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骥 《改革与开放》2014,(19):51-52
本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原因,及立法状况进行了分析。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一直严厉打击贪污犯罪,惩治犯罪的意识都有同样的共识。但由于各个国家信仰和生活环境不同,对贪污犯罪的理解、罪犯的界定都不一样。中国政府多次强调要彻底打击贪污犯罪行为,我国专家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产生贪污犯罪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实施方案,但效果并不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2.
翟涛涛 《魅力中国》2014,(10):300-300
目前,在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现象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也将惩治贪污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我国关于惩治贪污犯罪的法律法规对有效打击贪污犯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惩治贪污罪的过程之中,却也碰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贪污犯罪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可以进一步解读我国目前在政治体制上存在的诟病,进一步的解决我国在惩治贪污犯罪的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为惩治贪污犯罪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日,湖北省公安县法院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县检察院公诉开发区房地产公司经理贪污受贿12万多元,构成犯罪;而县工商局核定该公司应由集体企业改为私营企业,老总“贪污”只是在拿他自己的钱,不是犯罪。这起“公说公有理、私说私有理”的难决之案令人关注。请看─—陈宗其,湖北省公安县南平经济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经理,因涉嫌受贿7万元,贪污5万元,在县检察院羁押多时,并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7年。不料县工商局突然发出一个文件,重新核定该企业为民营企业。陈宗其犹如找到“救命符”一般,二审被判案情不清,发回重审。目前…  相似文献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很耐人寻味。中国古代伦理的基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的道是什么?《周易》“乾”卦认为: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省吉首市一名村干部贪污公款被查后,竟然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近年来,“小村官”成为“大贪腐”的案例出现不少。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苍蝇”级的腐败村官竟然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6.
"廉洁"指不损公肥私,不贪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一、廉洁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途径。二、廉洁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着依托关系。三、廉洁文化建设要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并注重实际效果。四、廉洁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贪污犯罪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出现,是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现象。从贪污罪的历史变化视角,介绍和分析贪污罪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变化,贪污罪的近代中国立法规定,贪污罪的现行立法规定。对于深入认识贪污犯罪在立法上的历史变化关系和立法规范特征,有效预防贪污犯罪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物尽其才、人尽其用”的道理。可是,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城市人心目中的分量日益下降,大学生自我期待与日俱下,为了获得一份工作“打破了头”,就业门槛越放越低,何谈专业对口?有人画了一幅讽刺漫画:一个烤地瓜的小摊贴出广告:招聘烤地瓜者,学历在大专以上。难道大学生真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扫大街硕士”悲剧的背后“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扫大街”这句经常挂在父母嘴里的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果从职业偏见角度来看,这句话带有贬义色彩;如果从知识含量和社会价值来看,扫大街的确不需要多少文化。然而,现如今…  相似文献   

9.
董晓建 《发展》2011,(2):74-74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就是孔子对其学习观的总论。历来,人们对孔子的这句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真正能够领略本来涵义的人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前不久对李真贪污、受贿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依法裁定驳回李真上诉,维持一审对李真的死刑判决。当法官宣布判决后。李真的双腿抖了一抖。他反思自己犯罪的根源时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  相似文献   

11.
据对中央党校部分地厅级领导干部学 习班学员的调查表明,24.2%的人 认为腐败是头号社会问题。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看,腐败在20世纪90年代,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贪污贿略重大案件金额底线提升这一斑就能窥出个大概。1990年。能被“有幸”列为大案的犯罪金额的“门槛”是 5万元,而到了 1999年。跃升为50 万元.2000年 更是创了百万的“新”高。尽管重大案件主额底线在快速蹿升 也没能阻缓犯罪的步伐。1990年,大案是1113件,1999年达1773件 2000年为1270件。 2000年被媒体称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建国不久,就有相关的贪污贿赂罪的法律出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贪污贿赂罪的形式也逐渐复杂,贪污贿赂罪的犯罪标的越来越大,同时,犯罪主体的身份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贪污贿赂罪的概念以及现状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贪污贿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不时有"雷人"、"雷言"见诸报端。贪污1亿多元的陈同海也算其中之一,他曾说:"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我们不垄断谁垄断?"这句话乍听不觉得很震耳,可仔细琢磨,其实比"代表谁说话"的质问"雷"多了,因为他实际上就等于说"我不贪腐谁贪腐?"可谓一语道破了某些官员的通病:长子权的优越感和公权  相似文献   

14.
药品“回扣”之风,国家虽然三令五中地制止,但目前仍没有收敛,反而愈刮愈猛。报载,某市在药品销售环节收受或贪污“回扣”犯罪的案件,已占当地经济犯罪的10%。 花样翻新知多少 “回扣”身价在提高。过去,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她历尽沧桑,胜而不骄,衰而不败,这一延绵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什么?《易传》中有两句话,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最精辟的概括。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包括日月星辰的天体永远在运动,永不停息,有道德的人应效法天的“健”,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是坤,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有道德的人就应胸怀宽大,包容各个方面的人,能容纳不  相似文献   

16.
妙语阁     
《浙江经济》2008,(8):9
“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杭商常青树冯根生虽然已74岁了,但一直记得祖母对他说过的这句话,且用了一辈子,这句话的真意便是“戒欺”二字。  相似文献   

17.
安莹颖 《辽宁经济》2005,(4):112-112
犯罪嫌疑人甲受聘于一家国有公司,担任经理一职。在该国有公司同外商合资期满清算时,甲利用职权采取虚构事实的方式,编造合资公司的虚假债务,侵吞了大量国有财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对其进行立案侦查,收集、固定了相关犯罪证据,并以甲涉嫌贪污犯罪移送起诉。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公诉部门认为甲的身份不符合贪污犯罪主体要件,不能以贪污罪提起公诉,遂将该案退回反贪部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它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对公共财物的挥霍已经达到了怵目惊心且非治不可的程度。 近年来的立法锋芒直指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而对挥霍公共财物的行为却无制裁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制裁经济犯罪的一项空白,应抓住反腐倡廉这一良好的社会时机设立“挥霍公共财物罪”,以全方面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不至有所遗漏。事实上,挥霍公共财物的行为同贪污等经济犯罪一样侵害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所有权,同样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受到了实质性的损害,所以挥霍应  相似文献   

19.
多少人犯罪,都是抱有侥幸心理,那就是不一定会实发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本文再一次昭示了这一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用人不疑”这句话相信身处职场的人都非常熟悉,因为这是各级领导们经常挂在耳边的一句话。领导们说这句话当然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下属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一般表现在充分的授权,不越级干涉下属工作,尊重下属的决定等方面。但在现实生活中,“用人不疑”大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谈而已。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一个素质不高的老板身上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发生在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所谓“儒商”身上就值得深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