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走过60年的学术生涯之际,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中外学者和各级领导、佳宾来到费孝通教授的家乡吴江向费老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沿着费老的学术思想进一步研讨“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发展的贡献”。 60年来,费孝通从《江村经济》开始著有《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内地农村》等,80年代开始后每年仍以1/3时间在基层作调查,为国家的一些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1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国际社会人类学最高奖——赫胥黎奖章。随后又获得了马林诺斯基奖、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大  相似文献   

2.
毛丽冰 《经济》2012,(3):33-35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学术成就中有两部代表作不可忽略:一是奠定他在中国社会学领域崇高地位的成名作《江村经济》,一是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这些成就都与农民、农村问题分不开.费老晚年的经典之作《小城镇大问题》,则是他在当代中国城镇化刚刚起步的时候,研究新时期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向非农业转移,以及农民如何致富等社会问题时写下的,他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引起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大问题,并预言中国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走自己独特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冯月根 《江南论坛》2010,(10):59-61
费孝通是一位享誉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成名之作《江村经济》(1939)“被认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基石,也是当前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农村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不仅关系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形象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六十多年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没有发生相应变化之前,就简单把现代的司法制度推行下乡,其结果就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经先发生了"与费孝通先生提到的乡土中国的理想类型相比较,现如今的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和联结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下的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混乱、价值观念的产生剧变,以及许多现代性乡村社会的出现对国家法律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应当引起法律层面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闻翔 《开放时代》2013,(1):211-222
《昆厂劳工》是魁阁时期费孝通指导史国衡完成的一部工厂民族志。本文试图以费孝通对《昆厂劳工》的讨论为入手点,考察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对于劳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劳工问题在其关于中国现代转型与结构变迁的整体思考脉络中的位置。本文认为,“乡土中国”遭遇“机器时代”,构成了费孝通理解劳工问题的核心线索:在费孝通那里,劳工问题的重要性,是在“乡土中国”中旧有的农工互补的经济和伦理格局瓦解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而劳工问题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理论挑战,则在于如何在“机器时代”的工厂组织中重建社会团结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庙开始复苏,村落中庙与校的冷热局面逐渐被打破.村庙是传统乡土人文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根植于村落中的乡土环境、 文脉传统以及生活习俗,与每一个村民的生活紧密相关.同样村校在村落中传播现代科学文化,将近现代的正规教育引进到村落里,使村民的生活发生大的转变.本文旨在通过对村庙与村校的历史演进的展现,说明在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两个视角下,现代农村中的两种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杜莹 《经济与管理》2006,20(9):96-96
可持续发展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研究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2005年由蔺丰奇等同志撰写、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一书,立足理论研究前沿,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关于中西文化对比的论述进行了评价,肯定了费孝通“差序格局”概念对于中国社会研究、人类学研究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修正了自我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对比,提出随着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在广泛而极大地增长,新的差序格局已演变为包括邻里、朋友与家庭之间的信任以及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扩展成为进行生意往来和形成政治联盟的方式。作者继而提出以社会自我主义为结构特点的乡土中国在转型期间如何确立平等的权利观念,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经济对于个体主义的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和柳田国男分别开拓了各自对本土社会的独特研究。费孝通以“乡土”为对象,以“同情”来自省的学问,宗旨是通过对本土社会的理解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举措。柳田国男的“乡土研究”乃是由乡土的人们在乡土、地方或农村搜集资料,以比较之法认识乡土,最终的目的则是认识整个日本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乡土研究是“自我反思”的学问,这也正是费孝通与柳田国男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两位先生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采取了跨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正好体现了近代亚洲知识分子的学问特点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由胡必亮教授撰写的新作《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了他精心挑选的中国五个村庄,向人们展示出传统怎样与现代结合,产生了有助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这部著作值得那些对中国发展、农村发展以及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研究感兴趣的人仔细研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