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加快改革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根本保障回顾前两次(以抑制经济过热为方向)的加强宏观调控,或许能够为我们2005年的政策取向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1988-1989年中国经济出现过热局面,并为此实施了宏观调控。当时,不仅在经济上实行了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双紧”,而且在政治和经济上实行了“双紧”。也就是说,在宏观经济政策全面收紧的同时,改革的步伐也全面停止。其结果,投资者信心迅速下滑,经济出现大的滑坡。1992-1993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过热局面。中央政府不得不于1993年下半年开始加强宏观调控,并出台了著名的“16项紧缩措施”来抑…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复苏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急剧动荡,并进而冲击到国际贸易和各国实体经济部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欧美等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严重不足、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短期内难以出现强劲复苏的势头.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纷纷实行紧缩政策,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总的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些风险因素正在累积之中.  相似文献   

3.
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市场价格和投资投机组合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美元汇率的波折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跳跃,导致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价格调整.2006年国际金融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经济错觉、政策错判、价格错位和市场错配4大错点.面对2006年国际金融错点引起的变化以及未来的风险压力,2007年以及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值得思考的是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这种因素将会刺激2007年国际金融价格指标出现跳跃性发展趋势:外汇市场将呈现跌宕扩大趋势;股票市场将呈现全面上涨趋势;黄金市场将呈现上涨与调整双向趋势;国际石油市场将呈现上涨趋势强化可能;市场利率将呈现紧缩政策与不同步效应.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企业以至于居民个人对货币政策的反映不敏感,不管是扩张的政策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经济金融运行按照其旧有的惯性不为政策所动.本文以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新疆的实施效应为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障碍,探索疏通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渠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不足,在实际运行中,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出现了大量的问题。通过运用总量指标、结构指标、社会保障指标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对经济适用房发展建立中存在的区域分布、供给、价格方面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金融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房地产产业信贷)以及对消费信贷(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两个路径入手,分析紧缩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干预经济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当社会总需求不足,价格水平持续下跌时,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我国自1996年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也面临着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旺的矛盾。在货币政策效果不很明显的条件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主要阐述了实施这一财政政策的依据,内容和特点,并对其效果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的利率市场化经验的分析,探讨了短期利率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其中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遇到两次石油危机,其国内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滞胀"经济情景,短期利率受通胀高居不下的影响一直保持高位,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过程,由于价格管制得当和货币紧缩政策的良好运用,利率市场化期间通胀基本一直保持下落,短期利率也随CPI下落而下降。根据国际比较研究并结合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本文判断我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短期资金利率水平并不一定维持高位。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状况不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造成的“体制性收缩效应” ,而是经济转型期的“紧缩效应”。经济转型时期的主要特征 ,转型时期的紧缩分析。解决转型时期紧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消费物价指数大幅回升,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投资热.笔者认为,当前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只是经济增长从低位均衡向中位均衡转换过程中的暂时失衡.由于主要的瓶颈因素有可能在近期内缓解,新的均衡已经在形成中并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因此,出现真正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现实可能性并不大.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存在重大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不确定性冲击的现实可能和外部预期,客观上存在从中位均衡向低位均衡复归的可能性.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过热与与否的判断和应对,而是对政策目标进行新的权衡和排序,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物价水平的重要性之间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在短期可能偏热和中长期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意外紧缩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在一系列紧缩调控过程中,对资金的宽松度极为敏感,收益率在一次次的加息过程中不断上行,仅在2011年4月份调控预期趋弱、资金面出现宽松的情况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行情。而2011年6月创新高的物价以及一系列紧缩调控政策使得债券收益率出现了快速上涨,债券市场的拐点是否就此到来或者仍将呈现振荡格局,此时此刻值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稳定,银行都在实行信贷紧缩政策来降低风险,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开展能够降低单一企业信贷带来的风险,凭借这一巨大优势,诸多商业银行包括一些区域性的农商银行也通过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方式进行转型.本文从供应链金融入手,重点介绍农商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同时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言以蔽之,就是竞争不足与信用紧缩之间的恶性循环。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关于金融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终于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温和通货膨胀”时期,但与此同时,价格运行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只有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价格运行的结构性特点和成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理性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总量政策、改革政策和外汇政策调整,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恩斯革命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批判了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萨伊定律”,在三大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发展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并提出了政府干预的政策主张。在凯恩斯以后,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主张将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在政策上大力推行需求管理。以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为代表的“后凯恩斯经济学”坚决反对这一做法,在理论上主张将凯恩斯经济理论和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在政策上倡导实行收入再分配政策,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公。八十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又出现了所谓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学说引入工资和价格粘性理论,重新说明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逐渐转入萧条的大背景下,伴随着2007年中国经济出现的通货膨胀,中国宏观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波动。为了有效的降低这轮通货膨胀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央行已经采取了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在内的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已经为2008年的经济运行和发展定下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格调。但是,面对逐步攀升的CPI指标,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演变过程及主要内容,分析了政策实行五年以来的得失利弊,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完善和改革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逐渐转入萧条的大背景下,伴随着2007年中国经济出现的通货膨胀,中国宏观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波动.为了有效的降低这轮通货膨胀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央行已经采取了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在内的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已经为2008年的经济运行和发展定下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格调.但是,面对逐步攀升的CPI指标,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滞胀风险”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做出“中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的推论。在互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经济的“滞胀风险”特征做了全面研究。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面临劳动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长下滑、资源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除了央行已经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和住房“国十条”等措施外,提出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央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放权让利的政策,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中央经济权威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经济工作中的失误和不正常现象,陈云提出要加强中央经济权威,并论及了加强中央经济权威的具体措施:货币的发行权要集中到中央,中央财政收入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70%左右。陈云加强中央经济权威的思想在实践中被采纳并产生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