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所谓“中国输出通贷膨胀”的国际舆论,摩根大通用“双通货”的理论加以反驳。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双通货”时代,即通胀与通缩并存,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有两重——上游产品通胀,下游则以通缩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究究竟“通缩”还是“通胀”?最近在各界引起较大争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利断,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决策和相应各项政策。因此,方方面面对此都非常重视。2003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致据,上半年GDP增长率达到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1%,比上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3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9.0%,比去年周期加快26.7个百分点。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周期上涨2.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仅上涨0.6%。但是,仅凭这些数据,还是无法对“胀”还是“缩”做出明确回答。为此,有必要把各家观点集中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兼听则明”,以下是各种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读书     
《长三角》2011,(2):84-85
穷人通胀,富人通缩 著名财经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牛刀首部财经力作《穷人通胀,富人通缩》重磅推出,作者全面解析房价泡沫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关系,对即将发生的第四次通货膨胀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前瞻性的财富分析和建议,避免财富缩水,获得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是铁矿石的价格上涨65%,汽车价格“上涨论”不会如此煞有介事。不仅是钢材的价格,汽车相关的原材料都在涨价,成本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企业面临上游原材料成本提升后带来的10%的成本压力。按市场规律办事,汽车价格似乎没有不涨的理由!但是,按市场需求规律办事,就不得不考虑除了供方企业之外的需求方——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统计》2007,(10):37-37
据《中国经济信息网》9月13日载摩根斯坦利的文章:指出虽然中国8月份CPI又创新高,达到6.5%,但中国并没有进入“通胀时代”。原因在于:一是世界粮食供给相对充足,国内食品短缺不会造成持久性通胀;二是劳动生产率增速较快,工资上涨不会造成通胀压力;三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即廉价资本和低成本劳动力短期内都不会消失。具体表现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安倍经济学     
《英才》2013,(3):21-21
为摆脱延续多年的通缩顽疾、刺激经济增长,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立即采取激进的货币政策: 1,增加公共开支。 2,迫使日本央行宣布将通胀目标上调至2%。 3,从2014年开始启动无限量资产购买。 “安倍经济学”意在制造通胀预期,从而刺激日本民众增加消费、企业增加投资,带动日本走入价格上升、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谢泽锋 《英才》2012,(9):102-103
PPI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是否意味着中国由通胀转入通缩局面?"高通胀、高增速"渐渐远去,中国经济似乎又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宏观经济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1.8%,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且低于3%的通胀警戒线;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8%,已连续5个月出现同  相似文献   

8.
弱势美元以及美国的政策导向,直接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上涨,为此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经济世界越来越匪夷所思——最能发行钞票的国家,不但没有出现世界多国遭遇的通胀压力,反而却正在面临通缩的威胁。这个国家就是美国。这一现象值得高度  相似文献   

9.
邢磊 《中外企业家》2013,(3S):21-21
中国目前面临的较高的通胀压力。通缩方面,过量的债务形成巨大的违约风险,一旦违约事件系统性爆发,信贷快速萎缩,经济增长就将放缓。通胀和通缩,两种看似对立的经济风险,却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那就是中国经济中不可持续的债务规模。本文就我国所面临这种通胀和通缩双重风险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夹杂着美国次贷危机,这一次全球通胀所引发出的问题,也许比想象中来得严重。 这次通胀是从原材料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上涨开始的。其根源,是来自于对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持续增长的旺盛需求的忧虑。  相似文献   

11.
观点快递     
■不能等到通胀来了再治“胀”樊纲提醒政府未雨绸缪关于我国经济走势,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仍未走出通缩的阴影,现在谈通胀为时过早,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却认为,我国经济已经朝着过热的方向发展,投资还在加剧,政府必须及早关注、提前调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GDP增长速度加快,今年一季度达到9.9%。受SARS影响,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1%。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将会发现:经济增长低于8%的话,就会出现通缩;高于9%的话,就会出现通胀;如果超过了10%,就会出现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经济过热的迹象主要表现为投资和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罗莱家纺面对行业竞争.通胀压力和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依然取得了年营收增长59%的良好业绩.强劲增长的背后.得益予罗莱多年来形成的战略前瞻.  相似文献   

13.
蔡玲 《经济界》2008,(4):33-35
当前价格形势有三个特征: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全球性通胀影响大,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传导累积效应加大,速度加快,价格上涨过快有国外,国内双重因素,控制价格过快上涨应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多种手段治理。  相似文献   

14.
赵先卫 《数据》2009,(7):42-43
2009年4月以来国际油价从50美元/桶的点位持续上涨,连续突破多道关口并站上70美元/桶,其中,布伦特、WTI、迪拜石油指数在5月的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2.3%、29.7%和28.5%,为近十年未单月最大涨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引起了国内对于通胀的担忧,在当前经济处于企稳并恢复时期,通胀的抬头无疑会阻碍经济复苏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网5月4日载郭田勇、蒋蛟龙的文章,指出在当前人民币加速升值、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不可高估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随着国际石油、铁矿石等生产资料以及粮食食品价格的屡创高点,国内物价水平不断攀升,整个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幅度高达8.0%。而且,通胀的成因也由猪肉、食品等少数产品推动的结构性上涨转变为目前的输入型。  相似文献   

16.
观点快递     
■通胀恐慌心理比通胀更可怕姚景源说判断通胀与否要看两个方面通货膨胀到底有没有来临?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全国企业家活动会上说,中国经济总体上说不能算过热,通胀缺乏依据。他认为,目前的通胀恐慌心理比通胀更可怕,这对经济发展很不利。姚景源说,判定是否通货膨胀的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数字正数是通胀,负数为通缩,如果正数为两位数的话,就是恶性通胀,一位数的时候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中国能不能出现通货膨胀,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价格能不能够继续上涨。去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  相似文献   

17.
史诗般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真的要减速了吗? 坏消息已经够多了。从原材料、劳动力到土地的成本都在持续上涨,挤压着许多制造和零售企业的利润,而将之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却并非易事。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的主要供货商——总部位于香港的消费品采购和物流公司利丰(Li&Fung)警告称,“一个采购涨价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对世界经济而言,这预示着由中国引导的通缩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电子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竞争也相当激烈,价格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虽说电子产品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通胀,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围市场增长乏力等因素,再加上近几年的市场火拼和价格战,中国电子行业已开始进入微利时代。  相似文献   

19.
时事聚焦     
通胀回落成定局。未来两月CPI涨幅或跌破5%。在“6%”的高位上运行了四个月之后,物价总水平终于出现明显“减速”。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  相似文献   

20.
怀疑数字     
《政策与管理》2011,(3):18-18
差一点就“严重通胀”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居住类价格上涨6.8%。水、电、燃料价格上涨3.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4.3%,住房租金价格上涨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