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发展与人口流迁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其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然,其经济与人口流迁的关系轨迹表现出很强的个性.尽管如此,其经济发展和人口流迁的关系还是可以给予我国较强的启示.本文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同样也可以通过人口流迁的调控与管理刺激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王天霞 《中国市场》2014,(51):95-96
关于重庆市人口流迁与人口再分布,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从微观角度审视人口流迁中存在问题,将城市的发展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城市系统的各部分的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并且还要使人口在城市系统内部合理组合布局才能实现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推力—拉力"理论,为重庆区域人口流迁和人口合理分布问题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研究视角,有助于解决重庆市人口流迁和人口合理再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致力于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社区人口管理过程中 ,强烈地感受到社区人口管理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如 :社区建设缺少规划 ,有序管理意识淡薄 ;社区管理体制不适 ,工作混乱无章 ;管理客体不明确 ,管一漏十 ;管理区域内因户籍地、居住地、工作地不一 ,难以界定管理对象 ,政策无法落实 ;主管部门多 ,但要求不一 ;政策法规交叉冲突 ,造成执法困难 ;社区人口信息申报、登记、变更、验查制度缺乏 ,难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管理制度不明确 ,无章可循 ;多重身份的矛盾 ,导致管理冲突 ;社区投入不足和服务质量低劣 ,影响社区居民凝聚力 ;社会保…  相似文献   

4.
本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杨红 《商业研究》2003,(12):121-122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还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而且,对于流动就业的农民还必须保持原有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人口政策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致力于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两种生产”均衡发展,形成了适应国情、顺应时代的人口政策。总结人口政策历史演进的经验启示,当前迫切需要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人口治理体系,营造适宜生育环境,促进全民共同富裕,革故鼎新优化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8.
口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研究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意义重大。通过对数据的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安徽省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协调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云龙 《价格月刊》2002,(11):40-41
一、江西农业人口转移和城市化建设势在必行 1、农民致富的要求.江西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但农民却未富裕起来.1995年江西农村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达到1537元,2000年为2135元,年均递增6.8%.但这个水平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中部6省都是位居后几位.要实现农民致富,必须将过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加快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不要用人口红利误导我国人口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红利”是从“人口机遇”延伸而来的一个人口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归因于生育率迅速下降的人口年龄结构橄榄型变带来经济加快增长的一种人口与经济的正面关系。最近,不仅世行的《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预测我国的“人口红利”将于2010年左右消失①,中国社科院也发布一份报告  相似文献   

11.
郭惠玲  曾路 《商业研究》2002,(15):128-131
传统的整体产品概念,指企业的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是核心利益和附加利益的追求和满足,而不是产品本身。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对产品的核心利益和附加利益的追求,在不断地发生的变化,这就直接导致产品在各个层次上所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将整体产品概念动态化。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在传统的整体产品概念的基础上,重新给整体产品下定义、重新划分产品的层次结构、重新认识产品的生命周期,从整体上提出动态化的整体产品概念,建立产品与需求互动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武全  张斌 《商业研究》2003,(15):133-135
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如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企业联合体等网络组织的具体模式。新型的适合大企业集团的网络组织模式——IO(Internet Organization,联网组织)可以使大企业集团很好地适应新经济快速多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develops a comprehensive e-service quality measure of e-commerce platforms as intermediaries, which considers both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website itself and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independent sellers. The study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joint impacts of both the attributes of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dependent sellers on users’ online shopping experience: perceived online transaction value and the ensuing satisfaction. Finally, the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e-service quality on the outcome variables across two major e-commerce platforms as intermediaries, eBay and Amazon. The multiple-group structural model analysis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to understanding differing impacts of different quality components on shopping experiences across various online marketplaces.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论人口乡城迁移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以瑷珲-腾冲线对我国东西两壁人口分布状况的划分为依据,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我国古今的人口分布状况的差异,分析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东西两半壁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瑷珲-腾冲线的形成看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以瑷珲-腾冲线对我国东西两壁人口分布状况的划分为依据,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我国古今的人口分布状况的差异,分析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东西两半壁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动力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日、严格的控制流动人口的数量是不科学的,将导致基础设施的浪费,阻碍经济的发展;当城市常住人口对流动人口的承载能力低下时,盲目的增加常住人口对基础设施的消耗,将使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下降;只有在减少流动人口和城市常住人口的竞争,而把他们的关系由竞争转化为相互促进、互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达到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的目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