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10,(18):140-140
此番,约访神秘人物杨向阳,有点出乎意料的顺利。主因大约是我提及了赵令欢。杨向阳这个人很在乎友情,朋友的朋友,也算是朋友吧。  相似文献   

2.
有朋友对我说:大约有两次——"高露洁"牙膏的经销商把免费品送到了家门口。第一次时,小女试用后,便认定了非"高露洁"不刷牙。第二次,全家都换上了"高露洁"的牙刷、牙膏……大约每每谈起中国的牌子被外国洋牌子欺负时,他都有点气愤不过,感到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她读过一首朦胧诗,只记得半句名:"人生的拐杖--"她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拐杖者是一种助人前行的工具,这里或许是用来喻人的某种素质.但具体指什么我却含糊其辞,因为自己也觉得有点"朦胧".  相似文献   

4.
去朋友家里做客,正赶上朋友在训斥孩子。我第一次看到他发那么大的火,额上青筋暴突,脸色紫涨,余怒未消,气乎乎的样子,有点吓人。  相似文献   

5.
道德底线     
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朋友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他说,我没想到"他"是那种人,我们曾相处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当外在的诱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他就会颠覆传统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6.
彭旭知 《企业研究》2007,(11):32-33
在网上和一些接触不多的业内朋友聊天,我经常会被问到一些关于品牌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品牌是什么?",或者是"品牌到底是什么?说心里话,谈了好几年的品牌,对品牌的概念一直没有很认真地去认识和梳理。一直认为品牌这东西容量太大,怎么说都有道理,所以对此一直有点忽视。用同样的问题,我专门询问了身边的一些从事营销、广告类职业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回答也大多是"说不清"。看来,"品牌是什么"这个问题还真有点再思考、多思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朋友开了家公司,前几天拉我去看看。一到他的办公室,我就发现桌子上堆了厚厚的商业智慧类书籍。朋友见我感兴趣,干脆从桌子的侧柜里又拿出一套电脑光碟,也是智慧类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采看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出价5美元,请他的朋友为他打电话给一位老太太.电话拔通后,男孩的朋友问道:"您需不需要割草?" 老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相似文献   

9.
薛虎  修思禹 《英才》2013,(9):116
都说朋友不能在一起做事,否则最后可能连朋友都无法做。但我和现在的合作伙伴就是认识了近20年的朋友,我们性格、爱好都大不相同,但在事业上却能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他曾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们偶然在一个饭局上认识。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地产行业工作,而他已经是商界的"风云人物"了。  相似文献   

10.
未雨绸缪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职业变身",从一名销售变身成为一名实习律师. 说起这次变身还真有些传奇.话还要从几年前说起,记得那时这个朋友和我唠叨过,他不愿意做销售,这个工作天天扛着业绩,好像每天起来就欠着人家的帐,他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单位里被领导看不起,他非常生气,告诉朋友"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为了我的尊严,我准备找一天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他:"君子报仇10年不晚,我建议你将公司里的所有业务全部学会再走也不迟,你将公司作为免费学习的地方,等到所有东西都学到之后再辞职不干,这样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岂不是更好吗?"他认为有理,于是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以后也自动加班研究公司的业务.  相似文献   

12.
倒霉蛋     
单位酝酿制定"三条禁令"的时候,办公室的李副主任就存有不同意见,"中午禁什么酒呢?谁没有个三明四友,朋友相聚,喝自家的酒都不行,未免有点不近人情和管得宽了."但单位不可能因为李副主任有意见就否定"三条禁令","三条禁令"最后还是发布了,发布以后一段时间里机关再也见不到喝得面红耳赤的人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里的一些人中午开始又偷偷喝酒了,本来就爱喝酒的李副主任也在此列.  相似文献   

13.
劳工移民     
九十年代初,一位在中国大学教书的朋友来法国进修,问他住在什么地方,他答道:"Sonacotra."心中十分惊奇,Sonacotra在法国赫赫有名,这是一个官方机构,专门投资和管理遍布全国的劳工宿舍,住客以外国移民为主.我认识几个非洲朋友,就是住在这类宿舍中,从来不晓得非劳工也能租住.朋友说: "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14.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大概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自己付自己的账),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但是一向随和的他却执意要如此.回宾馆的路上,我很是不悦.他问我:"是不是觉得我AA制,是没有给你面子."因为关系实在太好,没什么可以隐瞒的,我点了点头.他说,那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相似文献   

15.
赚钱的智慧     
朋友开了个公司,拉我去看看。一到他的办公室,我就发现桌子上堆了厚厚的商业智慧类的书籍。朋友见我感兴趣,干脆从桌子的侧柜里又拿出了一套电脑光盘,也是商业智慧类的。 我笑了:“干吗?吓唬人哩?这么多的东东,您有时间看吗?”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你认同房子是一种"慢资产",是家庭的资产之锚,是长期抗通胀的工具,而且你的资金流很充沛。那么,也许今年的某个时间,是入市的机会。最近接到两位深圳朋友的电话,都咨询房子问题。第一位朋友计划在深圳中心区购买第4套房子,问我是不是时候。第二位朋友则想卖出惟一住房,改为租房住,因为他觉得房价见顶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朋友引我们去见他一个开酒店的老板朋友。“这个人一定要见,值得一见!”接着朋友就讲了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的媒体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自北京来的记者朋友,见了我就出言不逊:"你们浙江的老板像‘缩头乌龟'似的."  相似文献   

19.
王德升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1925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毕生从事财务、会计、审计学科的教学与科研.2016年9月21日2时在北京辞世,享年92岁.我作为他的同事和朋友,特撰此文以表怀念之情. 1951年夏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教研室.初次见到他这位以"德陞"命名的先生,教着不起眼的商业会计,不显山,不露水,接触不多.没过多久,看到他对人对事热情、包容、执着、踏实,便觉得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王冉到底是不是说过这句"嚣张"的话?——"我只穿阿玛尼。我觉得只有穿上阿玛尼的时候我才最像我自己。"他支支吾吾.有点不好意思:"我从入投行开始,基本就是穿阿玛尼。这个行业里,很多人会选择这个牌子。这个牌子的形象就是投行的形象:内敛、有型有款.但相对保守。反正做投行的绝对不会穿紧身Pra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