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市过程中,企业不应该单纯视上市为时髦,也不能单纯追求政府物质上的激励,单纯把上市成功当成经营上的成功更是个大错误。实际上,上市并不是经营成功的标志,而是责任更大了;融资也不是收入,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负债。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商》2002,(8):193-193
  相似文献   

3.
4.
民企依旧冷淡上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民营企业,也许只有赎回了自己的“原罪”,才有可能去主动尝试资本 市场的甜蜜与苦涩 正泰迟疑 尽管2001年7月就完成了上市辅导,但两年时间过去了,浙江正泰集团,这家中国最著名的民营企业,至今仍然没有确定自己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5.
困扰民企良久的融资难问题在青岛有了新的解决途径。7月25日,青岛市工商联融投资担保商会的成立,为民营企业融资再搭平台。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尚存差距目前,民营经济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山东省的经济龙头,青岛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民营企业的上市步伐却为何如此缓慢?面对这样一次改革的契机,青岛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的再一次飞跃,或许这是应该去探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缪非 《新财富》2001,(10):21-22
8月28日,万向集团控股NASDAQ上市的美国UAI公司;9月5日,杭州新利软件有限公司挂牌香港创业板。八、九月,正是举世闻名的杭州钱江潮越涌越猛推向高潮的季节。而对浙江中小企业来说,受来自香港、海外资本市场的阵阵澎湃之声鼓舞,也正处于不断兴奋之中。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工商》2004,(7):19-19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中国成为海外证券市场争夺上市资源的主战场。记者在新加坡上市推介会上了解到,中国成为新加坡证券市场最大的外国企业来源地。  相似文献   

10.
魏民 《新商务》2004,(1):12-13
面对近两年低迷的股市,浙江上市民企却表现不俗。业内人士称,加大民企上市力度,让更多优秀的民企上市,不失为注入新鲜血液挽救股市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证券市场表现低迷,也为善于把握机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绝佳机遇。一些优秀国内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相对低潮的有利契机,运用娴熟的理财技术开展资本运作,成为资本市场一支日益显现的活跃力量。据统计,只浙江省就共有17家企业通过买壳上市,其中横店集团、浙江美都、莱茵达集团、伟星集团、杉杉集团、华立集团、精功集团等民企购并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地位,而万向集团、华立集团、金义集团、吉利集团等则在美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证券市场成功实现买壳上市。为数众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备受全国瞩目,它们当中也有一些在近几年竞相进入了资本市场。可见,在国内外买壳上市,这已成为民企上市的主渠道,也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找出影响买壳上市企业绩效变化的因素,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本文试图根据DEA的方法建立绩效评价模型,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从而对买壳上市前后的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民企海外上市政策松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八股文一样的“无异议函”被认为是大势所趋,不仅节省了审批中一个耗时的程序,也反映了监管部门将逐步为中国企业赴海外融资松绑的动向。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  相似文献   

13.
14.
民企上市怪状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企越发达的地区,上市的越少;越是优质的民企对上市越不热衷,越是劣质的却是越热切;近在身边的市场视而不见,远在天涯的市场反而备受追捧……是民企缺乏上市能力还是符合条件的稀少?抑或上市对民企没有吸引力?但为何即使上市也选择香港及海外?民企上市种种“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业内专家通过对我国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浙江温州、台州和绍兴等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专题调研,揭示出种种“怪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胡志斌 《新财富》2004,(1):16-16
截到2003年12月11日,浙江省在深沪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有58家。按目前每年仅以几家企业上市的速度推算,浙江很难在2008年实现将上市公司数量翻一番的目标。不过,做全国证券强省欲望相当强烈的浙江省有自己的路径,那就是将大批民营企业送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6.
17.
周业安 《中国工商》2004,(7):112-115
市场上的投资者很多时候仅依靠简单的会计指标进行对比,这种不科学的分析最终导致市场上民企股价反应失真,偏离其绩效基础,从而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绩效水平,造成市场上对民企的评价扭曲,使得人们很容易把民企的问题等价于国企的问题,而实际上两者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据笔者统计,以民营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拥有实际经营权为基准来界定民营上市公司,截至2002年底,内地证券市场中有18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其中有120多家是通过借壳上市形成的(其年份分布情况如图1).其中,在1996年至2000年间被民营企业入主的(指相对控股或者在经营决策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61家上市公司(本文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9.
上市成为企业组织环境中的一种时髦,是否上市成为评价一个企业的重要指标。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资产优良度等指标却为外人所忽视,无疑,这种风尚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没有上市的企业是能力弱或者没有发展前景的,对于置身于其中的企业组织而言既是机遇与动力,也构成了一种制度压力。本文选择的分析材料全部是媒体的公开报道,笔者选择的方法是收集这些资料,观察在民企上市的行为过程中各方包括企业组织、政府部门以及专家系统等角色的表现,通过这种"置身其外"的观察,分析整个民营企业上市行为所处的场域,作一个"社会学式"的思考。企业组织这是整个上市行动系统中的主角,也是上市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上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0.
刘猛 《新财富》2005,(4):94-95
2004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叉一个高峰年,境外上市筹资额约为国内的2.6倍。据统计,2004年有8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等证券市场上市,总筹资金额高达111.5亿美元,而中国内地证券市场2004年首发筹资额仅为44.71亿美元,创下自1997年以来酋发融资额的最低点。大量优秀企业海外上市,使得国内证券市场边缘化和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将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企业海外上市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