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及其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而在现实开发中却存在很大的不足。针对这种不平衡性,本文在旅游与体验的内在关系分析基础上。以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发为例,提出了旅游产品体验化创新的系统框架,并具体阐述了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一系列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佛山市目前区域旅游产品的供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旅游市场快速增加的需求。本文探讨出佛山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全市在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挖掘旅游产品的特色文化内涵,提出打造岭南文化品牌和武术文化品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住宿个性化、餐饮品牌化、交通创意化,创新品牌营销策略,重塑旅游城市形象。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四大特色旅游区,分别是历史文化旅游区、花卉世界旅游区、绿色生态旅游区、美食购物旅游区,促使佛山走差异化文化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旅游产品是茶文化旅游的基础,其开发、生产、经营能够极大地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在茶文化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阳市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其在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信阳市茶文化旅游产品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其发展对策,为今后信阳市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正在逐步成为人们心目中旅游的一个重要方式。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要针对旅游者向往自然和乡土亲情的多元化、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需求,开发独具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来开发地区乡村旅游的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生态资源,走品牌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互联网+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5.
杨瑞 《当代旅游》2013,(10):44-44
本文首先界定会展旅游产品的概念,介绍会展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企业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芳  翟文 《西部旅游》2022,(17):103-105
研学旅游产品是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资源能否充分发挥教育价值的重要前提。文章分析了甘肃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探讨了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甘肃近年来研学基地不断增多,产品类型相对完整,开发主体多元,研学旅游市场发展较快,但研学旅游产品在研学特征、价值挖掘和系统规划设计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同时产品开发还缺乏专业化人才。因此,文章提出开发差异化研学旅游产品、完善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加快培养研学专业人才等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甘肃研学旅游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发展到600多处,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其中,吉林长白山、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福建武夷山、内蒙锡林郭勒草原、新疆博格达峰和湖北神农架八处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网。我国自然保护事业方兴未艾,前程似锦。  相似文献   

8.
海南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王新军国家旅游局一、产品结构与投资走向海南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为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奠定厂资源基础,面对国内外市场对度假旅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度假旅游产品成为海南旅游开发的一个主要投资方向。海南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既要顺应国际上现代度...  相似文献   

9.
南海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惟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11·21”空难发生于此。空难发生在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旅游景区,属于世界首例。  相似文献   

10.
吴紫璇 《西部旅游》2022,(21):54-56
澳门非遗是东西方文化在澳门经过冲突、融合、传承而形成的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当前,澳门旅游业不断发展,但当地的非遗旅游还未得到高质量开发,未出现具有竞争力的非遗旅游产品,非遗旅游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文章从澳门非遗旅游开发入手,采用RMP分析模式,分别从澳门非遗旅游资源、非遗旅游市场和非遗旅游产品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在分析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探究澳门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开发策略,以期推进澳门非遗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炜  陈听  王丽 《旅游学刊》2013,(12):64-70
文章从顾客视角出发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顾客价值曲线分析法, 研究得出民俗旅游资源特质排序和湘西州大众旅游市场的顾客价值需求点;然后, 将两者进行对接, 构建出民俗旅游产品创新的顾客价值因子矩阵;最后, 结合矩阵分析提出产品创新的建议, 旨在为民俗旅游产品创新提供思路指导。研究表明:民俗旅游者有独特的价值需求。感民俗趣味、随性生活、猎奇、观民族风情为第一层级的价值需求, 对民俗旅游者有普遍强烈的吸引力;互动体验、城市疏离感、原始本真、赏原生美景、品地方美食为第二层级价值需求, 是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中容易被忽视却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顾客价值点;冒险、艳遇浪漫、艺术创作为第三层级价值需求, 代表部分游客群体的突出需求, 是景区构建差异化特质的突破点;购买特色商品、民族特产是第四层级价值需求, 也是游客完成一次完整旅游的补充性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2.
探析景区产品的市场化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史晓玲 《旅游学刊》2003,18(6):60-65
景区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它既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又是旅游经济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当前中国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引发了种种问题和争议,不仅触发了旅游业界的议论,而且也引起了其他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景区产品特性的基础上,认为景区产品的市场化要依据景区产品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进行,并就景区产品市场化的实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Nature-based tourism has been viewed as a large and growing segment of the tourism market. Advocates of nature-based tourism argue its potential to generate incom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benefit, while detractors fear a risk of “loving our parks to death”. Some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nature-based tourism may be declining on a per capita basis, especially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Others have detected no such trend. Nature-based tourism is a key industry within Australia, based strongly on its unique scenery and biodiversity. We compared nature-based visit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during 1998–2012 for Australia overall and specifically for the Greater Blue Mountains World Heritage Area which is adjacent to the country's largest conurbation of Greater Sydney. We found substantial declines in domestic per capita visitation, both nationally and regionally. Because visitation provides the “political capital” for parks to survive, strategies to encourage visitation should be a target for land managers. Since children foster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ur in adults, they should be part of the focus for developing diverse experiences that encourage park visitation.  相似文献   

