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是军官,当过企业干部,今天流落他乡,不是不知道,是社会变化快,读后你也许会发现:真实的生活会燎伤每一位弱者的双目。 初到受挫 10年前我转业回吉林一家造纸厂工作,兢兢业业于到了中层。但谁料想,厂里大量裁员,我下了岗。于是我就想到了陕西,那里有我的岳母,也有我工作过的部队。于是我转业回东北10年后第一次来到了陕西省大荔县。我在县城找到了岳母家。没想到,岳母不愿应承我这个落魄的女婿,前一天就躲到了在西安的二女子家。 晚上,在西安大酒店当经理的“大担子”,开着小车回来了。他和任县政府官员的二担子,对我…  相似文献   

2.
"平时没事了,我就在店面周围的街道转转,有时看到城市的一些脏、乱、差、丑现象,当天就反映给街道办,都能及时解决."在翠华路开店当老板的陈燕告诉记者. 作为大雁塔街道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社会义务监督评估员,陈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除了顾及自己的"小家"外,还扮演着"挑刺找茬"的角色——每天给西安城市管理提提意见.  相似文献   

3.
对于西安而言,我是一个外地人,毕业后来此工作至今好几年。而对于西安高新区而言,我却已然成为一个西安高新人。工作在高新,置业在高新、成长在高新、朋友在高新、购物在高新,生活需求和消费都在这里解决,很少出高新。  相似文献   

4.
几乎谁都知道,从西安出发向西,我们踏上的这条旅途是当年张骞踏出的如今声名远播的“丝绸之路”,这中间就包含了甘肃大地上千余公里的路程。但即使是在今天,一些人印象里的甘肃仍然只是飞沙遮天黄土盖地,甚至好像兰州的人们仍然需要穿着皮袄骑着骆驼上班。我个人就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场景,在某段偶然的旅途上偶然的交谈中,我说起自己在兰州工作,就有人说,兰州,大西北呀,在新疆吧!等等。我这么说没有窃以为别人无知的意思,毕竟一种印象一旦形成是很不容易改变的,况且天阔地大,每个人所能到达的地方终究有限。如果我不曾到达,又能说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临近大学毕业,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从未到过西部的我,想到西安找找机会。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才下火车,西安就给我了个“下马威”。 火车到站是晚上八点钟左右,天已经黑了下来。出站口拥着一层又一层的出租汽车司机和住宿接待员,微微袭来的凉气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我背着包,一边穿过一层又一层接待员的“盘问”,一边想着到哪儿过夜。  相似文献   

