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卢飞 《魅力中国》2013,(31):295-295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力量,尊重馆员是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必需的,“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是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因此,尊重理解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关键。只有尊重理解馆员,才能激发广大图书馆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潘煦 《魅力中国》2011,(14):265-265
西部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西部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阐述,提出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高馆员素质等方面的一些建设意见,以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何华 《黑河学刊》2001,(5):68-69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图书馆馆员队伍整体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馆员队伍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从而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彭文凤  徐珍珍 《魅力中国》2010,(29):215-215
随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信息需求的提高,具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在图书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中分析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类型及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最后研究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图书馆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晓玫 《理论观察》2004,(2):111-112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实施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最具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应采取相关措施,建立起有效的精神、物质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馆员的内在潜能,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杜霞 《黑河学刊》2013,(8):153-154,156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基础。在图书馆工作中做到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处理好馆员与读者、馆员与馆员、馆员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就能不断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推动图书馆工作更好服务于社会,使图书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马兴 《黑河学刊》2011,(6):190-191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青年馆员的职业规划,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良好的规划能达到馆员与图书馆的"共赢",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智慧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智慧馆员是促进智慧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馆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校馆员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研究高校馆员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角色的转型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馆员的角色转型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在智慧环境下高校馆员面临的信息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进而对提升高校馆员胜任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图书馆正从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变的背景下,传统馆员如何向智慧馆员转变,成为构建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人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图书馆智慧馆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智慧馆员的能力培养以及如何开展智慧服务等方面介绍智慧馆员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员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知识结构残缺不全、开拓创新热情不高等问题,离新世纪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相距甚远。新世纪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必须适应新世纪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生馆员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笔者长期从事指导、帮带学生馆员工作,从具体工作出发,对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同行,进一步提高、改进学生馆员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况及在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并探讨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阐述学科馆员的概念、学科馆员制度的兴起和发展,探讨了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红花 《发展》2010,(1):94-95
馆员是推动现代图书馆发展,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最活跃、最积极、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图书馆只有通过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建立读者信息反馈机制、强化薪酬的分配制度和确立人力资源投资的机制,才能有效地激励馆员成长成才,实现其自身价值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之后,又有30余家校图书馆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本文概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和方法,以求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得到长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是图书馆与馆员之问的心理纽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管理者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和影响。图书馆要处处为馆员着想,馆员也要体谅图书馆在市场竞争中的难处,调整自己的心理契约,共建和谐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于淼 《江苏科技信息》2024,(5):89-93+101
学科馆员制度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每一次学科馆员角色的转变都意味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图书馆职能的提升与延展。文章对国内外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和图书馆学科馆员这一角色的发展脉络、含义界定进行了梳理,以此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情况、学科服务开展情况、学科馆员专业能力要求、用户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终构建出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体系培养模型,同时为其职业发展路径提出规划。  相似文献   

18.
吉云 《江苏科技信息》2012,(12):45-46,48
文章介绍当前图书馆馆员素质的现状,指出当代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探究提升馆员素质提升的途径,希望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馆员科研素养的提升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提升业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了解郑州大学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文章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郑州大学图书馆2000—2021年CNKI数据库中的525篇学术论文产出进行了梳理,分别从论文的发文量、发文作者、期刊分布和主题分布等方面探讨了郑州大学图书馆馆员的科研态势,并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调整人员结构、培养科研能力、构建科研氛围等途径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图书馆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了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的对策:加强馆员的自身修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馆员要进行自我调节;学校要重视馆员利益上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