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忽视著作权管理惹官司 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诉某企业在其经营网站,通过信息网络,非法向公众提供数部视频作品的在线播放服务.原告认为,原告拥有这三部视频作品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从未授权给某企业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播,要求法院判决某企业立即停止提供涉案作品的在线播放业务,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等9.6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根据邮电部发布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邮部[1997]73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对通过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经营者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对信息源提供者实行申报核准制度。由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负责审批及核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毅  贾玉平 《中国邮政》2004,(11):59-59
为配合《九寨沟特种邮票》的发行,A邮政局委托N邮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N公司)印制《九寨沟邮品专集》1万册。邮政局向N公司提供了《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九寨沟》画册,N公司选取该画册中的部分图片,其中包括原告方某的1幅摄影作品。在使用时,该专集未予署名,并在首页上截取了方某作品的三分之一;在最后一页截取该作品的三分之一,并在其上覆盖了文字。方某以A邮政局、N公司未经许可使用其作品,共同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为由,要求两被告停止侵权、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失3万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信业》2009,(3):80-80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日前承接了无锡市政府网站集群建设项目,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无线政府网站集群,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实现政府网站向“以公众为中心的便民服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强化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司法解释》)正式施行。这项《两高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行为,应当视为《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即将“在线盗版”行为明确定性为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两高司法解释》还对我国《刑法》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量化,明确侵犯著作权的刑事法律责任,说明外部法制环境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和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ISP)及网络信息内容提供者(ICP)的依法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引起电信业务经营者、ISP及ICP的高度重视。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和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尊重他人著作权、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和能力;对国际规则不够了解,运用著作权保护法律法规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和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加快了信息的扩散速度,形成了全新的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面对改变,通信企业必须以前瞻性的思维和敏锐的视角,探索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改进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在由知名度向美誉度、声音份额向情感份额、深入人心向深得人心的转型过程中,新闻传播工作也是生产力,将为通信企业的科学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的营业厅是公众客户全业务发展的核心渠道,为更好地适应全业务经营条件下实体渠道的销售要求.营业厅功能将由原来的被动受理向主动营销转变.由原来以服务为主.营销为辅向传播.体验.营销.服务四位一体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邮电部门的性质。有的同志认为,邮电部门不是物质生产部门而是“向社会提供通信服务和物品寄递服务的社会性产业部门”。笔者基本同意上述表达,但尚须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因为:(1)邮电部门向社会提供多种服务,除通信和物品寄递两种服务外,尚有报刊发行、汇兑、储蓄等项。(2)邮电部门的通信服务,其服务对象,为社会各界公众。社会各界不论是机关、企业、事业、团体等单位或者个人之间的通信联系,均由邮  相似文献   

9.
1.发展数字集群共用网的必要性 移动通信网可分为公众移动通信网与专业移动通信网两大领域。 公众网是由公用电信企业投资建设,面向整个社会,以公众用户为服务对象的。其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电信服务,亦即向用户提供电信业务这类“商品”,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应重视经济性,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春节前后,中国电信"家家e"业务正式向公众推出.它打破了固定电话网的传统经营模式,以促进整个短信市场和行业生态链的成熟和完善,业内人士甚至称其为"固定梦网"计划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邮政是公众的事业,是国家委托向公众提供通信权利不受到侵犯的物质基础,公众需要邮政,而邮政更需要公众,需要社会一切部门、阶层的理解、同情与支持,以求得有效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由于市场竞争机制在中国逐步推开,竞争日趋激烈,给企业团体的活动范围带来了新的领域和需求,企业和团体不能躲避公共关系的接触,公众的支持与合作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1965年美国劳工部统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4):66-75
福建公众多媒体通信超前发展;江苏传统电话网将向信息网转变;上海信息港五大网络加速推进;北京设立电话博物馆;手机幅射超标;  相似文献   

13.
一、专用移动通信的使用特点 移动通信从应用方面划分为公众移动通信(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专用移动通信网(Private Mobile Radio Sys-tem),简称(PMRS)和无线寻呼系统(Radio Paging System),简称(RPS)。 公众移动通信网是由政府或它所批准经营者,为公众提供移动通信业务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网络。该网络必须与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互联,形成整个地区或国家规模的通信网。目前发展趋势是在人口稠密的小  相似文献   

14.
多赢合作——前向客户、后向客户、电信运营商“号码百事通”目标架构是建立一个信息源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双向开放的以B2C为主的综合信息平台, 由于存在信息源使用者和提供者,所以有前向客户和后向客户之分。目前中国电信的客户群分为大客户、商业客户、公众客户和流动客户四大类,从消费特征来看未来客户群将向三大类汇聚,即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和家庭客户。“号码百事通”主要包括四类业务,这四类业务及其前后向客户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大大提高,作品的网络传播和发表已成为主流。我国著作权法已将“网络传播权”正式列入权利人的基本权利。互联网作为作品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促进作品广泛传播和繁荣网络文化的同时,数字化作品在信息网络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开始凸现,网站和电信业务活动中使用未经授权的他人作品,链接他人网站、网页、网络原创作品下载和转载等侵权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国电信集团现有的客户群,公众客户的数量占总体客户数的80%,其业务收入贡献率达40%以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3C的日趋融合,公众客户对转型业务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激发公众客户对转型产品的有效需求、拓展渠道客户对转型业务的消费将是转型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丽 《当代通信》2006,13(9):36-38
多赢合作——前向客户、后向客户、电信运营商 “号码百事通”目标架构是建立一个信息源提供与信息使用双向开放的以B2C为主的综合信息平台,由于存在信息源使用和提供,所以有前向客户和后向客户之分。目前中国电信的客户群分为大客户、商业客户、公众客户和流动客户四大类,从消费特征来看未来客户群将向三大类汇聚,即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和家庭客户。“号码百事通”主要包括四类业务,这四类业务及其前后向客户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秦明 《中国邮政》2012,(7):28-2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主的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三网的融合,推动了互联网应用向社会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渗透,金融行业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银行业务电子化、自动化逐渐取代人工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电子渠道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柜面交易将成为历史的必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商业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寻呼业务自向公众开放以来,尽管面临着其他无线电通信形式的竞争和挑战,但仍然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其中,尤以亚洲和北美各国为最。据预测,到2003年将有超过22%的美国人(约7700万)拥有并使用一种寻呼设备。我国也是无线电寻呼业务高速发展的国家之一。据预测,我国到2000年寻呼用户的数量将达到9000万。但是,就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电寻呼系统而言,与其他的无线电业务相比,也有很大的弱点。主要是当前开放的寻呼业务仅仅是一种单向无线电业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单向寻呼向更高领域发展。 目前,新一代的寻呼系统已经进入市场,这就是具有应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2):67-68
世界名布线及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艾利斯特公司(Anixter Inc)推出布线信息通道评级Anixter Levels Channel(ALC)计划,向用户保证:从艾利斯特公司采购的所有结构化布线设施,将完美地支持其目前及将来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