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晓东 《中国纺织》2006,(4):131-131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一个历史-h生的高度.从这个高度回望世界知名品牌的诞生历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功打造品牌的点点滴滴。近一百多年来.从世界角度看,品牌的经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阅读这一份历史.每一个人都会意识到:企业品牌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图通过“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来宾现品牌的腾飞是绝无可能的,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作为服装行业的“例外”,例外用其20年的独特发展历程,不断刷新服装品牌所能触摸的人文高度,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的品牌之路。借助例外20周年系列活动,我们得以窥见另一个例外:她并非标新立异、孤芳自赏,恰恰是以一种更贴近人心的方式与社会产生无数的关联。例外的20年不仅是一个不断坚持通过服装创作叩问内心的过程,更是一段不断坚持让世界听见中国自主品牌声音的征程。  相似文献   

3.
肖琳 《中国纺织》2009,(4):44-47
参加品牌大奖颁奖典礼的人,每人都可以拿到一本“画册”,里面是2007-2008年度服装品牌大奖各奖项提名品牌的介绍,还有一系列著名的油画。翻开“画册”的第一页,却只有卡尔·马克思的一句话: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创办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了,人们将它称为“黄金五年”,为了纪念“大奖”第一个五年历程,组委会特意将本届颁奖晚会现场选在世纪剧院——第一届的举办地,这是一种纪念,也是一个交代。 五年的时间,见证并记录了服装品牌的发展,曾经的懵懂,昨天的辉煌,还有今天危机下的忧伤。五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品牌的成长来说很长,对于一个品牌的积淀来说还很短。五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也总该有收获。  相似文献   

4.
张伟 《汽车观察》2011,(1):138-138
对于自主品牌我们需要鼓励,企业做车和资金积累一样,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2007年,我作为评委第一次参加了“爱我中国车”评选活动,担任麇鹿测试的主考官。时隔三年,再次回到“爱我中国车”的测试现场,真可谓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5.
在盛事如潮的2008年,中国汽车业在经历了一波高速发展后,可谓再次步入了—个多事之秋。风起云涌的90年代末,辉煌灿烂的二十一世纪初,充满机遇的市场环境和广阔前景,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品牌入驻中国,同时也带动了国内的一批自主品牌的壮大。在一番繁荣景象之后,中国汽车业也正经历着从快速成长的少年到成熟稳健的中年的艰难过渡。  相似文献   

6.
袁剑 《董事会》2005,(6):56-59
品牌时代的到来 根据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信)的研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轿车市场经历了车型时代和渠道时代两个阶段,在2005年则迎来了“品牌竞争时代”。通过品牌塑造差异化将成为汽车制造厂商的市场营销的新手段。品牌时代的到来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7,(8):81-82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背后.一定有着一批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在今天的中国尤其如此。基本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的许多大企业都是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并没有真正经历市场残酷竞争的历程。为什么我不看好目前一批所谓的著名企业.原因很简单。目前这批著名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靠“特殊资源”.比如上市.比如地方政府支持.比如银行支撑等等非经济因素红起来的.而不是真正的在“WTO”下成长起来的。第二.在加入WTO后.中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而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基本是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繁荣是一个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把根留住——中国汽车要有中国的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2月16日,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轿车下线后,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是一丝的惊喜。然而,欣喜之余更多的却是忧虑。回顾50年的轿车工业,20年的合资之路,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霸主”似地占据着国内市场,而真正属于我们的品牌──“红旗”却难以猎猎招层、“上海”轿早已难觅踪影,“中华”刚刚才上路。在WTO日渐逼进的今天,“要不要我们自己的品牌轿车”,“如何发展我国轿车工业”,再次成为国人争论的焦点。对此,有识之士疾声呼唤:中国汽车工业要壮大,必须走树立自己品牌的道路,否则,只能…  相似文献   

9.
在充满了无限商机的CHIC2016春季展上,世界各地的优秀品牌与企业集结于此,更具成长价值与开拓潜质的中国服装新锐品牌也参与其中,令人期待不已。在中国服装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批批优质的成长型品牌崭露头角。为激发这类新锐势力的发展,两年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与中国服装协会在CHIIC推出“中国服装新锐品牌展区”。在CHIC这个充满着商贸合作机会的专业展会中,流通分会为中国服装的新锐品牌提供了展示自我的难得机会。本届展会,新锐品牌展区将以更大的面积和更优质的品牌再次出击,呈现出优质本土品牌转型升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汽车观察》杂志推出中国第一个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的时候,为自己定了一个当时看来颇为大胆的目标:只评选5年.理由是"当自主品牌产品在总量上超过洋品牌的时候.我们的评选甘愿寿终正寝"。换句话说.这个为自主品牌的成长而生的评选的未来.与当时的自主品牌一样.在一开始就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崛起,必将随之诞生一批真正的世界级品牌,只不过我们还在路上.此时认真地梳理和思考一下品牌的逻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成长.3月20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为什么中国已经是第一大出口国,却没有很著名的品牌呢?我为此感到惭愧.作为主管贸易事务的政府官员,陈部长对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自然非常敏感.实际上...  相似文献   

