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我国许多产业特别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则相反,目前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2.
渤海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聚合与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经济区于1986年成立,经济聚合一直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实践上进展较?A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该区域聚合与合作的条件日臻成熟,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以后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区域或现代化高地。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经历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的带动下,渤海经济圈即渤海三角的一体化整合也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两岸经济整合的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经济实力的消长及经济交流的密切与发展;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的不断加深及从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巨大受益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促进推动,是两岸经济整合的现实基础。未来两岸经济整合将朝向更加直接、双向、全面和紧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生增长动力与西部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困扰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投资、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及国家援助的高度依赖.培育西部地区内生增长动力将为发挥西部后发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重要的转折点,"十二五"时期将是西部地区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是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和数字技术差距视角,探索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创新效率水平跨越门槛值,数字技术发展显著缩小各省份经济差距;数字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在创新效率高的区域内,数字技术发挥的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相近和地理相邻的各省份经济差距;在创新效率低的区域内,数字技术空间溢出扩大了各省份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10多年中,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种种政策、措施尤其是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紧密相联的。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区域间横向联合的发展,提高了宏观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的整合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失误。为了今后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技术研究与开发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技术整合日益成为保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为经济和有效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创新中心的创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准确把握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对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和维持发展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多元化(包括供给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就打造长三角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定《稳定增长法》 我国的《稳定增长法》正在制定中,主要内容是: 一、目的。实现我国较长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能消耗的局面,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1.
李大玮 《魅力中国》2011,(2):119-1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经济整合越来越重要。文章认为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是促使地方利益形成并影响区域经济整合的两个重要因素。然后,我们提出运用保障经济利益补偿和调整政治晋升机制的办法,促进区域经济整合。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合作是APEC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技术合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有直接辅助作用的合作,称之为“支持自由化的合作”;二是以实现亚太地区“持续增长和公平发展”,“缩小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为目的的合作,称之为“支持发展的合作”。这种全面性的经济技术合作对仟何一个健康、有序和稳定的区域安排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片面依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不能消除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可能加大合作的难度,并威胁到APEC的“共同体精神”。世界上许多地区经济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13.
周松 《天津经济》2011,(1):60-62
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经济结构接近发达国家,国内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受金融危机影响小,经济政策成熟稳定,发展前景看好。巴西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农业资源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中国经济高度互补,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在能源、矿产、农业、基础设施、生物燃料等领域与巴西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14.
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新趋势,其发展对不同类型国家和世界经济均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对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及其动因的考察,分别分析了它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认为发达国家受益最大、冲击最小;发展中国家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利大于弊;世界经济则随着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而进一步发展。文章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面对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朱根 《上海改革》2003,(12):60-64
利用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创新都市圈体制与政策,是日本城市化中重要经验之一,它对我国经济变革和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整合具有借鉴意义。上海要以创新的知识理念带动城市生产力的提高,以激励创新和保障创新的价值理念作为长三角都市圈和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彭亮 《湖北经济管理》2008,(13):150-15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现了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经济增长。本文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经济的现状及其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相关的各主要方面,给出了我国以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论证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的有利条件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包括增强高密度城市群的聚合功能与一体化整合,发展区域内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培育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的生产体系;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构建系统集成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带;联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体化网络;联手进行环境整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一、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 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萎缩的拖累,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长速度普遍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9%、2.5%和2.0%,均低于上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高出发达国家3倍以上。其中,“金砖四国”(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潮汕经济是近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与国内外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经济体之一。1949—2010年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发生多次全局性更迭的时期。文章拟以这一时期潮汕经济为样本,通过对潮汕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因商而兴”还是“因工而盛”、资源配置机制是以“分散自主”还是以“集中整合”为主、空间格局是“单核多层”还是“多核多圈”这三个方面矛盾的历史演化过程展开分析,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的互动与组合,如何导致该区域呈现出对应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相关思路,指出资源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表现出对于资源部门技术和制度变迁路径的依赖,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阻碍。在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独立性更加的明显,区域经济主体地位也更加的突出,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区域经济转型。对于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转型来讲,创新能力是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