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三个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将研究视角从传统理论的模式化、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抽象化转向异质性企业选择的微观化,进而探索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微观动力机制,即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同时成为影响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三种内在力量。结果表明:从企业微观层面看,集聚效应在一定时期内还得继续存在;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并在产业链整合、市场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跨区域整合。  相似文献   

2.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内涵、形成机理、稳定性等方面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理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企业、产业、园区、地区等层面对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实践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不仅能够提高成员国间货物、技术、投资、人员往来频率,也可为域内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自主发展提供重要机会。然而,构建区域自主产业链存在技术创新资源、全产业链资源、大市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政策及市场资源组织调配能力发挥不充分,各环节价值累积减少等问题。为此,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链建构的关键要素与实现路径,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东亚地区产业链建构过程进行研究,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企业培育及市场拓展角度分析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区域产业链建构经历基础技术攻关、国内市场及产业链培育、国内外区域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建立3个阶段;政策、创新链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政策主导到市场主导、国内创新链到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传统产业到区域产业链的全路径。研究可为具有特定产业结构和产品特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区域产业链建构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链的理论渊源虽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论断以及马歇尔关于企业间协作的观点,并且西方的价值链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也从微观层面和价值创造、企业管理的视角阐述了产业链价值增值的机理和企业间协作的内容.但是产业链理论却是在中国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广泛研究.我国产业链研究起步于农业产业链,目前已经将产业链研究扩展到包括能源、移动通信、文化、建筑、服装、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会展旅游、现代物流等在内广泛的产业领域,同时我国学者还对产业链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链内涵、产业链类型、产业链运行机制、产业链纵向关系、产业链优化整合、区域产业链六个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产业链的理论渊源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再针对产业链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总结,最后对产业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产业链形态的演进,产业模块化开始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也为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了契机。总结归纳了基于产业间分工的区域产业链、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国际产业链和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虚拟产业链等三种产业链形态,揭示了产业链演进的本质是分工的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模块化的形成及其对产业链形态的冲击,指出产业模块化是上海产业升级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视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形式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优化整合和集聚。在培育区域主导产业链、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对现有产业链进行延伸整合,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就能够有效地优化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曲靖主要产业链的分类和产业结构的分析,从产业链延伸角度探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循环经济、共生理论、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的逻辑关系辨析入手,探索了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4种类型,主要针对国家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对改造型及混合型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生态产业实现过程中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4条关键生态链的构建,及企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区域生态化3个层面生态化实现的具体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许多体现集群作业特点的地方经济逐渐嵌入全球产业网络。从集群优势和全球产业链的关系看,单纯从集群内部角度研究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很难把握全球产业整合竞争的动态性,因此,集群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内生成长因素;另一方面也要特别重视区域外部资源,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研究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化,相关产业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有其特有的形成机理并依托产业链体现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5.12地震之前龙门山经济圈的产业链状况,以及地震对龙门山经济圈产业链带来巨大影响,对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产业链重塑问题提出了近期与中远期结合、注重区域联动、注重产业联动、提高产业集中度与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等五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3G时代电信企业的竞争将沿着产业价值链展开。电信运营商只有积极有效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协同运作,才能实现电信产业链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共生多赢。本文运用产业价值链整合与重构基本理论方法,首先界定了基于电信产业链整合的价值创新内涵;其次,分析了电信产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趋势;最后,分析了电信产业模块化价值创新策略,构造了电信产业价值创新的分析框架,指出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电信产业价值创新可分为三个层面,即产品层次模块化创新,企业层次模块化创新和产业层次模块化创新,并且分析了各个层次创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受国际环境变化、新冠疫情冲击、资源供应干扰和关键技术限制等影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正经历如何通过提升韧性应对断链风险的考验。