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遏制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旨在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针对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电信诈骗犯罪涉及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全链条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并进一步健全了责任制度。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施行将对银行收单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银行有必要加强研判,剖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电信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群众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为群众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电信网络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频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问题仍存在,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较明显;社会公众防范诈骗意识普遍较高,但相关政策不熟悉。为进一步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应强化精准宣传教育,多方联动打击不法分子,切断诈骗信息传输和资金转移渠道,个人和企业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且与人们生活全面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尽管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在严打高压态势下出现下降趋势,群众防诈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电信网络诈骗发案仍在高位运转,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使得诈骗与反诈骗的对抗全面升级,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尚显严峻。银行业金融机构账户核查对从源头上遏制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重要意义,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达拉特旗支行调研辖内13家银行、73家营业网点,对当前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账户核查现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犯罪形势严峻,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信用卡是此类犯罪的重要生存土壤.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金融服务的发展和创新,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了契机,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个人金融信息的常见泄漏形式,以及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和类型,然后指出诈骗的治理现状和问题,最后阐述了相关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较为严峻的案防形势,农行柜面成功堵截多起外部诈骗事件,有效保护了客户和农行资金安全,维护了良好的农行形象。但是随着虚拟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新兴经济形态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电信诈骗逐渐向电信与网络相交织,诈骗方式智能化、资金分散网络化发展,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在严重威胁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也增大了临柜人员风险防控压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他们通过电话、短信、手机软件网站等方式,不断翻新作案手段,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据统计,电信网络诈骗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年犯案量逼近60万起,年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同时,电信诈骗通常以远程网络化、非接触的方式实施,面临着举证难、追赃更难的诸多问题。因此,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高发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电信网络诈骗发展新趋势、涉案银行账户新特点入手,深入剖析银行机构在账户管控方面的难点、痛点,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源头上堵截涉诈资金转移渠道,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创新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法分子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研究如何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减少信息泄露,防范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信诈骗扰乱了社会秩序,给人民带来了财产损失,影响了政府信誉,其危害性极为严重。本文分析了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法,归纳出电信诈骗的一般过程,指出电信诈骗各环节得逞的关键因素,从而针对各环节的因素给出各方的防范措施,构建电信诈骗的全过程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是网络技术和传统诈骗手段相结合的新型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较之传统的诈骗犯罪更大,对其采用传统的末端司法管控的治理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本文从被害预防角度引入新的管控理念,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资金流通的关键结点入手,通过对涉案账户的资金流通进行深层次研究,分析企业银行账户开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贾宇  武晔廷  杨喆 《北方金融》2023,(12):96-98
“断卡行动”开展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颁布实施以来,银行领域反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不断翻新,账户风险防控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以辖区乌海银行2023年以来的43户个人涉案账户为样本,通过明确的涉案结果倒推分析涉案账户可疑特征并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对银行机构防范电信诈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犯罪的低门槛与高收益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铤而走险、方便快捷的洗钱通道使诈骗后的变现变得异常便捷、打击难度大进一步助涨了电信诈骗嚣张气焰、犯罪隐蔽性强使人们极易上当受骗四个方面,是当前电信诈骗犯罪高发的最主要原因。为有效控制新电信诈骗高发的势头,需营造"不敢骗"的惩戒机制遏制电信诈骗嚣张气焰、打造"不易骗"的防御机制大幅提升电信诈骗犯罪门槛、塑造"不愿骗"的保障机制疏导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4.
电信诈骗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是司法机关防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简单介绍了电信诈骗以及特点、分析了责任以及提出了一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8,(4)
近年来,针对公众企业的电信诈骗屡见不鲜,给涉事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对电信诈骗的特征、电信诈骗的风险属性和应对策略进行详尽分析,从法人治理、内部控制等角度提出如何建立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通信,金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犯罪在我国快速蔓延.数以亿计的民众曾接收过诈骗信息.数以百万人上当受骗,涉案资金达数十亿之巨.在不少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数量甚至已超越盗窃案件成为珊事犯罪中发案率最高的种类.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深入分析,介绍了工商银行在协防电信诈骗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就全社会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期,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此起彼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奇虎360公司基于大数据形成的《2016年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统计,仅在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0多亿次,其中金融理财诈骗类电话占比高达43%。本文选取不法分子通过控制账户余额变动行使诈骗,以网上银行贵金属交易为例,通过对不法分子诈骗手法、诈骗特征的剖析,以点及面,提出在当今诈骗案件高发的态势下如何防范金融诈骗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为强化源头治理,切断买卖账户供给源,各商业银行普遍收紧银行账户开立政策,同时加强开户审核,我国银行开户进入“史上最严”监管时期,个别地区出现小微企业“开户难”和群众“办卡难”。同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国家引导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优化银行账户服务,推动实现银行账户“应开尽开”。基于商业银行视角,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与优化银行账户服务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二者亟待融合。  相似文献   

19.
“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省来省去最后被你全部骗去……”一首防范电信诈骗的“公安版”网络歌曲《伤不起》通过咆哮体汤姆猫在微博上火爆流传,被网友称为防骗“神曲”。如今电信诈骗也在如影随形地向社保领域侵袭:领取社保补贴、生育补贴的短信,  相似文献   

20.
文竹 《中国信用卡》2023,(12):18-22
在互联网浪潮的不断推动下,支付生态快速变化,风险形势多变而严峻。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产业化、集团化、精细化特点,严重危害民众财产安全。在此形势下,信用卡风险发生了较大迁移,相较于传统的伪冒申请、伪卡、盗刷等,新型的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信用卡的主要欺诈形式,严重威胁客户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