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理论的成熟期,本文试图在纵向考察中揭示其“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深层历史渊源,在横向考察中探讨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对文学理论对文学的贡献,从而准确地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整体轮廓。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文化始终是社会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兴亡、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传承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在文化的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特点,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推动,家族文化就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琅邪王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就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量鬼怪神仙的故事反映了远古鬼神崇拜的心理。原始思维中的情感对志怪小说及作者的审美情感有着双重的渗透作用,具体表现在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原始宗教、巫术情感十分相似;同时,它还表现在原始宗教、巫术等思维左右着志怪小说中的审美情感。这两种渗透使得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了某种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洛阳伽蓝记>的是杨之的呕心之作,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动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书中自序提及的追述洛阳寺庙兴废之外,还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时代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史学的繁荣和地记的兴盛.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是庐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记了庐山旅游发展变迁的历史信息。庐山旅游文学可划分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和民国5个发展阶段,清代出现的景点数量最为可观,表明庐山的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庐山旅游景点的空间位置表现为2种趋势,一是扩散化趋势,由早期的若干点扩散到民国时期的面,由早期的山麓向山顶扩散;二是集聚化趋势,由魏晋南北时的带状分布发展到民国时期的立体格局。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不仅有许多各具风格的诗人,而且从内容、形式到格律等都大有进步。论文选择了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诗人,包括魏曹植,晋傅玄、陆机,梁吴均等。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对《陌上桑》这个共同的故事题材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体现出来的不同诗歌风格,展现从乐府诗到文人诗以及文人五言诗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唐律疏议>的先进性及其对周边国家和后世的影响为世人所公认.通观唐律的精神原则制度皆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仿佛,若无该时期对秦汉时期的法制进行整合,唐朝要在短时期内创制出影响后世千载的法典实难想象.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对唐律的法律精神及具体制度的形成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从家训和遗令这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的士风进行剖析和分解。魏晋六朝士人在遗令和敕子书中大都以求全、求名、求和的生存原则告诫后人,这里面有深刻的时代原因,更多的则是体现士人与政权的对立,以及对家族利益的关注。另一方面,士人对薄葬的身体力行,让人们感概魏晋南北朝士人的潇洒风姿。然而在这种洒脱的风姿背后,又隐晦的揭示了士人在薄葬这一行为下深深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袍服演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袍服开始成为便服。同时由于民族的融合,袍服开始出现多种款式,并且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服装元素。文章通过对经史文献、壁画、出土绘画、博物馆馆藏绘画等实物进行研究,以袍服形制和功能、色彩装饰和材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袍服的演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文章认为魏晋时期袍服开始发生演变,至北朝时期圆领袍服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出现窄袖、宽袖、广袖,交领、圆领,袍长过膝、袍长坠地等多种形制并行的现象。此外,文章根据经史古籍中袍的名称和使用材料有关记载,结合当时纺织手工业的社会背景,分析出秦汉时期以材料命名的袍服主要有绛纱袍、碧纱袍、绫袍、罗袍等,从而还原袍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是采用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视角,而且认为这种叙事视角是当时特定社会文化心理的吁求。  相似文献   

11.
李菁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1):64-65,99
近代湖南的桐油贸易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激增及政府的提倡与促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桐油贸易由兴盛走向了衰落.通过对桐油贸易的兴衰原因分析,给与我们转变和发挥政府职能,以及对待商业、商人的态度等观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房地产非理性繁荣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强势运行、房地产市场持续景气,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繁荣”发展的表象之后存在着一些非理性因素,使这一繁荣成为了实质上的“非理性繁荣”。如果对这一“非理性繁荣”的态势不加以约束和规范,势必会影响房地产业、金融乃至经济全局的健康和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富裕是指生活富裕,即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分配公平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相对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分配不够公平,贫富差距过大。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景气指数经历了三轮景气波动,目前正处于第三次景气波动中。通过VAR模型对工业经济的先行合成指数、一致合成指数以及滞后合成指数的预测,结合各指标的数据特征分析,可以判断2012年我国工业景气指数仍将维持高位,短期内不会迎来这轮景气波动的波谷。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呈现出勃兴局面,其原因主要是:(一)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二)局部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三)国内外革命潮流的影响及推动;(四)先进知识分子对报刊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到了明代中叶才出现了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地位有了较高的地位。但是,从文学发展史来分析,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则应上溯到宋代,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高度发展繁荣的宋代文学,形象地反映了这样的生活现实,使我们认识到两宋是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有一个结合、分离、再融合的过程,古典文学的研究也经历了初步繁荣、停滞、繁荣三个阶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能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决定了二十世纪古典文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共同富裕目标应包含“富裕”和“公平”两个子目标;按“四、一”分法可划分为“途径”和“目标”两个层次;解放、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两个途径之间,有主从、轻重之别,前者决定后者,故前者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最根本徐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属性、诱导文化变革的原因,以及财富观、权利观、传统与权威观、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知识技术与教育观等对人类社会经济繁荣有重大影响的若干种文化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起飞或开始出现初步繁荣的发展中国家其下一阶段的战略重点应该是吏治的改革,以吏治的改革引导文化的革新,以文化的革新强化经济的持续繁荣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