14.
抓特色 创名牌 促进江西旅游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宜富 《旅游学刊》2000,15(3):35-39
特色、精品、市场,三者均为旅游业发展的至关因素,且相辅相成。旅游开发必须在三者最佳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本文在阐述江西绝特山水、红色摇篮、陶瓷艺术、道教文化四大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江西旅游发展战略、产业布局、精品开发、市场定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5.
英国出境旅游产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璧属  潘雪 《旅游学刊》2005,20(2):54-60
本文通过英国旅行社出境旅游产品的类别分析和价格差异对比,总结了出境旅游产品的5种基本特性,在产品差异原因分析时发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差异固然是旅游产品差异的主基石,但目的地接待服务水平高低反而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休闲旅游阶段,其作用胜过旅游资源本身,甚至超过了资源。  相似文献   

16.
旅行社基于互联网的产品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詹兆宗 《旅游学刊》2005,20(2):37-41
在迅猛发展的旅游电子商务中,旅行社电子商务,特别是面对顾客的B2C网络营销却境况不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旅行社目前仅停留在将现有产品上网,而这些产品并不具备网络营销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一般产品策略,比较了几类主要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特性。提出了旅行社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观点,探讨了旅行社基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几种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ports of local processed agro-food products and inbound tourism. On the one h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promotes the knowledge about local agro-food products and direct contact with them.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orts of these products, which are linked to the attractiveness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destination, may induce international tourism arrival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respect to Portugal and some of the local agro-food products for which it is internationally known. Data for the period between 2000 and 2012 are analyzed using Johansen’s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and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results of the Granger short-run causality test reveal that a relationship exists but the significance and direction of causality differs between the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吴小天 《旅游学刊》2013,28(7):82-89
文章介绍了"艾斯特"定义从德语国家起源并传播至国内的过程,以逻辑学作为工具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因其在表述中包含隐喻而不是真实定义,可以将其认定为名义定义。其学术价值在于界定一个新的认知对象。对当前关于"旅游"定义的属概念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定义并非是关于同一个概念的定义;应科学地对不同的定义进行比较和分析。关于"旅游现象"的不同定义未必相互矛盾。正确的定义对于指导旅游发展的实践工作、引领旅游学术研究均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当前关于"艾斯特"定义的部分观点有失偏颇,它并不是一个循环定义,不应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负责。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应坚持在将其作为一个语词定义的前提下认识其与新的社会事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艾斯特"定义的学习和研究还应该在争论中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龙江智 《旅游学刊》2005,20(1):21-26
自从马里奥蒂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迄今已近百年,学术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依然呈现“诸家学说,百花齐放”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旅游学科的建构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理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途径来理解旅游的本质,并由此认为旅游研究应采纳从心理学视角进去,从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出来。整个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旅游体验。也就是说,旅游研究应该以体验作为基本视角。最后,本文以此为根基,构筑了旅游学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