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金融》2012,(1):7
<正>2011年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按世界银行的标准,2011年中国已经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且中国产业竞争力居全球首位。点评: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中上等收入"水平,为向更高收入水平迈进,就必须从国外成功的经验分析入手,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财税改革。本文选取若干国家(地区)作为案例,比较分析其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阶段,税负水平、税制结构的变化特征,提出中国若要快速通过中等收入阶段,还需要在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小口径宏观税负、提高直接税在税收中的比重,积极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调控作用,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综合体现,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汽车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整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正逐年提高.但中国汽车产业仍存在着问题,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仍然很弱.本文从规模经济方面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即"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如何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至关重要,分析了中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提出了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获得长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即"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如何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至关重要,分析了中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提出了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获得长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9-2008年中国同10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征变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正的相关性与理论相符,经济规模差异和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与产业内贸易存在负的相关性,基本符合理论预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应重视和积极应对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呈现的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态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要提高河南省的产业竞争力,促进中部崛起,实现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必须重视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美国企业的首席执行长一直向众多员工表示,你们的收入太高了。由于从印度、中国、土耳其和其他许多国家能够找到符合要求而且廉价的人员编写程序或从事其他工作,他们认为将工作外包是一种提高竞争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以 Aghion 等(2004)的模型为基础,将不确定性、产业空心化引入到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中来,分析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运用全球106个国家1980~2013年之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不确定性、产业空心化程度的变化会影响财富的变化,财富的变化会影响投资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波动;不确定性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波动就会提高0.441个百分点,产业空心化程度每提高0.028个百分点,经济波动就会提高0.019个百分点。进一步来看,产业空心化程度的提高伴随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会显著地加剧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低收入国家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大对经济波动的加剧作用最大,高收入国家对经济波动的加剧作用最小。与中高收入国家相比,低收入国家产业空心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地加剧该国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及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我国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正确认识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和挑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产业集群给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而人才状况作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产业集群化是实现经济后发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新考察了国际外包与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本文认为,传统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都无法真实地反映以承接国际外包为出口主要形式的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此,本文采用出口带来的国内产业增加值,即出口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作为衡量指标,运用2003-2007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外包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国际外包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在短期内承接国际外包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就长期而言,仅仅依靠承接国际外包并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必须通过建立起产业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攀升甚至掌控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客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北京市城乡经济发展仍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速扩大成为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事实表明,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为提升北京市经济实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经济发展相当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已步入高级阶段。如果城乡之间仍继续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而不注重调控,那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势必会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业转型问题凸显,而大学生就业,直到2010年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近邻日本曾有过与中国相似的境遇,其依靠产业转型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自身产业竞争力的方法值得我国借鉴。虽然我国在加速产业转型上存在着例如寻租活动恶化、国家投资抑制中小企业发展等转型陷阱,却也具有日本所不具有的诸多优势。在国家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加速产业转型将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美桂 《上海保险》2018,(11):43-46
保险中介是保险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管理特殊风险、促进保险业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评估中国保险中介产业竞争力状况,制定适宜的产业发展政策,文章以钻石模型为理论框架,对影响其产业竞争力的六个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保险中介产业仍处于弱竞争优势状态,可以通过健全业务人员培训与引进机制、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技术推动、多渠道融资来提升中国保险中介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竞争力与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实际上是各地区居民委托-代理合约安排下的固定收入、剩余收入与总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及差距均衡由地区竞争力和地区人口分布因素共同决定。地区竞争力因素对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地区竞争力对收入分配及其差距的影响路径、作用方向和效果受地区人口分布因素非线性约束。调节地区收入分配及其差距应当着力调节地区竞争力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使用1998~2008年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效率与行业规模显著地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内投资对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却成中性结果;分行业的研究显示,行业工资水平对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则受行业规模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维持与提升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导方向,而对于中国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先扩大规模再发展内涵是一条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产业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主导和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其竞争力与带动效应的大小反映了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本文通过构建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联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做出评价,并利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收入、就业、税收和外汇四种效应进行分析,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已达到75%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60%左右,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国家低11个百分点。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瓶颈”。加快城镇化水平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国家竞争力也为企业竞争力奠定现实基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竞争形势进行简要梳理,其次分析了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产业力量加速调整,国际经济体系变革进入了深水区和空前复杂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展开更为激烈的博弈与角力,主要体现在一些新产业和新科技领域,这对中国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中国亟待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