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正推进"三权分置"的改革政策,对于新设立的经营权,各方观点争议较大。现对经营权的性质界定进行了分析,并对经营权的制度构建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出经营权的制度;构建经营权制度并完善土地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并推进经营权的转让与抵押。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一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三权分置”为核心,关键在于放活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化经营。随着各地多年土地流转的实践,我国农地流转呈现区域性差异明显、流转形式灵活多样和流转主体多元等特征,但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如违约现象严重、土地流转价格失真、融资不畅和合同期限过短等,严重制约了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政策引导,实践先行的背景下,法律的滞后和机制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弥补立法缺失,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建立规范有序的农地流转市场,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保障,解除其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农地流转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农户非自愿流转、农地非农户和非粮化、合同违约等风险。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农户素质,加强农地流转监管,扶持农地流入方,完善配套制度,互换承包权等途径,有效防范农地流转风险。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分析三权分置政策下农户的产权认知对流转行为的影响并给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产权认知对流转行为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对农地三权分置的产权认知正确性和安全性的增强,农户认为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对农户的生产有利,均对农地转入户的转入行为具有正向性影响;(2)农户产权认知对农地转入户的影响大于对转出户;(3)农户资源禀赋对农地流转行为有影响。研究结论:应加强农地产权方面的知识宣传,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大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农户的资源禀赋,对农地流转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有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掣肘。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旨在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在保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鼓励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元体制过渡,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但由于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三权分置难以有序开展,必须优化上层建筑,建立配套机制,防止土地私有、非粮化和损害农民权益等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6.
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热点问题,"三权分置"的构造很清晰。但是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构造下,仍然有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问题加以分析,应该明确"农村集体"的定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并对土地经营权进行物权化,进而使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主要有出租、转包、入股等,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目前出租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转包和入股。而传统蔬菜畜牧业流转的年限最短,茶叶、生态农业、苗圃等流转的时间最长。文章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更好地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建立相关的风险机制,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农地"三权分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农地所有权、农地承包权、农地经营权构成了农地"三权"的内容,但其权利也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农地所有权以农地终端占有权能、农地发包处分权能为内容,农地承包权以农地虚位占有权能、农地流转处分权、农地财产收益权能为内容,农地经营权以农地相对性占有权、农地生产性使用权、农地经营活动自主权、农地增量财产收益权、农地增量财产处分权为内容。  相似文献   

9.
现首先阐述三权分置制度内容和实践、土地流转的两种方式以及该制度的优越性,再分析我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当前我国土地供给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现土地的三权分置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土地供给端问题的解决,而且以"一去一降一补"为切入点对我国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中央根据现阶段发展形势提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为农民提供更充分的权益保护。文章论述了以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置"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调整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制度格局的必然性,指出了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地产权从两权分离过渡到三权分置是巨大的政策飞跃。三权分置使土地要素优化配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当前,合肥市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土地的占用逐渐增加,文章主要研究了合肥市农地三权分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这已成为可持续利用土地的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是重中之重,"三权分置"政策的颁布,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的顺利进行。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根据平顶山市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状况,指出了该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政策落实不完全、流转操作不当、规模和用途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明确政府的服务和监督职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但是对农地经营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经营者的收益也产生分化,收益较低的经营者难以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影响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对怀远县不同农地经营者的农地种植方式、种植技术、经营管理方式等与经营者收益的关系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分析收益差异的影响因素,探索出提高收益的最佳经营模式,对怀远县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行农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现收集我国2000~2016年农村土地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总结"三权分置"政策在我国农村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包括制度性、政策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难题,提出采取完善土地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对政策的引导;构建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为"三权分置"制度在农村的顺利实施提出合理路径,也为"三权分置"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财贸研究》2020,(6):25-36
宅基地"三权分置"源于"两权分离"构造下宅基地使用权因可交易性不足陷入的制度困境。权利性质是明晰法权结构和权能规则的基点。根植于集体所有权的权利属性与实质内涵,资格权应定性为集体成员权;使用权应界定为现行法中的宅基地使用权,以契合"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功能定位和既定法律约束。在"所有权+成员权+用益物权"的法权结构下,应从主体和权能方面扩充所有权,从主体界定、取得及登记、自愿退出和有偿使用等层面建构资格权,设计转让、抵押、期限和用途等规则改造使用权,从行为约束、用途管制和过程监管等维度升级管制权。  相似文献   

16.
17.
没有土地,焉能产粮,以粮安天下,这是治国理政的朴素道理。"三权分置"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三权为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种权利各自功能,又整体有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为了今后"三权分置"制度的权威性,对"三权分置"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实现形式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加上农地产权权属不清晰,"三权分置"政策应运而生,该政策符合农地产权制度发展规律和农业经济预期目标。文章主要研究了承包权的内容,论证了土地承包权是一种同时集身份属性和财产属性于一身的成员权,并从权利主体、权利性质和救济方式方面分析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须突破的一项土地制度改革。基于治理视角和对试点地区的考察,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模式。研究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政策意蕴在于发挥所有权治理功能进行权能重构,通过强化所有权治理功能统摄地位,兼顾资格权居住保障功能,适度放活使用权财产功能,构建适应中国特色土地产权制度的宅基地制度,推动乡村振兴。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中仍面临所有权行使机制不完善、资格权保障机制未建立、使用权流转机制不顺畅等现实困境。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三权分置”权能重构与治理路径的实践模式和经验表明,只有突出所有权在宅基地治理中的根本地位,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自愿有偿退出或使用权盘活模式,平衡资格权保障功能与使用权财产功能,才能破解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使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政府层面在不断加强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治理力度,试图努力盘活农村的低效率用地和闲置土地。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调结构促改革的关键时期,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必然会导致耕地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降低。在农村金融改革下,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具备了更多的路径。本文在此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