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西北江下游,北距广州38KM,西北距佛山25KM,南距澳门78KM,东南距香港127KM,历史上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桑基鱼塘”农业基地,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被誉为广东省“四小虎”之一。  相似文献   

2.
徐颂 《特区经济》2005,(8):109-111
广东英德市地处北纬 23 8°~ 24 6°,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境内有北江、连江、翁江三大水系和 16条支流.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20 7℃.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属广东省经济久发达的地区.英德总面积 5671km2,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辖 33个镇,一个文化旅游区,现有人口 101万,市区约 10万.英德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岭南文明古邑,古称英州,以盛产英石得名.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  相似文献   

3.
1994年6、7月间,广东省遭受了特大洪水侵袭,北江洪水汹涌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处堤围出现险情,数以万计军民昼夜上堤抗洪抢险,与天公进行殊死搏斗,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稳定、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是确保水资源的关键。本文就从这一视野来考察“大珠三角”与“红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关系,进而提出东江、北江流域统筹发展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呼唤社会科学积极探索──—“广东省首届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而又充满希望的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从历史经验看,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往往会带来社会科学的大繁荣”。“社会科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是大有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宇  曹前程 《珠江经济》2008,201(5):25-33
本文将传统的两部门模型运用于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中,将广东省区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空间单元。通过对广东省最近17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在劳动力转移和资本推移的双重条件下,威廉姆森“倒U”曲线在广东省是基本上存在的,并以此为基础,对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从而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不再决定于该国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是决定于其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省的经济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全省的第一大经济增长点,但广东省的高技术产业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低收益、低技术”问题尤为突出(陈朴、蔡兵,2005),这必然会影响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四会到处西江、北江、绥江下游,城区距广州68公里,肇庆62公里,是广东侨乡之一,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范围。全市总面积1257.6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人口38.4万。其中城区面积128.2平方公里,人口16.4万。 四会是广东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始建于秦始皇时代,当时幅员辽阔,因  相似文献   

9.
梅花村位于我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是北江流域韶关段农村的典型代表。该村靠近韶关市区,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综合开发价值,但目前旅游综合开发程度较低。建议村委应当合理布局农村结构,利用当地环境优美及平地面积广的优势,将本村建设成公园式度假村。  相似文献   

10.
刘权 《特区经济》2005,(6):39-40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首次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明确区别开来,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框架基础。广东省于2003年9月召开了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2004年12月15日,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南方日报》上公布《广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将文化产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这一政策性文件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构成社会资本进入广东省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深入理解这一机遇并有效予以应对,对于省内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陈勇 《河北经济研究》2006,(9):19-19,26
珠三角是在广东省处于龙头地位的经济板块,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被经济学家们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二极。为了深入了解珠三角的发展经验,按照预定计划,我们京津冀发展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由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史利国带队,于本月18日出发到珠三角进行考察。第一站到广州,于19日先后同广东省发改委、经贸委、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局以及广州市有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深深感到,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确实名不虚传;为了加快珠三角的发展,广东省的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工作思路更给人启迪、令人深思。广东省的同志们介绍,广东省对珠三角的工作指导上,现在实际上是在“小珠”、“大珠”、“泛珠”三个层面进行的,正是由于工作思路的不断拓宽,才确保了珠三角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三重压力”的大背景下,全面了解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状况与纳税服务优化逻辑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税收现代化体系建设。本文以纳税服务存在的优难点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为研究对象,助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通过横向对比,不同地域对比,综合分析广东省目前纳税服务痛点、难点,并基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背景,从科技、服务、政策、宣传、业务、跨境六个维度给出相应的措施,以此助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乃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7日至9日,“2007年广东省、市老促会理事长座谈会”在云浮市召开,被与会同志亲切称为“广东头号品牌”的林若同志赢得了热烈掌声,林老是广东省原省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是十七大广东代表团唯一的老同志代表,现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长。 多少年来,林若一直令老区人民崇敬。崇敬林老,不仅仅因为他曾经担任党和政府的高级职务,也不仅仅因为他作出了卓著功勋,更多的是因为他心中永远装着人民,他以自己的崇高品质打动每一个人。 《源流》杂志总编辑林文强对林若同志进行了采访。本刊现编发这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要准确地解释“西江”的详细概念并非易事:辞典上的条文是“珠江干流,在广东省西部,上源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到梧州纳桂江,入广东省境始称西江。出高要羚羊峡进入珠江三角洲,在三水与北江相通,主流由磨刀门人海。全长2129公里,流域面积34.57万平方公里。”文中之意,西江即代表珠江主体,其含意早已超出粤西范围。在许多广东人们的心目中,西江逶迤在省境中部大地,其“西”字所指,乃珠江三角洲之西,并非粤西地区。因为,粤人口中习惯的“粤西”,是指西南部茂名、阳江和湛江地区,西江所经的肇庆地区,充其量只能是中西部的边缘地带。实际上,这是一个地理常识上的偏差;从地图上的经纬度划分可知,西江流域恰恰是广东省的正西部,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粤西之江。只是由于广东地形缘海岸线曲折起伏成西南——东北狭长的形状,才使人们产生错觉。真正属于西江名下的河道并  相似文献   

15.
北江,唐宋时代的黄金水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深 《珠江经济》2007,(1):62-67
北江过往商品甚多,北江流域自然成为岭南地区税收最重要的来源地。北江上,除了运送官货的官船外,民间商船更是舳舮衔尾、络绎不绝,宋朝在北江沿线设置了许多征收商税的税卡,向商人征税。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老促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方针,从2002年至2004年3年间,共实现改造老共小学3548所(每所建筑教学楼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的浩大“民心工程”。投入改造老区小学资金总额为16.74亿元。这是新世纪之初,广东省老促会为老区人民办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200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部产学研合作。五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机制和模式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的合作,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广东省中长期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抓手,对其周边城市的发展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湛江市作为广东省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的几大港口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等特殊战略地位的城市,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良性发展效应,积极融入,与周边城市乃至海南实现贯通整合,推动整体城市资源结构的优化,加快城市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是我国铝型材加工、制造大省,同时又是铝的消费大省。广东省的铝型材生产量占全国50%左右,铝板带箔和铝铸造在国内也处于重要地位,整个广东铝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已形成具有明显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业。尽管广东省铝工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韩春剑,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1967年7月出生,广东雷州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经济师。韩春剑先后荣获“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2010年三度被评为“中国城商行年度人物”、“2009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度广东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12年8月,增补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第十五届理事会理事;2013年2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