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子昂 《江苏商论》2022,(1):111-113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19年“江苏省农民工市民化”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进行研究。选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逐步代入不同特征的变量来挖掘影响因素的潜在信息。研究发现:年龄越大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状况和社会融合状况十分敏感,若不能达到预期将导致落户意愿下降;男性农民工相较于女性有更低的落户意愿;家庭人数越多,农民工落户意愿更强;社会融合状况在农民工是否落户的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农民工在城镇拥有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其落户意愿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
《商》2016,(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现今,农民工数量与日俱增,农民工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背景下,政府逐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加快市民化,农民工落户城镇并实现市民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研究基于农民工个体的视角对农民工城镇落户决策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在理清农民工城镇落户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基础上,构建其决策的模型,并选取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研究农民工城镇落户的意愿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北京市农民工实地调查的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整合型"和"跨越型"社会资本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型"和"跨越型"社会资本都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整合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反向阻碍作用,"跨越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和在京务工年限等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构建和谐的企业员工关系和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有利于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推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00余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体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出了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形成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推拉理论框架下,从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融入特征三个维度分析了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居留及落户三阶段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户籍流动人口以域内流动为主,居留意愿显著高于落户意愿,其中域外流动人口的居留和落户意愿显著高于域内流动人口;户口性质、宅基地权益与人均GDP是影响人口流动决策的主要因素;年轻、已婚、农业户口及高学历人群更倾向于长期居留并落户;承包地可以提高域内居留意愿,但对落户意愿产生抑制;子女随迁是区域外落户的首要考虑因素,参加医疗保险则是区域内落户的主要原因;社会融入特征变量是提升东北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经济特征变量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就业流动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而户籍因素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的时机上,原先的户籍制度即将出现大的变革,但户籍制度背后所隐含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文章分析界定了户籍制度背后的"隐性户籍墙"的持续性与地域隔离性问题,利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分析"隐性户籍墙"制度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分析发现:教育公共品供给,医疗保险,失业保障等多重户籍制度隐性壁垒直接制约了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户籍制度的彻底改革势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在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南亭村的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该村很大一部分转户并不愿意把户籍迁到城镇,占56.25%,仅有25.00%的转户会留在城市,还有18.75%的转户持观望态度。针对农村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有必要从个体特征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层次因素、个体收入因素、回农村就业意愿因素、住房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等7个方面,分析影响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金凤  魏后凯 《财贸经济》2021,42(2):134-148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特征的减速阶段,农民工有序完成迁移第二个过程,即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是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上涨的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构建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两个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其次将2012-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88个城市数据匹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高房价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而定居意愿下降将会阻滞城镇化的进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主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预期购房成本进而降低其定居意愿.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个体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检验.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代、低受教育水平和本地无房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对更高收入水平、更大发展空间以及可获得公共服务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小;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福利水平、提供更为平等的公共服务,以及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三权"有偿退出问题,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为例,对目前已迁聚城市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个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及区域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尤以婚姻状况、在城市的居留时间及找工作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推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及城市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考察——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上海为例,对目前已迁聚城市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个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及区域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尤以婚姻状况、在城市的居留时间及找工作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推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及城市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举家外出并意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和融入意愿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呢?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以及生活消费和住房等其他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并不强。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即通过释放农民工需求来扩大内需必需切实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迁移特别是家庭持久性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户城市落户行为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549份全国调研数据,通过交叉表、二元logit分析,考察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释放了10.38%农户的落户意愿;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前,教育、社保、消费认知、落户政策、土地等都是影响农户进城落户的重要因素;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后,落户政策、年龄、家庭支出、身份和消费认知等成为影响农户落户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土地从主要因素变为次要因素,在读子女数、是否购买社保的影响不再显著。由此得出,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土地的经济、保障功能,提高了农户的落户意愿。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土地政策,引导农户积极进城;精准识别内生动力足农户,促进城镇化有序进行;盘活农村资产、加强技能培训,实现稳定落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今后,拿到高级工证书的农民工也能在城市落户了。日前,省农民工办牵头,省劳动保障厅、省公安厅联合出台《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落户城镇工作的意见》,鼓励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的优秀农民工,特别是有技能的优秀农民工落户城镇,同时允许他们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跟着一起落户。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是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一方面是户籍身份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的影响。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农民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东部地区调查数据,分析家属迁移对农民工在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迁移对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大于配偶迁移和父母迁移,子女迁移成为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主要动力,配偶迁移和父母迁移则成为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基础动力.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子样本结果表明,在子女迁移的基础上配偶迁移对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产生了负面影响,配偶工作后子女迁移和父母迁移均显著促进了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子女迁移会挤压其他家属迁移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作用.这表明农民工对子女表现出一种天性父(母)爱的非完全经济理性迁移逻辑,对配偶迁移和父母迁移表现出一种经济理性迁移逻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以对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成因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的抽样数据为基础,选取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状态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三种资本协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模型,并以城市融入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的社会符合治理路径解决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围绕城镇化开展一些重要工作。近日,召开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对去年城镇化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今年城镇化推进工作五个方面,二十个工作重点。一、扎实有序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一是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行动取向更突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利益诉求也格外明显,他们想要定居城市,却避免不了身份认同的尴尬。如何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关键所在。从经济、文化、政治维度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遭遇的挑战,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建构了三个维度上农民工参与平等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90后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90年以后,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户籍劳动力。他们是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个特殊农民工群体,拥有着老一代农民工问题的传承,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文章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县永宁镇90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就业情况的调查,运用隐性收益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回乡就业倾向、就业状况、就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90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就业的隐性收益因素,对于当前吸引技术型劳动力投入西部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