12.
3月18~20日,第23届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2015)将移师上海虹桥新落成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CHIC与中国服装行业风雨兼程、一路同行,CHIC的发展和变革见证了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也折射出本土品牌的转型历程.CHIC2015,新锐品牌展区将以更大的面积和更优质的品牌再次出击,给CHIC的品牌家族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何谓新锐? “中国服装新锐品牌”是以流通分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历年推出的“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为核心基础,依托于各大服装专业市场、产业集群成长与发展起来的优秀实力型品牌,是处于创业期、成长阶段的自主服装品牌,具有创新、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实力,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后起之秀,是中国服装的新锐力量,在品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成长潜力和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3.
肖琳 《中国纺织》2010,(5):97-97
辑里世博情缘 今天,当我们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以主人的身份,参与这场盛会之时,心中的骄傲,不言而喻。而当我们回到第一届世博会,那份骄傲犹在。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由上海商人徐荣村寄去的十二包产自南浔辑里的”荣记湖丝”,获得了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的金银大奖。“荣记湖丝”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  相似文献   

14.
《纺织服装周刊》2016,(34):27-27
“让每个人尽享时尚的乐趣”,这是太平鸟的品牌使命,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引以为傲的一句宣传语。作为国内知名时尚服饰品牌“太平鸟”的创始人,张江平从创业开始就在为实现这个使命而不懈努力。
  过去的20年来,张江平带领太平鸟与时俱进、敢于突破,不断自我颠覆与创新;他以梦为马,梦想创立“时尚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助力于中国时尚事业的飞跃,更为“炫彩民生”带来了一股新的时尚活力。  相似文献   

15.
记者:我国“入世”后,企业在战略上面临“做品牌”还是“做世界工厂”的选择。当前,全国企业都在力图重塑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么,锡柴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定位呢?蒋彬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在谈柴油机行业发展前景时讲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中国的柴油机行业正面临无情的选择,要么被淘汰,要么在二、三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别无他途。”要作好“入世”准备,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企业要在“做品牌”还是“做工厂”中作出战略选择。而我们锡柴就必须要创自己的品牌。然而,目前我国的轿车和客车在质量和技术上还不如国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2006,(7):42-42
6月1日,中国品牌自主创新战略研讨会暨《中国领军品牌丛书——波司登旋风》首发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该书共计45万字由著名品牌营销实战专家张鸿雁撰写,全书以高德康的成长进步和波司登的创业经营为主线,以激越的诗情和细致的笔端记录了一个村办缝纫组发展成羽绒服行业至尊的三十年艰辛创业轨迹,据悉《波司登旋风》是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领军中国,创新世界——中国领军品牌丛书”第一部,也是中国羽绒服行业唯一人选的品牌传记。  相似文献   

17.
1989年,在中国服装界品牌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杉杉品牌的创始人和缔造者郑永刚发出“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的誓言,率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十六年来,杉杉一直作为中国服装界的龙头企业,引领中国服装业的产业方向。1990年提出无形资产经营理念,1992年构建起当时全国最庞大最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1994年斥巨资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1996年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1999年按国际最优营销模式进行特许经营的改革……杉杉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服装品牌,享誉天下。不仅如此,在成长的16年,杉杉还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着中国服装业界先导性的产业理念。从“名牌战略”、“设计师品牌”、到“无形资产运作”,面对后配额时代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郑永刚又率先提出了“多品牌,国际化”中国服装品牌运营新思路。从郑永刚有关杉杉多品牌国际化探索的发言中,我们不仅领略到,先进理念对于一个成功品牌的推动作用,也意识到中国服装企业在创品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误区。今摘其部分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西 《中国纺织》2007,(1):152-152
前不久,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代表处传出消息.来自广州的品牌“例外”将代表中国参加明年的巴黎时装周,这是继北京“吉芬”品牌后第二个参加巴黎时装周的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19.
许森林 《化工管理》2004,(11):12-14
近年来,品牌已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我国政府和各界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品牌事业的发展。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里面,就明确地提出了:“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表明,大力发展我国的品牌事业,已成为我们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0.
孟雅丽 《中国纺织》2007,(1):120-121
近来,在媒体上频频见到一个标注是“中国本土第一个服装奢侈品牌”的服装品牌宣传。实际上.这是一个老外带领一群西方的团队,却用中国的设计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中国本土品牌:而在国内市场,许多国内知名的服装企业旗下运作的几乎都是起着洋名的新品牌,更有征“多品牌国际化”的路线下引入和开发将近20个国际品牌的杉杉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