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上,这种专门为客户提供点子的人有一个非常时髦的名字——威客,他们白天穿梭于办公楼之间,闲暇时则蹲守在各大网站,帮人做翻译、设计,提供各种各样的点子和创意,通过出售自己智慧的方式获得酬劳。截至目前,全国  相似文献   

2.
"威客"这种新兴网络服务,相比于博客、播客等网络服务,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既是一个和现实紧密结合的大型网络悬赏游戏,又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式,因而吸引了很多网络投资者的眼光。在《快公司2.0》组织的"威客"沙龙上,威客模式的开创者们——创易网COO张海帆、K68威客网"站长"阿康、猪八戒威客网董事长朱明跃等齐聚一堂,对威客这种新兴网络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威客"除了是一种网络服务,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创意和智慧在网络上替企业、个人解决问题而赚钱的人。对做威客网站的人来说,威客平台是一个三方(求助的企业或个人、威客、威客网站)都可以获利的载体——对于网站来说,它是一个蕴含大量商业机会的营销平台;对于需要解决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它是一个集中大众智慧的平台;对有一技之长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可以施展自己能力,同时使自己获得真金白银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张志远 《广告大观》2007,(6S):121-122
威客(WitKey)模式相比其他的还不成熟的博客等Web2.0应用,最明显的优势是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网站可以从每次交易中获得分成收入。目前也有很多威客网站也融到了巨资,但是.并不表示威客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跟很多互联网应用一样,如正版在线音乐下载、电子杂志等业务,无一不是用户人群少的可怜,而苦苦等不到春天。现在国内的威客网站更多像是为了从VC那边套钱而量身定做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内竞标式威客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商场现代化》2007,(15):57-58
本文探讨了国内竞标式威客网站的发展规模、发展环境、面临的问题、现有的运营模式,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大型网络企业涉足竞标式威客网站领域并成为其主体;威客网站介入劳务交易过程的程度加深;与悬赏金挂钩的积分悬赏制度逐步成为主流;经过竞争和淘汰,将形成业内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威客网站。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威客网站还处在待发展状态,2010年,众包概念曾在中国非常盛行。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冲击力是思维层面的,或者说是媒体层面的。但2年过去了,这个词逐渐从大众的眼中消失。理由是,我们至今看不到一个完全依靠众包崛起的成功案例。本文从众包引入威客的概念,对现存网站的模式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威客模式的前景并不光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7,(6S):118-119
知识就是经济.这个观点在网络威客上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所谓威客,源自于英文Witkey.意义是个人的智慧,知识、专业专长可以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入的模式。预计2007年中国威客模式的用户规模将增长至900万人.同比增长达到1400%。如此庞大的用户群.难怪众多大型网站不愿放过这个商机.纷纷开设威客平台。威客的代表网站有雅虎的知识堂.K68.cn.百度知道等。而新浪的爱问则是威客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智慧与灵感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越来越多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等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图景.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所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已形成全球蜂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本文研究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的大格局下,创意产业俨然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总体创新能力、经济活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首要标志.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进入到属于后工业化的时代,面对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等新的挑战,因为创意产业的产品附加价值高、低能耗、零污染等优势,自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热点.特别是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出台,为创意产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上海当前已有七十多家挂牌的创意产业园区,但园区之间的发展良莠不齐,而且在关于空间分布以及园区中景观小品的设计都有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一个好创意从成形到市场总会遇到诸多困难,而与此同时,另一个不被看好的创意即使已经被斩立决,可它仍然会出现在议事日程上,迟迟不寿终正寝?这不只是研发部门的问题,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有魅力的新型产业。近年来,欧美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英国以伦敦为代表,美国以纽约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从失意小白领到失败网络威客2008年大学毕业后,戴月到上海一家策划公司做文员。一年后,因职场压力和一段令人不快的办公室恋情,她黯然离开了那家公司。在失业又失恋的落寞日子里,戴月偶然了解到做网络威客能赚钱。个人和企业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在威客网站上发布任务,并公布赏金数额,那些泡在网上等活干的  相似文献   

13.
《适用技术市场》2011,(15):45-46
武汉改图网技术有限公司(改图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图像处理网站。自成立以来.改图网一直以打造“全球最大的在线图像创意工厂”为目标.始终处于图像创意领域领先地位。改图网是一个涵盖图像创意及处理互动交易平台、图像模版生成技术平台及在线图像处理软件开放平台等三大技术平台的综合图像处理系统平台。所从事的方向横跨内容创意产业与IT互联网产业,  相似文献   

14.
竞争出效率 在经济学中有一条无须证明的公理:竞争出效率.换句话说,垄断越强的领域竞争力越差.若问当前中国哪一个领域的垄断性最强?毫无疑问,金融业.自经济改革以来,从农业开始,服务业、轻工业、制造业,直到通讯业,一个又一个产业的垄断局面先后被打破了,惟独金融领域的垄断局面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5.
从创意到市场,实现新技术的商业化是各国政府和企业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每天,无数的专利被接受,无数的新技术在诞生,但是能够成功地实现商业化的新技术却寥寥无几.如何改善新技术的商业化,使其完成从创意到市场的"惊心一跳"?《新技术的商业化--从创意到市场》一书致力于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萍 《创业家》2014,(10):30-31
正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金莉服务资源加速集聚、优势明显,各方携手合力,一个"科技金融硅谷"在苏州城东呼之欲出,而"科技金融"成为园区转型发展中一个曝光度越来趣高的词汇。从2011年伊始的"一包垃圾",到2012年的"末日逃生包",再到时下的公益活动"荒岛图书馆",杂良集创始人丁雪蕾从创意、设计领域出发,在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出了一条创意产业新路径。丁雪蕾所创办的杂良集,是苏州工业园区内一家非常典型的文化创意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浅析"去杠杆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拯救金融业,提出了一些较为有针对性的实体经济刺激计划.本为以"去杠杆化"这一途径为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强调创意的时代,从信息经济到创意经济,经济的增长点从传统的行业和服务业逐渐又转到了创意产业。创意型产业包括相类似的13个产业,每个行业都与现代设计范畴内的商业绘画密切相关,崭新的商业绘画就产生在这样一个新经济时代的转变期。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文化创意可延伸出无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创意产业作为经济、文化、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引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推动北京实现产业由低到高、生态由灰变绿、结构由重变轻、城市由大变特的重要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两个轮子.北京市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解决融资难题,需要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完备的股权投资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民间资本来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创意阶层和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靠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靠创意阶层的崛起.只要这两方面的要素整合好了,我国创意产业就会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意产业成为传媒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近年来,中国的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湖南电广传媒与新疆大晨报合作发展文化旅游,浙报集团旗下东方星空文化基金投资动漫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