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要打造什么样的制造中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我国究竟要不要、能不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即: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看,我国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且从我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来看.我国也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在这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现在要讨沦的问题是,我国究竟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莹 《乡镇经济》2005,(4):15-18
本文首先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农民收入的增长空间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面对加入WTO以及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契机发展劳动密型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我们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的两个关系以及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它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着世界,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引来了各方激烈讨论,我国经济现在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宏观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  相似文献   

4.
准时生产理念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时生产作为一种生产运作方式已经存在和为人所知较长时间了。本文重提这一生产方式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在理解准时生产的概念和关系方面存在一些不准确的地方,这影响到该方法的实际运用。有关这点本文强调了准时生产更主要的是一种生产管理理念(哲学),它的实现不单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其他深层条件的支撑。二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加深,我们要重新构建竞争优势,准时生产方式是企业降低成本,持续提高质量和应变能力获得持续改进发展值得考虑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人认为世界未来的制造中心在中国,那么如何来营造,经营这样一个中心就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高消耗,重产量轻质量,低价格高成本的生产经营方式绝对不会有出路。在构建这一制造中心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思考精细生产,准时生产,网络生产这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中,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量急剧加大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矛盾的焦点是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强制拆迁问题。最为我们所痛心的是因政府暴力拆迁引发的身体维权和流血案件不断发生,看着这些悲剧的不断上演,心痛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谁制造了拆迁自焚的悲剧?拆迁法规会不会改变?“公共利益”和公民私有财产之间的矛盾究竟该如何调和?下面将从我国现实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谈一谈应该如何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6.
我一生的希望,也可以说我过去工作的中心,而且今后还继续坚持下去的,就是能认识中国社会,首先是农村社会,弄清楚中国农村社会究竟有哪些基本特点。世界各国都在迈向现代化,我们也不可能例外,但要设计我们自己的道路,就得先要求我们认识中国历史所造成的特点。我国的人民正在创造着我们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不是哪个人想出来的,而是中国人民自己在特定历史和现实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黄鹤 《理论观察》2011,(6):14-15
从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设想,到列宁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制度,再到斯大林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中国根据自己的国家性质和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路子,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我们要不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摇篮,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从上述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水平大学的四个标志:①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②成为探求真理的前沿;③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④成为文化文明交流的桥梁。由此可见,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而大学科技园的兴办正是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师生们的创新创业而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因此沾沾自喜。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看,"中国制造"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本文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民营企业研发活动的“过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丰富而相对廉价的人力资源,造就了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垂涎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随之逐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最为抢眼的位置,有目共睹,正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然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  相似文献   

11.
浙江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必须从成本优势的制造大省向技术优势的制造强省转变,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位于我国沿海中部与长江口出海处,在我国沿江,沿海两大经济发展的结合部,是我国长江运输,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的枢纽港。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但有着许多优越的条件,而且也是适应我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对物资流通和贸易运输所必需的。但是上海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应该由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江,海港口,以组合港的形态构成,世界上现已形成的国际航运中心,大都经过组合港形态出现的,如纽约港,洛杉矶港,鹿特丹港,大阪港,神户港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2009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发展的背后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农民工保障,社会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完善公平与效率并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加工业中心 我国改革开放后兴办的众多“三资企业”,相当一部分就是制造加工企业,而在不断增加的出口创汇中,制造加工业一直占大头,所占比重还将不断上升。目前,发达国家企业大量转向新经济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经验,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不仅在于其所依托城市的积聚功能和辐射功能,而且还依赖于其所依托经济腹地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天津港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市的最大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天津要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除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外,还应该将我国广大北方地区纳入其广泛的经济腹地,与北部地区经济形成良好的经济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产业资本转移与"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世界制造中心形成及变迁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制造中心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 ,是世界制造业在区域上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体现。但是世界制造中心绝不是工业化必然结果 ,它是特殊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出现的特殊现象 ,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区位环境。在新的国际经济分工形势下 ,世界制造中心具有新的时代内涵 ,也呈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邓小平的全球发展观 1.从用全球化视野去认识发展问题.邓小平强调"要从世界角度看问题","应该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1].正因为从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认识发展问题,邓小平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邓小平认为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十年时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判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究竟还有多远?对此有一种意见认为上海已经是国际航运中心,不存在何时建成的问题。理由是上海的港口(海港)吞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  相似文献   

20.
对新的石油消费中心的争夺日益加剧 1.石油消费中心转移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 世界石油的消费中心正在悄然发生第二次转移.第一次,由欧洲转移到北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美取代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区.而这一次世界石油消费的中心正在由北美向亚洲新兴市场迅速移动.亚洲的石油消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迅猛增长,并成为与北美、欧洲石油消费量基本相当的重要地区.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下去的话,亚洲终要取代北美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的中心,石油经济学家据此可以大胆预测,亚洲也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