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地方农忙季节人手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未来谁来种地:基于我国农户劳动力就业代际差异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农户两代人(父母与其子女)在当前实际就业和未来5年预期就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务农劳动力的变动趋势,结合农村劳动力总体就业状况,进而判断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研究表明,虽然农户务农劳动力比例未来每年将下降且务农劳动力有老龄化趋势,但对于未来谁来种地问题不必太过于担忧,到2020年我国还将有25%左右的劳动力务农,未来妇女化趋势也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建设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地方农业从业者呈现“高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特征,农业生产经营出现“兼业化、副业化、粗放化”趋势。“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期以来,“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舆论关注热点,由此引发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问题广受关注。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外部效益明显,比较效益较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年龄越来越大,女性越来越多,整体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理论基础: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 .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 60年代提出了“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该模型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这两部分不是按照特定的职业或产业定义的,而是按照一组共同的特征定义的。“次要部分”的工作福利低,无在职培训,劳动力流动多,提升机会少。“主要部分”的工作有许多相反的特征:就业稳定,工作条件好,有在职培训,工资较高,有很多的提升机会。两个部分的另一个差别是,“次要部分”实质上是个竞争市场,工资倾向于均衡水平,在给定的低技术和缺乏训练的…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时代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趋势,土地是向种植户流转还是向合作社流转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土地通过流转由少数农户种植,其余农户可获得转包土地的租金收入,如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租金收入加上工资收入大于自己种地的收入,这种情况就可以出现;同样,还可以将土地交由合作社种植获得分红收入,如果分红收入大于租金收入,转移劳动力自然选择将地地交给合作社经营,但是合作社首先需要解决所有权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越 《农业经济》2002,(5):26-27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朱钅容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城乡经济往来有利于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往来的措施和办法是多方面的,但当务之急,也是首选对策应该是保护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由人为限制农民进城转向主动大量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使矛盾和问题得以缓解,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根本性措施的实施提供时间和空间。实施这一战略选择必须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研究。一、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适应能力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缺少适应非农产业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化”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也是新世纪之初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课题。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 ,农村劳动力可区分为农业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三个密切相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与此相对应 ,本文具体界定了“消化”、“分化”、“转化”三条渠道 ,以期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经历了改革十年的快速转移后,近年来开始放慢了转移的步伐。与此同时,农村一大批外出劳动力出现了“回流”现象,某些地区发生的“盲流”也尚未完全遏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 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个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谁来种地”的问题目益显著。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五星村的种粮大户陈洪才说:“村民很愿意将土地流转给我,这样他们就可以去厂里上班,我来当农民。  相似文献   

12.
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同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精神,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二、三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发展,苏州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主要劳动时间和劳动收益已经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因此,现在苏州农村真正剩余的主要是农业(粮食生产)劳动力。由于受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苏州农村劳动力的“兼农”现象仍相当普遍,他们一旦经营失误或从企业下岗,就会重新转变为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显著特点是:年龄跨度大、劳作时间少、收益虽低但尚能糊口,因此从单个农民的角度来看,他们是相对剩余劳动力,但从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来看,其中绝大多数人属于绝对制作劳动力。为此,首先要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让“超龄农民”退休,将“兼业农民”分流出去;同时要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自谋职业、合股经营等方式,实现从兼业到专业、从就业到创业、从单纯是生产者到既是生产者又是投资者的转变,使他们彻底实现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4.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12,(2):60-61
农村劳动力流失引关注%官方拟培训500万职业农民针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失及务农人员老龄化等问题,农业部官员2月6日提出,将在今年重点培训500万职业农民,逐渐解决"将来谁种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迁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性迁移,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人地矛盾,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殖;同时也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留守”的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和低素质化倾向,对当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不利;“留守儿童”问题,将加重流出地未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 笔者四年前曾同几位同事合作出过一本书,书名叫《破解现代化头号难题—一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其基本观点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大国,而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和总劳动力中的比重高达70%。中国又是世界上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劳均耕地不到4亩,仅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如此众多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依附在十分紧缺的土地上,要想解决他们的就业乃至富裕问题,实属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农村劳动力输出能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积极探索解决提升农村劳动力输出能力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分析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国的现实背景界定了土地“非农化”、劳动力“非农化”以及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协同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即土地过速“非农化”与劳动力职业“非农化”滞后情况并存,对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几种典型模式如浙江模式、咸嘉模式、南海模式、厦门“金包银”模式和三联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月 4初正式启动。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 2003 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 —划》,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部等六部委从今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就业为目标。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