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法法典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与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国的民法典如何制定和发展,通过对法国民法典的研析,仍能获得更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全国人大法工委2002年1月11日会上,确定由我主持起草中国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篇。我确实感到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世界上除了意大利不成功的经验之外,现有的稍有影响的民法典,均没有把知识产权纳入。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与会专家在“知识  相似文献   

3.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其丰富了虚拟财产、物权法、个人信息和继承法等多方面内容并涉及了多条涉税规定。当前由于没有制定税收基本法,《税收征管法》作为税收征纳的主要法律依据,对征收税款具有重要作用。“民法典”时代将给税收征管带来全新的变革,对《税收征管法》的修订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借鉴方向,有利于《税收征管法》的修订朝更加系统完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仅是一项法律问题,更是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消费者信任的关键要素。本文旨在以民法典为视角,深入研究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探讨了网络消费者权益的现实挑战,提出了加强保护的建议,并对国际经验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这一系列研究,希望可以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法定继承范围继续扩大,住房作为当下家庭的主要遗产,被继承分割既不利于夫妻一方去世后配偶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典型案例引证,在现有研究成果资料基础上,层层分析,探索我国现行《民法典》父母、配偶、子女住房继承权的纾困之路。  相似文献   

6.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法定继承范围继续扩大,住房作为当下家庭的主要遗产,被继承分割既不利于夫妻一方去世后配偶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典型案例引证,在现有研究成果资料基础上,层层分析,探索我国现行《民法典》父母、配偶、子女住房继承权的纾困之路。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是我国人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本文将简要我国起草民法典的历史、 必要性及时代特征,推进我国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从外在逻辑体系、内在价值体系、动态科学体系三个维度,以自洽性视角构建《民法典》规范不动产登记实务的有效框架,通过自洽性论证、自洽性破损的发现与修复,贯通自《民法典》起到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再到具体操作规范的不动产登记一系列制度整体,强化《民法典》和不动产登记一系列,全面落实《民法典》立法精神,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民法典》的意义及其与房地产法律的关系:一是《民法典》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涉及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保护,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的作用。二是《民法典》在房地产领域所起的作用是规范公民、法人在平等交往、交易中的行为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房地产法律使行政管理机构通过依法做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来实施房地产管理。《民法典》与房地产法律在各自范围内互相支撑、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从而确保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民法典》保障人们“住有所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生活有序、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呈现高度的金融化、商事化、全球化、信息化,并且伦理道德出现下滑的趋势。因此,民法典的编纂首先要在道德下行的时代体现"匡扶人心"的社会价值,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利于社会回归"好的社会"。其次,要依据《宪法》来编纂民法典,从而更好地体现宪法精神,凸显"私法的宪法观",使法典编纂成为"落实宪法",展现公民参与的造法活动。而就民法典编纂的体例问题上,我国的商事立法一直沿用颁布单行法的方式,而从实践的意义来看,仅具有个别领域特征的单行法律不足以满足调整当今社会复杂的商事关系的需要,还需要制定具有一般性调整特征的商事通则。若民法典的编纂忽略"商事活动的独特要求",将无法很好地回应社会关系全面商化的现代中国对于法律保障商事效率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推进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依法治国、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旨在实现培养青少年的守法意识、权利意识、契约精神意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挖掘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法治教育教学规律,在思政教育教学中有机融入民法典教育,使之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为高职院校民法典内蕴挖掘教育价值提供新思维,为高职学生思政课程教育提供新内容,为民法典的宣传提供新途径,为民法典教育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既往民事法律规范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经验基础上的集大成者,它的实施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金融核心组成的银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其中“物权编”和“合同编”对金融交易活动规则的调整和补充,对银行业信贷业务发展影响深远,十分必要结合业务实践,做好法律风险识别和防控工作。本文以银行债权人为视角,分析新规关键变化给银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紧贴热点难点问题,尝试提出应对策略,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所谓房屋居住权,是指特定的自然人享有的占有他人所有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用于居住的权利。居住权制度最初源于罗马法,属于人役权的一种形式。现代居住权制度则产生于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规定。我国澳门地区民法典规定了居住权制度。根据该法第1411条第1款和第2款之规定,使用权是指权利人及其亲属在本身需要的限度内使用他人的特定物及收取有关孳息之权能,而涉及住房之使用权,则称为居住权。  相似文献   

15.
从《民法典》视角出发推动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法治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更具现实价值。本文在营商环境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定性比较之后,基于其典型现实意义,以及《民法典》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层面的变化,提出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几种改善思路,如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的规范等,以期从法治化角度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源流模型的视角,两会通过《民法典》的政策议程设置可以看作是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问题流主要表现为我国民法体系混乱、各单行法交错纵横、缺乏内在一致性、现行法律难以适用现代社会问题;政策流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政策倡导、专家学者的政策主张以及智库团体的政策参与;政治流主要表现为公众对民法体系的不满...  相似文献   

17.
周于峰  邵伟钰 《财会通讯》2021,(20):152-157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以数字形式客观存在于现实世界.当前,我国对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由此引发一系列司法纠纷和税收征管难题.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本质进行剖析,具体从价值性、稀缺性和排他性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文章认为解决好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排他性难题,即合理划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是从根源上解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交易纠纷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税收征管找到征税依据.基于此,文章以《民法典》出台为契机和背景,提出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税收征管的若干建议,具体包括细化《民法典》中对虚拟财产的规定,合理划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明确网络游戏运营商的责任,制定网络服务协议范本;完善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税收征管机制,推动网络用户实名制登记和自行申报纳税.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政策文件整合调整了原来法律法规对担保制度的规定,形成了一些不动产抵押权登记相关的新规则,主要涉及抵押物范围、已抵押不动产转让、抵押登记内容等方面。立足于学习理解相关政策规定,对北京市不动产抵押权登记相关工作的调整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不可能将民法与商法的界限说个清楚,民法不可能完全的打包商法的一切收到自己怀里,商法也不可以独立到抛开任何民法原理,这在体系上与逻辑上也是没有另一种可能的.民商合一并不是要否定商法的独立,而是要更加恰当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立法体例中,所以,当下要定性民商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单纯的分立或者是合一来定义,而是我们应当用谦抑性原则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角度来分析,就算民商分立,商法在内容上仍要以民法典的原则、 概念为基础,民商分立只是立法的外在体系,实际上内在层面上二者难以划清界限;就算是民商合一,民法典也不可能将商法完全的纳入,二者能全然的融为一体,所以二者应当以不一样的原则进行维持关系,只有引进谦抑性原则,才让二者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20.
将居住权制度写入物权编是本次《民法典》修订的一大亮点,但仅有六项法律条文难以全面规范该制度。本文从居住权的设立方式、主客体范围、权利义务、消灭事由、顺位冲突等方面分析居住权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解释论方法,结合《民法典》和其他法律规定,提出增设法定居住权、明确主客体范围、细化权利义务、完善消灭事由、参考现有制度解决顺位冲突等建议,为实践中几项突出的居住权适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使居住权制度发挥实际效用,实现立法者通过居住权入典保障弱势群体居住需求这一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