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能源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在国际能源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主动谋求国际能源合作,选择合适的能源战略.文章指出,中国应建立能源储备战略、能源开发战略及能源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2.
对中日两国能源基本形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国的能源形势都很严峻。一是两国都需要进口大量石油、天然气,而且中国的需求量还在日益增加;二是两国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对象地区又都集中于同一中东地区,这就容易使中日两国利益直接发生冲突。再加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都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与交往进一步加深,中国加大了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这引起了日本的不安,日本将全面更新其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方面的联系,以便确保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中日之间想不竞争是不可能的,但竞争中如果有合作,在合作中与东盟国家实现共赢,使东亚走向政治、经济、安全的全面合作,早日促进东亚共同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能源合作问题上平衡在中日之间的俄罗斯将如何取向?中国又如何在俄罗斯琢磨不定的态度中把握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与经济发展,能源合作进展仍比较缓慢,不信任与波折不断成为制约进一步深入合作的瓶颈.通过应用议价博弈进一步分析中俄能源合作,并为摆脱这种困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推进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能源供应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能源的生产、运输、供应与消费均被纳入国际化轨道,全球范围内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中、日、韩三国同在东北亚地区,石油资源储量贫富不一,石油自身优势不尽相同。对区外石油的依赖,特别是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进一步增强,使中、日、韩三国均受到供应安全隐患的威胁,惟有加强合作,才能改善本地区的能源安全状况。中、日、韩三国能否找到能源合作的利益交汇点?阻力何在?本文将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开展地区能源合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合作与竞争关系的一个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治理文献对所有者与经营者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广泛分析 ,但缺乏对大股东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研究。利用博弈理论 ,本文对大股东合作与竞争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 :对于最大化自己收益的大股东而言 ,对长期收益和控制权潜在收益考虑得越多 ,则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也越大 ,而相互竞争或不合作的可能性越小。所以 ,对于上市公司和宏观管理机构而言 ,鼓励大股东进行真诚合作并防止他们通过合谋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商》2015,(50):92-93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是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与邻国俄罗斯的合作,对经营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亚太地区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1996-2013年的SITC三位数分类产品的贸易数据,研究根据产品的技术结构,将产品聚合为10个类别,分析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动因。中俄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会否影响中日的关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紧张因素;长期来看是否能够促进中日能源贸易的发展,都在实证分析中给出了答案。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对两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共同的促进作用,在巩固两国战略伙伴地位的同时,也能够刺激俄罗斯与日韩等国的能源贸易,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本文对相关数据作出实证分析有利于我国理性认识中俄能源合作,从而使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基于卡塔尔丰富的天然气储藏量以及对外开放投资的先决条件,吸引各能源需求大国家竞相与其投资合作,共同开采天然气并建立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在卡塔尔天然气开发合作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基于博弈的各个参数分析以及合作竞争理论,分析中国作为后来进入者与各能源需求大国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0.
港口之间的合作是港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在完全信息下的竞争合作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港和日照港竞争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以下结论:合作—合作策略是青岛港和日照港博弈结果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共赢结果。  相似文献   

11.
郑小勇 《商业研究》2004,(13):11-13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竞争地位不同,可供选择的竞争战略也就不同。其中,作为市场追随,在追随市场领导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市场挑战的压力。我们需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市场追随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对于竞争战略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目前我国客车市场的现状为基础,运用博弈论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建立了客车企业与同一行业参与者合作竞争博弈模型及企业与供应方合作竞争博弈模型。结果显示,合作竞争战略是一种介于完全合作与完全竞争之间的战略,在这一战略中,企业与供应商、竞争者、客户之间保持着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特殊关系。而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决定了这其中合作与竞争的比例各占多少。根据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竞争才是本战略的本质,而合作也成为企业增加竞争优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而又复杂性的形式,竞争企业之间是否进行合作创新,以什么形式进行合作创新,除了与企业规模、交易成本、机会主义倾向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技术的通用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创新中介的存在与否等多种因素有关,文章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合作创新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合作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合作与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坤 《商业研究》2004,(11):19-2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已进入我国的国外同类、同规模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这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不适应竞争国际化要求的后天原因。所以应从观念转变和发展战略入手,研究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对策。通过运用管理学中的合作与竞争理论及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理论分析在与外商竞争的过程中,按市场国际化的游戏规则鼓励企业与外商开展不同形式的联合,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能源的重要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日益凸显,国内外学者对能源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但是与能源贸易相关的成果很少。本文拓展了能源贸易分析视角,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信息完全对称的假设条件下,以中美两国为例,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探求能源进口大国之间开展互动博弈的均衡解,最后给出结论及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俄日经贸关系与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制约.原苏联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发展缓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同日本的经济关系.经贸合作被列为两国关系中的战略优先对象。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两国经济关系逐渐走出了缓慢发展期.尤其最近三年贸易额连创历史最好水平。俄日两国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能源合作和油管铺设项目上.而且这些项目全部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广阔地域。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的发展状况仍然与两国所拥有的实力不相符.双方正积极扩大两国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8.
李溯婉 《大经贸》2004,(8):30-33
在安大线与安纳线的中日石油能源之争中,坐收渔利的是俄罗斯。半路杀出的泰纳线,意味着中、俄、日能源合作又现新格局。安大线被"抛弃"了,于2004年6月30日。这天.当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与俄工业和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讨论中俄能源合作等问题时,赫里斯坚科正式宣布俄政  相似文献   

19.
2022年,美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交织。中期选举是贯穿美国全年的政治话题,拉美国家则迎来了多场大选。然而,拉美和美国的经济表现都不容乐观,高通胀、低增长困扰整个地区。能源安全甚至影响了美国2022年的对外政策。在此背景下,美国出台了清洁能源产业政策作为经济纾困计划,同时也发起了新一轮产业竞争。美国可控核聚变实验的初步成功显示了未来能源“去安全化”的可能。拉美国家推动能源国有化,但遭遇了诸多阻挠。2022年,中美能源以竞争为主,但也进行了油气贸易和气候变化领域对话。中拉油气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新能源合作潜力巨大。拉美国家目前一届政府普遍追求拉美的政治独立,抵制域外大国的干涉,是中拉合作难得的窗口期。未来,中国要积极应对美国的新能源产业竞争,抓紧窗口期推动中拉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来,中日经济合作形成了“直接投资带动贸易增长,贸易增长促进直接投资”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机制。可以说,两国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市场化、自律性发展轨道。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日之问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