效林业提出的背景、碳汇林业对高效林业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云南如何发展碳汇林业来实现高效林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由以林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而构成的,与城市社会、经济融为一体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建设的范围因城市的规模而不同.1974年,在英国举行的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城市森林是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城市整体来考虑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它不仅包括城市内部绿地,也包括城市周围的城郊林带,还包括城市外围以森林为主体的林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学者中,对某外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从经济周期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全面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特别是对像日本这样具有东方文化传统而又唯一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的具体的经济周期的研究,据笔者所知,车维汉教授于98年8月出版的《日本经济周期研究》一书还是第一本。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周期的起因、周期现象及其演变、周期的规律性与特征是与时间序列现象相吻合的,因此,读完该书使人感到其分析不但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本书由三篇组成。第一篇“日本经济周期运行的历史前提”,包括两章内容,分别讲…  相似文献   

14.
罗贤勇 《老区建设》2014,(22):36-38
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森林植防护效益低下、湿地植被退化加剧、土地沙化呈递增态势、水质污染日益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立法、司法以及执法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思考,提出相关的法律应对策略,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森林作为陆地上可再生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目的共同趋势.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学者对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概念、经营理念与模式、政策与制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献资源收藏的角度对《大公报》的历史发展与功绩、版本与装帧以及入藏国家图书馆的经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推动百年《大公报》研究的深入。其次,客观评价了《大公报》的历史功绩。《大公报》不仅培养造就了一代报人,其不偏不倚的办报方针更是赢得了国人的尊崇,开创了“文人论政”的辉煌时代,在我国近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占...  相似文献   

17.
利用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了研究区2013年和2017年两个时期的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并分等定级,量化分析了研究区2013~2017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2017年,研究区NDVI的平均值从0.388 3提高到了0.395 1,整体NDVI均值有所增长;研究区的植被覆盖情况从整体上看以极高植被覆盖为主,低、中、高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极高和极低植被覆盖面积增加,高植被和极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75%以上;研究区呈现极低植被→低植被→中植被→高植被覆盖度转移趋势,植被覆盖总体向良好趋势发展,但也出现高植被覆盖向中植被覆盖转移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研究区变化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和南部打马沟附近,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DVI高值区发生了分布区域的东移和面积的缩小。  相似文献   

18.
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该区大面积山体和植被损毁,地震引发的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损毁程度加重,恢复森林植被刻不容缓。以森林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建设,首要前提是治山,通过治山可以减小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的频率,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日本是自然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治山方面探索较早,经过百余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山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治山技术措施。本文就部分简易可行的日本治山技术在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的应用为例,对日本部分治山技术应用实践进行介绍,以期为开展此类灾害地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与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系统学的研究方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进行解析,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表达;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比较优势能力及其计算方法。分别从数量角度(总体能力)和质量角度(比较优势能力)对北京市与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深入地对比研究和客观公正地评判,并得出基本的研究结论,以供决策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光明日报社、中共温州市委和温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温州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月17日-1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温州各高校、科研机构的11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起,对“温州学”创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论证,并从温州历史文化、产业群与温州模式的创新、温州人与公民社会等多方面交流研究的新成果。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温州的经济文化不断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温州市相继举办了南戏、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