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球视点     
●跨国汽车企业进军银行业   近期,国际上大企业开银行渐成风潮,而在进军银行业的企业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跨国汽车企业,其中,通用、丰田、克莱斯勒等公司走在前列。汽车巨头热衷于开拓金融业务,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汽车企业的银行在吸引客户存款的同时,还可扩大汽车贷款、租赁和保险等业务,由此可实现汽车销售和金融服务双丰收。汽车大企业进军银行业,将使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一拆四”   10月 25日,美国电信业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AT& T)宣布,公司将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重组行动。这家…  相似文献   

2.
资料显示。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在2003年未已达1800多亿元,但有945亿元的个人车贷无法回收。在此背景下一些银行甚至停止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中国的个人车贷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看到收益就要想到风险,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习惯。汽车贷款也是如此,当各家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拼命争夺汽车贷款市场份额的时候,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汽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相似文献   

4.
董剑辉 《西部论丛》2003,(11):58-58
汽车消费贷款是当前我国消费信贷领域的一大热点。但是,保险公司出于多种原因,停止了大部分汽车贷款保险业务的办理。银行信贷部门应密切关注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积极采取多种规避风险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此,银行应着手制定较科学的个人资信等级评估标准和制度。目前,市场上汽车经销商较多,鱼龙混杂。应该在认真甄别  相似文献   

5.
吴成权 《中国经贸》2010,(2):146-147
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壮大,汽车贷款需求不断增加,汽车贷款证券化给汽车金融公司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本文从操作流程、存在问题及上汽通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实例介绍了目前汽车金融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逆向思维   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经营内容与其他竞争对手雷同的银行,尽管内部人员从上到下工作都很努力,但整体经营情况却很是一般.一次该银行在其汽车贷款业务中,发现了一个因为内部流程改变而产生的一项竞争优势--即以24小时完成现在竞争对手48小时才能完成的汽车贷款手续.……  相似文献   

7.
李永钧 《沪港经济》2014,(11):36-37
正相比利润渐微的车市,中国汽车金融市场仍然是一片沃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汽车贷款市场将达到5,250亿元,俨然是一块大蛋糕。从金字塔尖跌下十多年来,中国汽车金融宛如大海中航行的一条船,在风雨中颠簸,几经周折、几经沉浮。国内车贷业务自1998年推出后,先是风光无限,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猛增。2002年汽车信贷一片火爆,建行成立汽车金融服务中心仅两个月,个人汽车贷款余额就已经突破1亿元。而交行当年的成绩是,汽车信贷完成"几个亿"的增长,比  相似文献   

8.
逆向思维 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经营内容与其他竞争对手雷同的银行,尽管内部人员从上到下工作都很努力,但整体经营情况却很是一般.一次该银行在其汽车贷款业务中,发现了一个因为内部流程改变而产生的一项竞争优势--即以24小时完成现在竞争对手48小时才能完成的汽车贷款手续.  相似文献   

9.
贺军 《西部论丛》2004,(9):47-49
从2002年开始,汽车消费贷款随汽车市场的升温开始加速发展。在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下,2002年、2003年两年车贷余额年均增长700亿元;到2003年末,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到1839亿元,贷款购车已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风靡全国城乡。自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陆续显现。从2004年初开始,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放慢车贷业务的发展速度。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突出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如何全新定位车贷业务,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从何入手,成为许多监管部门、合作机构及商业银行共同关注和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开始,汽车消费贷款随汽车市场的升温开始加速发展。在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下,2002年、2003年两年车贷余额年均增长700亿元;到2003年末,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到1839亿元,贷款购车已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风靡全国城乡。自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陆续显现。从2004年初开始,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放慢车贷业务的发展速度。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突出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如何全新定位车贷业务,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从何入手,成为许多监管部门、合作机构及商业银行共同关注和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阎焱 《西部论丛》2004,(9):50-51
从2002年开始,汽车消费贷款随汽车市场的升温开始加速发展。在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下,2002年、2003年两年车贷余额年均增长700亿元;到2003年末,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到1839亿元,贷款购车已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风靡全国城乡。自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陆续显现。从2004年初开始,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放慢车贷业务的发展速度。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突出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如何全新定位车贷业务,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从何入手,成为许多监管部门、合作机构及商业银行共同关注和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开始,汽车消费贷款随汽车市场的升温开始加速发展。在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下,2002年、2003年两年车贷余额年均增长700亿元;到2003年末,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到1839亿元,贷款购车已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风靡全国城乡。自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陆续显现。从2004年初开始,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放慢车贷业务的发展速度。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突出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如何全新定位车贷业务,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从何入手,成为许多监管部门、合作机构及商业银行共同关注和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30万中国富裕人群的出现,刺激了国内银行和国外银行的神经。他们都打起了这些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人群的主意,争相为其提供“私人银行”服务。但是双方各有弱点,“猴儿急”的国内银行没找到私人银行的“命门”,垂涎的国外银行还逡巡在私人银行的“岸边”不能畅快“下水”。在明确的政策出台之前,这场对决不可能有完全胜利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等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迅速发展,一方面为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消费信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许风险,分析和有效防范与化解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从2002年开始,汽车消费贷款随汽车市场的升温开始加速发展。在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下,2002年、2003年两年车贷余额年均增长700亿元;到2003年末,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到1839亿元,贷款购车已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风靡全国城乡。自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陆续显现。从2004年初开始,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放慢车贷业务的发展速度。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突出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如何全新定位车贷业务,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从何入手,成为许多监管部门、合作机构及商业银行共同关注和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晓慧  张晶 《新财经》2006,(5):20-22
近日,在电视上常能看到一段广告:一美女手持一张卡片,走到哪里刷到哪里,将自己想要的一切刷为己有——服装、美食、汽车甚至还有“埃菲尔铁塔”……广告毕竟是广告,有夸张的色彩。但“一卡在手,全球游走”却是消费者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国内各大银行纷纷努力的方向。中国工商银  相似文献   

17.
何惠珍 《浙江经济》2007,(24):62-62
银行保险是银行与保险两大金融行业相互融合的产物。2000年开始,引入了海外银行保险理念的国内银行保险市场,逐步彰显出市场规模的魅力和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从2001年的50亿元,迅猛增长到2004年末的795亿元。然而,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保险在国内的发展显露疲态。虽然市场主体已经采取了不少“转型”措施,但银保合作之路仍旧走得并不平坦,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评说国内的银行保险是否走入“十字街头”。探究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银行就是服务机构,但国内不少银行对服务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总认为自己具有某种政府给予的“特权”。虽然现在很多银行在柜台上摆了些糖块来取悦顾客,但从总体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来看,目前国内银行营销还是“儿科化”营销。麦肯锡咨询专家Mike ShermanandMarion Wanders在2001年说:“除非学会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否则亚洲银行将会丢掉它的生意。”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大部分亚洲银行在服务中最大的缺陷是One size fits all,即用一种方式对待所有的顾客。银行服务应当做到的是通过更佳的服务,找到顾客在服务项目中索求的价值点,…  相似文献   

19.
王济 《环球财经》2004,(1):90-91
在美国,尽管许多商业银行也开展汽车贷款业务,但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方便、快捷和优惠的服务更受购车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4年6月末,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10.2%。但一度风风火火的车贷市场在前不久仿佛露出偃旗息鼓的态势,造成这股寒流的原因在哪里?在商业银行对车贷进行急刹车后,8月17日,一部《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公布,这个办法能够安抚“受挫”的车贷市场吗?谁来填补这个具有广阔前景和丰厚利润的市场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