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中全会以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现在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开放地带。本文试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16个市县的“小三角”的经济增长为主线,分析其增长的主要动因及其层次性,从而提出珠江三角洲开放区的发展战略问题。一、增长态势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商品经济基础深远,三中全会以后获得了经济腾飞的机会。1978--1985年间,珠江三角洲开放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从67.68亿元增至198.3亿元,增长1.93倍,平均每年递增16.6%。工业总产值从39.14亿元增至162.2亿元,增长3.14倍,平均每年递增22.5%。农业总产值从28.54亿元增至36.1亿元,每年平均递增3.4%。①1984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4.7%,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年均递增12%和16.5%。  相似文献   

2.
电力工业要发展,关键在于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以调节产业部门的均衡与发展为中心,以促进经济进步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的扶持和诱导,以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建国以来,广东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六五”期间,广东的工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六五”期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从365.39亿元增加到694.4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7%,国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1.7% ,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产值、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都在13%以上。但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种结构的不合理,突出地体现在电力工业的发展落后于社会需求的发展。广东“六五”期间的发电量只从113.16亿度增加到175.17亿度,平均每年只递增9.13%,从而严重地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已有的社会生产能力不能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场,1981年开始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开始了一轮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使广东经济迅猛发展。首先,深圳特区一马当先,此后,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崛起。在这两个地区的带动下,1979至1991年广东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2.4%递增,工农业总产值以年均15.8%递增,财政收入以年均12.5%递增,呈现出经济高速增长,即使是在治理整顿的三年中,广东工业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飞速的发展。1978年至199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2.2%,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7.5%,出口商品总值每年递增19.1%,1980年至1990年出口总值增长了1.9倍。这个增长速度不但高于同一时期内的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也超过了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在发展时期增长的速度。广东十多年来,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提高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不仅在中国的改  相似文献   

5.
根据都昌县实际情况,199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4.4%;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365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3.2%;国民收入生产额达到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9%;财政收入达到15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1.6%;人均收入达到500元,使我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继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天峻县截止1987年底人口总数为14971人,分为8个民族,其中以藏族人口最多,为11858人,其次是汉族,2728人。解放30多年来,各项经济建设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从1979年到1987年的8年间,地方财政组织收入由1979年的100万元到1987年的208.4万元,实现了翻一番,每年平均增长13.3%,尤其是1987年社会总产值达到了1962.8万元。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以来,澳门经济发展迅速。从1971年至1981年十年间,澳门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达到16.7%,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受到了内地经济界和经济研究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1980年起,广东外贸出口实行包干政策,目的是增加出口;近两三年,广东确定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这对增加出口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八年来的实际是,出口增加不多,有几年还出现相对萎缩状态。广东产品出口增长低于同期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人的增长。我们应该重新分析认识广东出口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出口,使广东出口工作赶上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广东工农业产品出口增长缓慢广东外贸出口实际收购额,1980年43.75亿元,1987年179.4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2.3%。出口总值,1980年21.44亿美元,1987年55.6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4.6%,仅看这个指标,速度很快。但是,分析出口构成,就会看到,真正的广东产品出口和收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局面。1978年到1984年,全省社会总产值由232.9亿元增加到815.92亿元,年均递增17.6%;工农业总产值由221.74亿元增加到516.34亿元,年均递增15.1%。落后地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浙江落后地区经济开发的途径,其成功经验和进一步发展问题,不仅对于浙江贫困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供我国其他落后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简况 建州40年来,海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民经济由过去落后的牧业自然经济发展成为工农牧业生产全面兴旺,商品经济初步繁荣的多元经济结构,为大规模开发柴达木盆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1953年到1993年,全州工农牧业总产值由3800万元增加到了11.48亿元,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8.8%,全州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达到15.9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我州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了100%,轻重工业几乎没有,到1993年全州农轻重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1.
九江炼油厂怀着对老区人民深厚的感情,自1987年以来,与修水县溪口区挂钩扶贫,扎扎实实地为老区经济开发办实事。四年来溪口区工农业总产值由1673万元,上升到3450万元,翻了一翻多,年平均增产率达到30%,人均纯收入由  相似文献   

12.
(一) 十年来,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经济特区的要求,珠海主要是靠发挥政策优势和地理、人文优势,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农渔牧、商业、外贸、旅游、房地产等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的方针,努力兴建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开展外引内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前进,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珠海经济特区创办前的197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仅2.8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十年间,我市的国民经济以平均年递增35%的速度向前发展。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32.3亿元,比1979年增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新干县实行统一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方式,使全县农民家庭经济和村级合作经济不断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比1983年增长11.9%,平均每年递增6%,农民人平收入435.7元,比1983年增加107.7元。1987年,全县粮食、柑桔生产分别创历史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 乌兰建县以来,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与1959年建县时相比,人口增长了3.0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17.3倍;粮食产量增长了3.15倍;油料产量增长了15.98倍;年末牲畜存栏数增长了29.07%;财政收入增长了1.57倍。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至1992年全县国民收入2863.74万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八五”以来平均每年增长6.95%;社会总产值4775.74万元,平均每年增长5.1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66.74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3.08%,“八五”以来平均每年增长3.40%。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  相似文献   

15.
自1979-年两岸经济关系开始恢复以来,台商抓住了内地改革开放的机遇,纷纷进入内地投资,兴办实业,珠三角也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随着珠三角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台商在这个地区的投资也不断扩大,今天台资已是珠三角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外资,对珠三角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经济以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也进入全国的前列,这是辉煌的历史性巨变。但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据统计:1994年与1978年比,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平均增长30.8%,其中国有经济平均增长27.9%,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我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积极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城乡市场活跃,对外经济联合与交流继续扩大,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和财政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地区社会总产值11.6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48%;国民收入5.5亿元。增长40.7%。州属社会总产值3.8亿元,增长33.6%;  相似文献   

18.
萍乡市龙台乡地处山区,是个老区特困乡,特困户占总农户32%,1983年以来,该乡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有关部门扶助发展资金11万元,落实扶持项目85个,按照少花钱,多办事,重效益的原则,取得较好的效果,1988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00万元,比1985年增长66%,平均每年递增22%,工业总产值增长103%,人平收入450元,人均口粮680斤,全乡100%的贫困户解决了温饱,其中34%的贫困户跨入了致富行列。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物资再生利用公司自1987年开始实行承包经营以来,五年迈出了五大步,在全行业崭露头角,而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试看承包前后的变化便知分晓:1986年与1991年相比,销售额由230万元增加到8590万元,增长了36.3倍,平均每年递增106.3%;利润由10.1万元增加到131.1万元,增长了11.9倍,平均每年递增66.9%,真可说是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20.
<正>一、深圳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深圳经过13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由一个人口 30多万、工农业总产值仅1.75亿元的边陲城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近300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达400多亿元的现代化都市。在深圳社会经济超高速、超常规发展的同时,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却严重滞后,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要素,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制约,人们始终将水利作为一种福利事业对待,不承认水是商品,实行政府一揽子包下来的办法办水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体制的建立,传统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模式弊端日趋明显,水利必须与市场接轨。 在特区建设的第一个十年间,深圳经济的发展每年都以40%的速度增长,早已突破了原计划1990年人口 70万、工农业总产值60亿的发展规模,引起了用水的急剧增加。这期间,全市用水量平均每年递增46%,10年增长了43倍,其中1990年全市缺水达2.98亿立方米。1991年深圳缺水更加严重,当时特区日需水最低限额为60万吨,实际供水能力仅为50万吨。到8月份,日实际供水下降到35万吨,全市受缺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