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化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大批劳力走出田园以后,农民经营农业现状如何呢?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该市钓鱼镇钓鱼村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随机抽查了70户农民。务农人员现状堪忧钓鱼镇钓鱼村是六个自然村合并的大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我们调查的70户共有206人,136个劳力,实际从业人员138人,其中种田为主的62人。农业从业人员主要状况是:从性别结构来看:女多男少。种田的62人中,男的26人,占42%;女的36人,占58%。从年龄分布来看:岁数偏老。138人中,40岁以下的46人,种田的只有3人,占6.5%,35岁以下没有一个种田;60岁以上的12人,种田的就有11人…  相似文献   

2.
通州市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80元,比上年增长300元。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通州农民越发精明了,他们种田不仅追求高产量,而且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这里几笔庄稼地里的“小九九”,便是当今通州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种田信息有“五盼”在市场经济中,怎样搞好科学种田、实现集约经营、为“两高一优”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农民对种田信息有“五盼”:一盼市场需求信息。种什么效益好?这是种田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众僧同抢一锅粥”,听到有人种某种作物赚钱了大家就都去...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种田的经济效益,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所以,大力推行节本增效农业是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2005,(1):56-57
为确保永宁镇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永宁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政府对农民每亩水稻补贴20元的基础上,发挥本镇粮食加工企业的优势,和苏穗米厂多次洽谈,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订单”形式,在北城村、刘康村、联合村、友联村、建华村的种田大户间建立粮食购销企业与粮食生产者之间稳定的产销关系,其中:介绍68个种田大户和苏穗米厂签订“订单农业”粮食购销合同。  相似文献   

6.
说到农民种田,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以及“麦一种,手一拱”等情形。而如今,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农民改变了传统农民的形象,他们种田种出了新面貌——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变现有农业小规模生产方式需要农业组织创新。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虽然解决了当初我国农民的温饱,但是却不能实现他们如今所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很难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小规模的农田与农业科技和集约化会发生冲突。一方面小规模  相似文献   

8.
初春,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樟坊村农民廖直宗定植了2.8亩烤烟后,盖上地膜,从口袋掏出“种田笔记”记录下烟苗定植时间、烟苗生长情况、基肥用量、地膜数量等情况。如今,在宁都县有5万多农民像廖直宗一样记起了“种田笔记”。农业大县宁都文化底蕴丰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一些文化素质较高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积极搜集市场信息和科技知识,发展科学种养,并把自家的种养诀窍详细记录下来,不断完善充实,记成“种田笔记”。会同乡南田村农民刘伏生是蔬菜种植大户,也是县里最早记“种田笔记”的农民之一,他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种植经验,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提出了农业“两个飞跃”的重要思想。他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我们要以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特别是直接从事农村工作同志的思想认识,认真调查研究,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经济体制。当前,特别是要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简单一点说,就是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这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不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制度,又发展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促进城市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正如有的地方所讲的“农民要增收,必须发展高效农业,而要发展高效农业就应该做到生产技术专门化,生产经营规模化。”“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向城镇转移。”“先有种田大户,才能农机大户,反过来农机大户又带动了种田大户。”“规模效益主要来自‘多中取利’,种七、八亩田,一亩收入500元,只有4000元,如果种200亩,一亩收入即使200元,也有40000元”。实践证明,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确实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而当前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供选择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根据浙江一些地方的实践,在土地(包括林地)流转方面主要有6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农户“隐性负担”不容忽视当前,农业升温加热已成为社会经济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然而,笔者在一些农村调查了解到,许多农民仍纷纷外出,打工人数有增无减,一些农民说“在家不合算”、“种田划不来”。据反映,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民“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状,贵州省安龙县瞄准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满口香”、金银花、食用藕三大特色农业,赢得了市场主动权,促进了农民增收。满口香:农商携手闯市场在安龙县木咱镇哪黑村采访,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地农民们把自家产的优质米“满口香”卖掉,而从外地买普通米当口粮。问起这一缘由,村民们说,我们种的“满口香”全都与粮食局签订了购销合同,所以一定要讲信用。再说,“满口香”米与普通米每公斤相差!#$元,全村算总账,增收将近%&万元。“农民最讲实惠,他们不怕种田时吃苦流汗,就怕卖不出去时伤心流…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农村,农民急切盼望农技站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然而许多乡镇农技站却面临着缺技术、乏人才、短资金的危机。丹阳市皇塘镇农技站通过“技物结合”的物化服务,不仅增强了自身凝聚力,壮大了自身实力,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当地的老百姓一说到农技站,都竖起大拇指喜洋洋地说:“我们现在种田哪,根本不用动脑筋,农技站就是咱们种田人的靠山!”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在这个背景下,必须适时同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民种田方式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历史性跨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契合点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2年,全省城  相似文献   

15.
一、农民应用农业技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探索的过程  在农业技术传播与推广中 ,农民通常被看作被动的受众 ,他们只能接受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人员给予的技术。人们通常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的被动使用者而不是农业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积极创新者。没有对“农民的知识”给予足够的理解 ,缺乏“农民知识”的“话语领域”与“专家知识”的“话语领域”的沟通 ,没有充分挖掘“农民知识”资源在农业技术研究推广过程中所能创造的价值 ,使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深度开拓。西方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十分注意发挥农民的角色功能。它摆脱了轻视农民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时下 ,调整农业结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形势逼迫调 ,领导号召调 ,农民要求调。那么 ,如何调整呢?做法不一。有的凭多年的经验调 ;有的学着别人调 ;有的根据广告宣传调。其结果有喜有忧。难怪有的农民埋怨说 :“现在种田如赌钱 ,养猪养鸡全凭碰运气”。这种说法虽然不很准确 ,但反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农民需要指导和引导的紧迫性。笔者认为 ,农业结构的调整也可分为适应性和战略性两种。所谓适应性调整 ,是指农户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不断调整自己的种养结构。这属于被动式调整。因为 ,农业不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发展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已经习惯于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小生产”的组织方式。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调整频繁,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个体农民无力进行农业技术改造,难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而集体组织也无法将分散的劳动力集中起来,削弱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这种分散经营的结果必然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更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少数地方种田还要倒贴,导致部分农民弃土离乡,抛荒弃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吃饭”,一个“穿衣”,对于拥有十二亿人口的我国来说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国历来重视农业,特别是近年来一直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且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集约种田“六忌”农民朋友在农业生产中,怎样才能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呢?下述集约种田"六忌"可供借鉴:一忌开支不细算。在备耕生产中,有些农民朋友由于成本观念淡薄,在农机具的使用上,不是修旧利废,妥善管理,而是乱扔乱放,弃旧图新。在农药购买上,不能按...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中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中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探讨张襄英农业企业化经营,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轴心”人物——农业企业家。农业企业家主要来自农民,一个农民如何成长为一名农业企业家,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