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驾驶人员由于年龄、心理、身体条件以及行车环境上的差异,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驾驶人员的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所以只有了解这些易引起错觉的特点,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 速度错觉 驾驶员在行车中对于车速快慢的判断,往往是以参照物的相对移动速度来判断和操作车辆,而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操作车辆的。所以参照物的多少以及它和驾驶员之间的距离远近,都会影响到驾驶员对车速的判断。驾驶员在建筑物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地区或狭窄的道路上行车时,往往对车速容易高估,而在宽阔和较少参照物的道…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管理》2014,(10):68-69
正人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和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有同样距离,白天看起来近,而在夜间较昏暗时感觉远;前面是大车时感觉距离近,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速度错觉行车过程中驾驶人大多是根据观由于受生理、心理、年龄、身体条件以及行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驾驶人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因此,驾驶人应了解这些易引起错觉的特性,并在行车中加以预防,才能保证行车安全。距离错觉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  相似文献   

3.
正在隧道里,容易对速度产生错觉很多时候,在隧道里开车,即便速度已经到了110公里/小时,但是感觉并不明显,好像仍是80公里/小时。原因是驾驶人用肉眼判断,参照物是周围的景观,当窗外的参照物重复度高的时候,就容易低估车速,车辆越开越快,非常危险。在隧道里,一定要  相似文献   

4.
据交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汽车行驶速度超过60公里后,驾驶员的视力、视野会下降变窄。引起驾驶员视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汽车行驶中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眼睛分辨物体的最小距离发生变化;相对运动速度增大,眼睛分辨物体的最小距离也随之增大。以驾驶员辨认道路交通标志为例:当汽车行驶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时,其视力比静止状态时衰减19.7%;当汽车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时,驾驶员视力比静止状态时衰减34%。引起驾驶员视野变窄的原因是,由于车速的增加视点移至远方,双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缩小。实验证明:当车速为每小…  相似文献   

5.
<正>一级公路由于车速相对较快,行车视距的重要性显得极为突出。为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在一定距离内,随时看到前方车辆及障碍物。便于立即采取措施,这段距离叫做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可分为几种类型:停车视距、回车视距、错车视距及超车视距。根据新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以下简称《标准》),对于一级公路,由于道路均设有中分带,而无对向车道,同向车辆仅考虑停车视距即可。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汽车行驶时,从发现前方障碍物时起,到抵达障碍  相似文献   

6.
1 正确制动 雨天路面变滑给行车安全带来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制动距离大大延长,如果车速过快,几乎无法保证行车安全。另一方面是雨天行车高速制动时,极易发生侧滑和甩尾,使车辆失去控制。这是因为在潮湿路面上,由于附着系数降低,在车辆制动时,车轮很容易抱死,发生侧滑和甩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下雨天行车,车速不可太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  相似文献   

7.
正桥头路基沉降,就是指桥台和桥头路基主体二者之间产生的一种非均匀沉降现象,当在此路段速度行车较快时,便会产生较大的颠簸。尤其是在地质条件非常差或者填土比较高的桥头,桥头路基沉降现象更为明显。一旦出现桥头路基沉降,车辆驾驶员便会感到极为不适,常常会在通过桥头路段时降低行车速度。因此,道路通行能力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发生车辆失控的现象,威胁行车安全。影响因素桥头路基沉降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均将其视为  相似文献   

8.
秋天,特别是深秋季节,昼夜温差大,往往是产生浓雾或大雾的季节。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线不清,驾驶人容易产生错觉。同时,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或造成车辆倾翻等事故。雾天行车,交通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因此,雾天安全行车要掌握以下几点,以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控制车速,中速行驶雨雾天能见度比平时低,容易导致看不清前方的行人和车辆。同时,雨天路滑,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下降,使制动距离增大,方向容易失控。驾驶人应注意控制车速,低速或中速平稳行驶,这有利于让车辆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立即制动停车。倘若行车速度过快,当遇行人横穿公路、骑自行车者不让道、突遇其他车辆驶入前方道路等紧急情况时,就可能措手不及,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规避挑衅驾驶。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往往容易被他人挑衅或者发生挑衅他人的行为,挑衅行为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甚至酿成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驾驶员在行车时应注意避免出现一些可能导致挑衅他人的行为,比如,不要不打信号灯就并线,或者做出“甩尾”的动作,  相似文献   