针对全产业链模式下制造业产业生态链构建的关键要素、核心机制,基于扎根理论,对4家采用全产业链模式运营的不同业务领域制造企业进行研究,通过三级编码构建产业生态链模型,分析全产业链模式下产业空间集聚、产业链整合、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链升级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重构通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规划间接影响产业生态链;市场需求和机构合作对研发创新具有积极作用,能够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规划、外部支持、产业链整合、产业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直接作用于产业生态链构建;构建产业生态链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研究可为提高制造企业管理效率、获取系统整体效应、实现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目标、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发挥企业竞争优势提供管理框架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资源的短缺和大量消耗的困境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循环经济理念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建立闭合、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无论是在企业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的应用,都是要形成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闭合优化。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要注意结合资源优势构筑特色产业循环链,依托生态固区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静脉产业解决根本矛盾,完善服务支持体系保障有效循环,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研究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回顾与评述我国体制机制演变发展历程以及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基本原则,并对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机制调控对象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此提出了在国家层面促进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在跨行政区层面促进行政管理向区域治理机制转变,在行政区层面上促进区域合作和互助机制健全发展等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思路和重点;提出了健全区域管理的法律基础,不断强化经济区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开发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和促进扶持机制健全发展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个旧、开远和蒙自区域,处于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发展中面临资源和生态环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的压力。文章将"微笑曲线"模型量化,拓展应用于原材料型产业链价值增值分析;并结合从区域资源"态"和"势"视角,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产业生态位宽度,研究区域资源"态势"对产业的支撑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链升级路径。结果表明:个开蒙区域四条主要产业链短且不完整,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价值环节薄弱,产业增值空间小等;今后应按照"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充分利用并培育区域"战略性资源"。通过各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完善以及向产业增值空间大的方向进行延伸,引入关联产业配套发展等,实现产业链升级。  相似文献   

15.
2018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是长三角区域畅通“区域小循环”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也形成若干条巨型的产业链。“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可继续深化,对标全球先进产业和技术前沿来谋化布局产业发展,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领域引领全国,为争在重大战略产业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也要以规划为引领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分工格局优化,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链、价值链间专业化分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整合产业一体化发展资源,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文章检索分析了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从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链两个角度分别展开研究的成果不少,鲜见将区域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的专题研究。在评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延展城乡两个地域空间、链接三次产业部门的区域产业链,形成统筹协调的产业体系,淡化城乡差别、整合城乡优势、缓和城乡对立,实现区域内的产业互动与空间共融,推动城乡二元矛盾缓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是市场体系下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一个区域只有在地理空间、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特征、技术创新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满足了相应的条件,才有可能出现成功的产业集群.文章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出发,分析和研究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并从政府宏观管理的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蔡安宁  张华  庄立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15,35(2):100-106
在建设世界城市目标下,根据1997、2002和2007年北京投入产出表,以净输出、区位商、影响力及感应度系数等综合指标分析了北京核心产业和产业链的演变。研究表明:核心产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1997—2007年,一直处于核心产业的主要有计算机制造业、建筑业、航空运输业、金融业及科教服务业。同时,一些不再适合北京城市性质和功能的产业链如纺织服装业、饮料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高能耗型、高耗水的产业链逐步退出,而适应北京向世界城市转变的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化方向演替。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逐步增多,由1997年的4个增加到2002年的5个以及2007年的6个,而且产业链中的产业联系向更加紧密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金融产业链从与钢压延加工业结合向房地产结合转变,再向商务服务业结合转变;电子信息产业链从与制造业结合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结合转变;科教服务业一直是北京城市功能独特的优势。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高端、高效和对其他行业高辐射力的作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路径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背景经历了五次变化,区域产业结构也相应发生转换.对百年尺度的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追踪,总结出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区域主导产业演变的时序特征及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区域产业生成与结构演变的因素,探讨区域产业结构转换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2021,41(4):93-99
基于产业链治理视角探究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内外主体行为、区域文化和集群绩效的关系模型,以安徽省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借助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产业链内部主体行为和产业链外部主体行为均能对集群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区域文化对集聚效应、政府支持力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与集群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在企业能力、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在探究主体行为对集群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到区域文化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管理启示是区域在产业链和集群治理方面,要注意显性的和隐性的区域文化环境的营造,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尊重诚信共生的区域文化,激发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和产业链内、外多元主体积极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