6.
把有限人生全用在学术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侯老师就有过合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我们又再次合作研究,一起讨论和接触的机会多了,深受侯老师人品、学问的影响和感动. 那时每隔一月左右我去一次西安,晚上坐火车,早上到西安后就开始讨论,每天七八个小时,一般讨论三天,第三天吃过晚饭后回北京.侯老师每年也到北京来两三次,一到就开始讨论,直到离开北京要去机场时才结束. 侯老师对时间十分珍惜,为把有限的时间全用在学术上,我们有一个约定:免去一切应酬,我到西安,他不请我吃饭;他到北京,我也不请他吃饭,都是到单位食堂餐厅用餐,没有人陪.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习仲勋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从一本杂志上读到了当年习老的两封信.信是写给毛主席的,很短,加在一起不过200多字,但内容却是关乎国家形象、社会安定、人民吃饭的大事.这里,不妨全文抄录下来: 主席: 我于元月11日被红卫兵抓到西安,现住西北大学,请转告总理,请他放心. 来西安以后,红卫兵把我武斗了两次,我的一只耳朵也被斗聋了.建国初期,我在西安工作,现在红卫兵把我抓到西安的大街上批斗,只能让那些反革命分子的亲属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的一位领导将西安定位为“人文西安“,这一定位非常好,在我们中国的城市里,西安作为古都之一是最有资格被这样定位的.   最近我特别关注和研究的主题就是大唐人的诚信、自尊和人文精神.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觉得根本的地方就在这儿,诚信、自尊、包容、海纳百川.虽然经济的富裕衣食无忧是一个基础的条件,但是正是这种人文精神带来了对全世界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1980年,我在海西州州委宣传部工作.一天早晨,州委办公室主任王平顺陪着一个陌生人来到我们办公室,他给我们介绍说,这是刚从西宁调到海西的副州长赵喜民同志.王主任介绍一毕,赵喜民同志就补充道:"我以前在青海日报社工作.因为分管州上的文化、教育、卫生工作,以后免不了要和宣传部打交道.今天先来认认门,认认人."听我说着一口"秦腔",赵喜民就问我:"陕西人?哪个县的?"我回答说:"富平."他接着说:"我是西安的,离你不远,乡党.以后在工作上多多支持."平易近人,清新随和,让人感到一种无可抗拒的亲和和热忱,这就是赵喜民同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0.
棒喝西安     
10多年前,大连市在拆院墙,以便让海风吹进来,让院内的花草显露出来,进而把大连变成北方香港、花园城市;同一时间,西安人却在修补城墙,在修残补缺。一个在敞开门户,一个在划地为牢。这种开放性思维和封闭性思维的后果自然不言而喻。据说浙江的温州流行一句话:罚你到西安经商去。原因是商人们根本应付不了那从门里窗里涌来的各种事情。西安要大发展,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西安电视二台要拍一部“话说西安城墙”的专题片,约了一群人对着镜头神侃。我也去了。面对主持人的诱导,我说,关于西安城墙,我怎敢有半句不恭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国家级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国税征管状况和高新政策贯彻执行等情况,找准东湖高新区国税的“位置”和差距,2004年5月2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国税局邀请南京、西安、济南、大连、青岛、合肥等地的高新区国税局领导和同仁们来武汉就高新区国税工作进行研讨。会上彼此介绍了各自情况,交流了国税工作经验,并就现行高新税收政策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达成了一些共识。下面通过对研讨会上交流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就高新税收政策贯彻执行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白 《西部人》2003,(7):12
在我眼里,西安就像一个老大的长满槐树的庄园.四月份到西安来旅游,一出火车站,就闻见空气里一股甜甜的香味儿,哦,原来是槐花开了.西安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槐树,一嘟噜一嘟噜雪白的花朵从枝叶间垂下来,真好看!老远就闻到了香气,一阵风吹过,那些槐花像小蝴蝶一样飞落到你的脸上头上.从大马路拐进小巷子,两边人家有养猪的有养羊的,到处堆满玉米茎高粱秆.……  相似文献   

13.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引起古城西安各阶层人士高度关注。前不久,陕西省和西安市的领导层人士,专题研究秦岭北麓环境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就如何切实加强保护、适度开发秦岭北麓召开的现场办公会,对西安市各有  相似文献   

14.
进入西安高新区工作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怎样进入高新区的?进入高新区工作的感觉如何? 马媛媛(女,26岁,福州外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职员) 马媛媛是一位胖胖甜甜的女士,文静中透着清纯,一看就是个生活顺遂的人。提起工作,她莞然一笑:我的工作很简单,好像没什么可说的── 1994年我从西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就到了现在的这家公司。那时公司还不在高新区,在西工大的校园内。当我按报纸 上的招聘 启事提供 的地址找 到时,傻眼 了:那只是 西工大校 园里一间 很小的房 子,充其量 只能算是 一个工作 室。公司就 …  相似文献   

15.
丝绸路上     
和谷 《当代陕西》2005,(9):56-57
从大雁塔出发 我在西安城南的雁塔路居住过多年,推开窗户,就看见了大唐留给我们的骄傲,那雄壮瑰丽的大雁塔。  相似文献   

16.
落户在西安 “作为在西部工作生活的香港人,能有幸参与贵刊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专题采访,我感到非常荣幸!”约了三次才见面的王有先生一脸歉意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7.
荆扣侠说希望女儿大学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但是女儿说,妈,我在北京找不到自信,我在家乡和学校都有自信,但是我在北京找不到。女儿打算今年6月毕业后,去西安寻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2001年参加西洽会来到西安,签了三个开发项目。时过一年多,我们看到了陕西的发展和进步,更看到新一任政府领导为实现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勃勃雄心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们投资者对陕西这片热土有更深的感情,总想使她能发展得更快一些。为了项目的发展,最近我到外省市走访学习,得到不少启发,想借贵刊一角,谈些想法,看是否对陕西经济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9.
谒柳青墓     
从西安小寨向南20公里,就到了皇甫村。皇甫村位于神禾原南端的崖根下,因《创业史》的作者柳青曾在这里生活居住过13年而名闻遐迩。20年前我就来过一回,记得柳青的墓就在原头公路旁靠右手不远的地方。然而下车后并不见墓,周围全是家户,我一时感到茫然。一位老者让我跟着他走。顺  相似文献   

20.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在小学实习的经历来谈我对德育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体会,并同时就"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