11.
克服春困 春困时头脑昏沉、肢体疲乏,会降低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给安全行车带来潜在隐患。多吃些防止疲倦的食物是防止春困的好办法:①多吃些红萝卜、大白菜、韭菜、马铃薯、柑橘之类富含维生索的食物;②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  相似文献   

12.
雾、霜天气能见度低、视距短,且路面湿滑,制动效能低,车辆易侧滑。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秋、冬季,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容易出现有雾天气,特别是气温很低时,部分路面还会出现结霜现象,为确保秋、冬季安全行车,驾驶员应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了解雾、霜天气行车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出租车之家》2004,(6):33-33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使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行车上路,需带多少证件,随便去问任何一位驾驶员,没人会脱口而出,告诉你一个确切数字。他会掰着手指冲你眨半天眼睛,还不一定说完全。证件多滥已成为驾驶员的一大负担。行驶证,乃机动车的身份证;驾驶证,则是驾驶员资格的有效证件,这两种证件不携带是要作  相似文献   

15.
注意天气和路面变化。在夏天常会出现恶劣气候环境,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使驾驶员措手不及。因此,夏天行车必须高度注意天气和路面的变化,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要谨慎驾车,低速行驶,必要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暂避,以防不测。晴天行车,因阳光暴晒下的柏油路面软化,附着系数大大降低,车辆制动性能受影响,行车要特别注意控制车速。在通过漫水路、桥时,要停车查看,确认安全后再通行。  相似文献   

16.
交通风景线     
交通风景线黄昏容易出车祸许多机动车驾驶员都有这样的感受:日暮黄昏时分,是驾驶车辆最费神、费力的时刻,也是一天中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段。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光线原因。黄昏时光线暗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也很弱。行车时不开前灯吧,看不清道路前方的情...  相似文献   

17.
1.驾驶员在雪天行车时要精神集中、安全礼让、适速行驶,前、后、左、右要留有安全车距。2.起步、行车要合理使用挡位,慢抬离合器,轻加油,平稳起步。3.要做到车辆不超载、不超速行驶、不违法超车、不空挡滑行。4.双手握稳方向盘,轻(慢)打方向,尽量保持车辆直线行驶。遇有情况或转弯时提前减速,充分利用发动机的牵制力换低速挡控制车速,轻踩刹车。5.车辆在正常行驶中,严禁突然加油、收油、猛打方向、猛踏刹车,因为这样极易引发事故。6.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遇侧滑或跑偏时,驾驶员要及时减油,同时往侧滑方向打轮,轻点刹车,以调正车身。7.坡路行车…  相似文献   

18.
正春天气温升高,人体阳气升发,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使身体困乏。所以,预防春季交通事故要从点滴做起,从避免"春困"做起。在此,提醒驾驶人一定要注意春季行车安全,随时保持身心健康,避免疲劳驾驶。1.行车前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春夏季应尽量利用早上、上午或天气凉爽时行车,中午、下午刺眼的阳光很容易让视觉疲劳。2.尽量不要在夜间行车,这样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从而增加困意。人到晚上本来应该休息的,勉强驾驶会产生困倦,再加上晚上视野距离很近,如果对路况不是很熟悉,事故就很容易产生。  相似文献   

19.
正正确使用灯光雾天行车最好打开车上的示廓灯、雾灯、近光灯,这可以提醒前后车辆。如果在高速公路行驶或雾很大的情况还要打开双闪(危险报警闪光灯)。雾天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是向上方照的,射出的光线由于雾气形成漫反射,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开车时反而什么都看不见。控制车速雾中行车严格遵守限速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车速就必须越低。如果在10  相似文献   

20.
正注意标牌,重视警告在高速公路行车,经常会看到各种的交通警示牌、警示灯。当出现警示牌、警示灯时,千万不要熟视无睹,它们都是用血淋淋的事故总结出来的,一定要有意识的降低车速,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同时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安全超车,提前观察驾驶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尽量保持在原车道上行驶,减少超车次数,如确实需要超车,应该提前观察,闪灯提醒前车,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