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地区临淄区的调研,概述了奖励扶助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分析了农村居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社会认同.农村居民对奖扶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对制度影响自身生育数量和性别偏好的效用认为非常微小.政策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完善,宏观上政策价值取向由官本主义向民本主义转变、微观上细化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地区临淄区的调研,概述了奖励扶助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分析了农村居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社会认同。农村居民对奖扶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对制度影响自身生育数量和性别偏好的效用认为非常微小。政策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完善,宏观上政策价值取向由官本主义向民本主义转变、微观上细化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问卷调查所得的462份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相对比较低,年龄等个人特征和家庭子女数、家庭年净收入等家庭特征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影响显著.提出了增加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有步骤地构建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将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养老制度"逐步过渡到"普惠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洪娜 《人口与发展》2013,(4):101-107
采用固定效果模型分析方法,实证考察我国省区层面不同水平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对生育水平(育龄妇女避孕率、计划生育率)的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金、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金以及在社会保障、生产扶持、利益分配、扶贫开发等方面优先优惠水平的地区差异性会对育龄妇女避孕率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效果,另外,模型估计结果中仅发现在计生家庭参加社会保险方面给予不同力度的优先优惠对计划生育率的作用效果产生了显著差异。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并非标准越高、项目越多对群众生育行为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学者对正式制度变迁与生育决策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可以知道正式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农业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计划生育制度等社会经济中的一系列制度都会对家庭生育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对人口增长率和生育率的变化产生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家庭生育行为的变化,进一步引发了人口转变,产生了"人口红利"效应,21世纪的前30年,将是我国利用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遇期。  相似文献   

6.
农村失独家庭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再生育问题对和谐家庭、和谐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农村失独家庭的再生育权应包括再生育自由权、再生育方式选择权、再生育受助权等内容。针对农村失独家庭再生育存在的问题,应由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上位法制定专门的单行条例,并应将再生育自由权保障机制、再生育方式选择权保障机制、再生育受助权保障机制的构建作为条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农村失独家庭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再生育问题对和谐家庭、和谐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农村失独家庭的再生育权应包括再生育自由权、再生育方式选择权、再生育受助权等内容。针对农村失独家庭再生育存在的问题,应由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上位法制定专门的单行条例,并应将再生育自由权保障机制、再生育方式选择权保障机制、再生育受助权保障机制的构建作为条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70年代以来,重庆市在农村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累计少出生人口一千多万,为全市实现基本小康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发展滞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少生不能快富、老无所养情况比较突出。目前全市农村有计划生育贫困户 29. 6万户,在农村计划生育户中的比例高达 9. 5%。在这种背景下,自 1995年以来,重庆市大力开展以“帮扶、奖励、优待、扶助”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工作,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目标管理”的利益导向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庆市在农村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累计少出生人口一千多万,为全市实现基本小康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发展滞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少生不能快富、老无所养情况比较突出.目前全市农村有计划生育贫困户29.6万户,在农村计划生育户中的比例高达9.5%.在这种背景下,自1995年以来,重庆市大力开展以"帮扶、奖励、优待、扶助"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工作,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目标管理"的利益导向工作机制,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家庭发展公共政策评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会祥  任俊涛 《中国市场》2011,(22):108-110
家庭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功能角色的转变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家庭可持续发展问题、家庭保障问题、困难家庭等问题逐渐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何从政策层面探索解决这些难题,本文则从就业培训、奖励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哈尔滨市重度残疾人群体存在的高贫困率、低就业率、生活压力大、社会保障面窄、保障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提高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水平;扩大重度残疾人低保覆盖面;完善重度残疾人特殊保障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扶助重度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推进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生育观念正从传统生育观向现代生育观转变.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不仅与国家政策、宏观社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亦与村庄社会基础、村庄社会结构、村民日常生活逻辑和农民生活世界相关联.为适应农民生育观念的这种变化,需对农村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安排进行相关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家庭中男女性别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开展产生巨大障碍.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功能中的性别歧视状况及其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障碍分析,试图探索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家庭中男女性别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开展产生巨大障碍.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功能中的性别歧视状况及其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障碍分析,试图探索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以为如果不对农村人口实行如此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我国人口增长是控制不住的,因此对生育政策向宽松方面的任何微调都充满了忧虑:在如此严格的生育政策和生育管理约束下,尚有不少农民家庭超生,如果政策放松,生育水平必然大幅反弹,稳定低生育水平就更困难。这种认识和忧虑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毕竟我国农村以“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重男轻女”为特征的传统生育文化根深蒂固,许多农民家庭在现行生育政策下具有较强超生倾向。然而,  相似文献   

16.
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1 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 ,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30多年来 ,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 ,进入新世纪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不仅惠及计划生育家庭,更树立了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重点探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并不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否定,而是对这一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农民仍是土地的承包者、土地权益的初次受益者,流转出去的只是管理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二次出让,是利益的再分配。它有利于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结集,形成规模效应,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补充和更高形式,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不仅惠及计划生育家庭,更树立了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重点探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1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