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娟 《特区经济》2006,213(10):365-366
我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已开始进行试点,混业经营初现。我国是否应该进行混业经营,什么时候实行混业经营一直是理论争论的热点。本文应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混业经营的优势、实行混业经营的时机、混业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析,认为混业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和制度安排,其出现有内在动因,证明我国现在实现混业经营的时机已成熟。  相似文献   

2.
孙波  郭军  王奉和 《山东经济》2004,20(2):85-86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WTO成员国混业经营制度的冲击,因此,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面对实行混业经营存在的一些限制性因素,提出了当前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金融监管的制度模式从根本上决定着金融监管效果,因而对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研究必须要注重对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的研究,在金融监管制度模式选择及模式创新的决定因素中,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所包含的利益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金融监管力度应随宏观金融形势、金融市场风险程度、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随时予以调整,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必须符合国际规则,在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加强和入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混业监管将是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韩国强 《发展》2008,(10):46-46
发达国家金融业变革的信号表明,混业经营不仅是一场金融制度的变革,更是一个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手段创新、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理念革命的过程。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创造和完善条件,为我国金融业特别是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推行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信息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银行和证券业的出现在解决了传统的金融交易冲突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交易冲突,混业经营将成为一种成本更小的制度安排,分业与混业经营的取舍是一个防范风险的效率优先的权衡过程,取决于金融体制的完善程度,西方国家的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为中国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竞争、监管环境、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化等多因素影响下,混业经营将成为我国农商行实现经营转型、做强做大的必然趋势。目前银行资本进入金融租赁公司已全面解禁,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可作为农商行实现混业经营的突破口。本文将对我国农商行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动因进行探讨,并就其在发起设立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但是,至今尚有不少人物品辊有些领导干部和企业的负责人对当今中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内在原因和动力是什么不大了解,甚至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多误区,为此,深刻探究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大力宣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对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04,(3):36-3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说,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我国金融改革将来也必然要走向这个目标,金融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金融企业并购与分拆战略转换变快的趋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企业实行了引人注目的全球大并购后,时隔不久又有了连续大规模的分拆行为,其间显示出并购与分拆变换节奏加快的趋向。金融企业此种举措的动因,可归结为实施金融创新、拓展经营边界、实施混业经营和实现"成长优先"的战略需要。而并购后由于战略提升的需要又实施分拆,以服务于其自身资源优化配置,集中核心竞争力,实现"素质优先"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竞争环境、产业形态、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发展阶段等因素入手,分析了近年来日本大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由一般性法务工作向公司经营战略层面提升这一发展趋势的内在动因;并对指导方针、组织结构、应用策略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