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三个代表”的历史 ,这可从多个方面得到证明。本文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作为“睛雨表”进行分析。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 ,关系到农业能否健康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了 ,农业就能顺利发展 ;因此 ,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政党 ,才能更好地体现“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下面 ,我们分别对每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进行分析 ,从而实证分析每个阶段党的“三个代表”的实…  相似文献   

2.
3.
宋磊  董捷 《南方农村》2005,(1):12-16
“三农”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式,提出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化利益。”“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认为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深邃内涵,使我们对新时期粮食工作的指导思想及任务,目标 了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疫,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干扰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怀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纵观这一段的战斗历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足以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疫情紧急…  相似文献   

6.
7.
农村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土地经济关系总和,其核心表现在农民对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产权安排上。文章以皖西北太和县为考察对象,对该县建国6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进行了多层次、多面向的研究,试图以此为基础加深对当前整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实际状况的认识,并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上进行了有所裨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谷雨  李麟 《农村经济》2012,(6):45-4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和制度作了一系列改革:从土地承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鼓励农民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到实现土地要素资本化。实践表明: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政策和制度使之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适应城乡社会发展的变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华北农村一个普通乡村短短5年内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及其原因即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认为,应该从完善土地经营、优化土地管理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几个方面正确认识“郑各庄现象”。“郑各庄现象”的社会经济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乡村城市化的新模式,建立了一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土地委托一代理机制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N区的"村改居"项目通过打破城乡分割、实现政经分离、将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引入农村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效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N区却仍保留了诸多被认为是"低效率"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变迁的悖论可通过历史制度主义得到解释。在历史制度主义者看来,N区"村改居"的制度现状是路径依赖的结果:一方面,体制锁定造成了制度依存,新制度不得不在现有的制度场域中寻找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回报递增和利益群体的博弈也使得制度始终在延续和变迁之间求得平衡。制度变迁不是简单的"效率最大化"的结果,制度场域及制度所塑造的利益群体对于制度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为自变量,分析了其对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实物消费或生存型消费主要受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对总收入有影响的家庭人口特征的影响,与家庭其他人口特征关系不密切;而服务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则主要受家庭人口特征的影响,家庭总收入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2008,(12):42-47
我国土地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过去30年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为什么?从土地制度变革和国民经济关系来说,土地制度变革分成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地来自基层农民实践的一场致性制度变迁,极具活力,但还存在着不规范和欠成熟.重庆和成都两市当借助"试验区"建设政府引导下的强制生制访问期间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新化县农户收入增长、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县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份额减少,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长越来越依重于工资性收入,家庭劳动力的兼业化倾向日趋显著.并且通过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户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实现贫困县农户收入增长,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根本在于加快贫困县农村劳动力的兼业性转移,尤其是向农村第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钟钰  孙雪峰 《农业经济》2003,(10):29-30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而言 ,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增加投入 ,但农产品需求弹性小的特征 ,决定了靠增加投入而单纯提高农产品产量 ,并不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收入的关键在于 :把众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一方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从非农产业获取非农收入。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和测算所谓农业剩余劳动力就是超过农业实际需要的多余劳动力 ,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就是达到现有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劳动力数量。因此 ,农业当前的劳动力数量与达到其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之差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18.
股田制:农村土地流转创新的目标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股田制的性质、风险、实施条件和发展趋势等作了全方位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在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现行制度约束条件下,我国应把股田制作为农村土地流转创新的目标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主旋律,近10年来江苏省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不尽相同,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继续发挥民营企业的强势作用,壮大和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对农村土地流转"成都模式"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分析该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性,探索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实践上对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剩余劳动力等有重要的作用。以"成都模式"为出发点,对其影响因素、政策定位进行了判断,针对土地市场、土地产权、社会保障、政府行为和行政执法与监督等5个方面开展价值取向分析,总结出"成都模式"在农村产权制度、融资模式、耕地保护-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经验,并对其特殊性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