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区域合作"伞"型新模式的提出是中俄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是构建"伞"型新模式的关键点和支撑点。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通过生产要素流动、专业化分工、制度创新等途径,带动中俄区域经济增长,增强中俄区域合作,确立中俄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回波效应加强东北亚区域在能源、科技、物流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东北亚各国经济增长,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俄区域合作"伞"型模式的框架和具体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中俄两国的优势提出的。与以往的区域合作模式不同,"伞"型模式强调技术贸易的重要作用;关注以中俄双方的互补优势为基础而创造出的新优势,着力打造中俄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从边境贸易的视角,在传统贸易理论、新地理经济学、后发优势理论方面对"伞"型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伞"型模式可行性的现实条件进行了研究,指出"伞"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边境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中俄货物贸易是发展"伞"型模式的基础;技术贸易能从更高的层面发展"伞"型模式;服务贸易能促进"伞"型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的政策环境是"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而获得共同的经济利益则是推动"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微观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伞"型模式为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之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而新模式的实行离不开中俄双方共同的努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建设,无论从近期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还是从远期的进一步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实现东北亚区域内的互动合作,都为中方构建新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投资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俄"伞"型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视角,从能源、科技、物流领域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存在进行投资合作的必要性,但两地区也存在着缺少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投资主体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海外投资保障机制不健全、投资主体信息不对称、双方投资环境不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相信随着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完善投资合作平台、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提供融资便利、改善投资环境等建议的采纳,双方投资合作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将会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中俄区域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经济大省,近几年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和文化等主要领域与俄罗斯展开合作,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程度日益加深。但须指出的是,广东省与俄罗斯贸易额占中俄贸易总额的比重和广东省对外贸易额的比重都相当低,合作的方式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双方关系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两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当前双方合作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俄罗斯是广东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目标市场,从经济结构上看,双方互补性很强,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未来双方须抓住机遇,采取必要措施落实省州之间的地方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推进各领域合作,并以此推动中俄区域合作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而中国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进口,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符合共同利益。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这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  相似文献   

7.
在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俄欧能源领域的合作对双方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俄罗斯的经济和战略安全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双方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直接影响到双方间的关系,由于合作日趋成熟,所以对他们合作现状的探讨对中俄的能源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魁 《中国市场》2011,(7):87-95
能源合作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利益的交汇点。我国应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俄罗斯提出的油气合作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做到既谨慎行事,又不失机遇,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及石油公司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本文从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对策建议,如制定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加强中俄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地区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国,与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形成能源互补。目前,由于世界政局的变动,俄罗斯将目光转向中国,而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比较少。中俄能源贸易过程中仍存在俄罗斯国内外商投资环境差、中国能源企业规模较小、中俄能源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中俄双方应重视能源合作;中国企业应加大对俄罗斯的投资,制定对俄能源合作的整体规划,以创造有利于能源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环境,促进两国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4)
在能源不断短缺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因此,制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外交战略。俄罗斯与我国毗邻,拥有丰富的能源,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双方资金技术交流,还实现两国共同能源安全发展。本文分析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重要性及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中俄加强能源合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俄天然气合作自1994年启动,历经20年后终于签署正式合同。在双方价格分歧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如俄罗斯政府对能源资源领域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国家控制;俄罗斯东北亚区域能源政策存在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东北亚地区在能源供需结构上存在一系列问题;俄罗斯对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有策略上的考虑。此外,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匮乏和传统的地缘政治安全观念束缚等也制约着两国合作的深入。尽管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但中俄天然气合作在乌克兰危机后终于尘埃落定。从长期来看,中俄天然气合作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0):92-93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是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与邻国俄罗斯的合作,对经营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亚太地区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1996-2013年的SITC三位数分类产品的贸易数据,研究根据产品的技术结构,将产品聚合为10个类别,分析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动因。中俄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会否影响中日的关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紧张因素;长期来看是否能够促进中日能源贸易的发展,都在实证分析中给出了答案。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对两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共同的促进作用,在巩固两国战略伙伴地位的同时,也能够刺激俄罗斯与日韩等国的能源贸易,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本文对相关数据作出实证分析有利于我国理性认识中俄能源合作,从而使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俄能源外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中俄之间的能源外交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影响了两国能源外交的进一步发展。所采取的应对之策包括:巩固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民间交流,增进互信,消灭"中国威胁论"生存的土壤;加强对俄能源外交研究,构建中俄相互合作的机制与框架;强调双方已达成的协议与共识,对合作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利用俄寡头集团在政治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加强对其研究和沟通;抓住两国能源合作的几个转变,使中俄能源合作向全方位发展;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投资环境的研究;提高中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构建地区能源合作机制,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俄罗斯地缘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双边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乌克兰危机"下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转向东方,俄远东地区有望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黑龙江省作为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在对俄能源合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提出增进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交流互信;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俄能源合作,扩大能源合作领域,加强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巡护保养,确保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却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开始提速。目前,两国在能源领域已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即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中俄能源合作已从简单的买卖模式向更高层次的生产合作与相互投资方向发展。从合作态势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比较乐观,但双方能源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普京访华,中国“俄罗斯年”开幕 2006年3月21~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元首出席了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俄双方共签署了22个合作文件。文件涉及政治、外交、能源、金融等领域。双方启动了中俄财长对话机制,并支持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内成立环保合作分委会和民用航空技术合作分委会。  相似文献   

17.
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将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中俄石油产业合作存在着资源基础、区位与市场基础。两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双方石油产业提供了机会。应扩大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合作,加强石油运输管道建设,不断推进中俄石油产业的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实现了新的突破.“贷款换石油”、中俄石油管道竣工,标志着两国在能源领域已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中俄能源合作目前步入收获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收获期,又应当怎样面对未来的中俄能源合作?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一、中俄能源合作正在稳步推进近年来,中俄双方能源合作不断加强,在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电力、能源勘探开发等多领域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开始提速.两国就修建原油管道和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原油签署正式协议并开始落实,此外中俄还就深化石油上下游合作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正在走向深入,地区内国家逐渐拓宽合作领域。根据东北亚国家现实条件和发展需求,能源合作逐渐成为区域合作新亮点。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成为东北亚主要能源供给国,而中日韩三国则成为地区主要能源消费市场。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的形成不仅为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有助于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是东北亚自然资源最丰富、潜力最大的地区,为加强中俄两国的资源开发合作,应加强双方政府间的协调关系,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政府要积极推动和引导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有经济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参与资源开发合作。同时合理利用我国资源,扩大对俄出口,实现资源互补,以促进中俄资源开发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