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退耕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退耕实践,首先给出了退耕的广义概念———退耕即出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原因,将耕地停止耕种并将其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进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重点提出了狭义退耕,即生态退耕的概念,并从退耕的目的和出发点、耕地的概念、退耕对象的生态状况以及退耕中“退”字的含义等四个方面对生态退耕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通过比较,认为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back to Forest or Grassland,etc.是中文退耕较为准确的英文翻译。  相似文献   

2.
一、干旱少雨区陡坡地退耕种草,能较快地改善植被,防止土壤侵蚀。25度以上旱区陡坡地土壤裸露,土壤质地及结构差,山大坡长坡陡,地理环境复杂,极易遭受水蚀或风蚀,草类生长快,迅速覆盖地面,根系发达,能有效减少地面径流,防风固沙,减缓暴雨对地面冲击,防止和减低水蚀、风蚀。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全国开展生态退耕土地调查项目试点-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为例,定性与定量分析生态退耕后对经济的影响,总结出田东县生态退耕后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为其他地区实施生态退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生态退耕后,田东县粮食供给有保障,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研究结论:生态退耕工作应结合当地实际,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显现出生态退耕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退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评价耕地后备资源和坡耕地的开发利用,为西部开发生态退耕和耕地保护战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尔巴哈台山南麓牧场本来是山川秀美的良好牧场,由于盲目垦荒,超载过度,植被破坏,生态恶化,长期下去将成为一片荒漠,该文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封山育草、休牧期制、限量放牧等措施,再现塔山南麓秀美风光。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生态退耕和耕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退耕和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战略构想,并论证了一系列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林业分类经营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时期。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给林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崭新的课题。一方面是林业会计的核算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六大工程的相继启动,林业正由以企业性经济活动为主向事业性经济活动为主转化,以林业产业建设为主向林业生态建设为主转化。相应地林业会计也应从以企业会计核算为主向事业会计核算为主转化,以林业产品核算为主向林业生态核算为主转化。公益林建设项目的核算,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的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核算,已成为林业会计的重要核算内容。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生态退耕是否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本文从粮食生产的角度出发,基于“三调”数据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明了生态退耕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生态退耕虽然会对耕地面积造成影响,但由此带来的土地优化效应、生态补偿效应以及要素密集效应也会对粮食产量进行补偿,从而达到地减粮增的效果。因此在牢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统筹生态建设,对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米脂、安塞和麟游3个县的20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退耕意愿受到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交通状况、是否有村干部亲戚、农户收入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退耕应优先还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的风险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对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策本身缺陷和执行偏差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风险、道德风险、技术与生态风险以及干群关系不和谐风险严重制约着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应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竞争、质量监督等长效机制、研究退耕还林的最佳规模、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来切实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  相似文献   

12.
环京津贫困地区退耕调查分析及农户生计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京津贫困地区31个县一期退耕工程的执行状况及其对当地退耕农户生计的影响展开了实地调查,分析了一期退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危机,并从县、乡、村3个层次量化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退耕与该区域生计贫困的相关程度。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工程的实施没有加重该区域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但也未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贫困的解决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调查反映:复耕意识的存在严重威胁着退耕成果的巩固和退耕二期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所以,建议在退耕工程已取得生态成效的基础上,必须将退耕成果的巩固和解决农民生计问题相结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陕西退耕还林(草)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陕西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简要论述了退耕还林 (草 )的重要作用 ,针对陕西退耕还林 (草 )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省5个地(市)的调研,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认为退耕还林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生态经济系统中实施的工程,对国家和农户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途径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行事。并依照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要素配置的原则。从技术与政策分析的角度。提出进行树种选择、造林模式配置以及引入市场机制对接政府管理机制、增加政府财政补贴的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退耕还林,并认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都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宗旨。同时对工程的资金来源作了必要的分析,提出了小额信贷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其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会泽县退耕还林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05年云南省会泽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为据,分析评价了该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成效。结果表明:陡坡耕作减少,生态效益初步显现;退耕补助期内,农户收入普遍增加;但因工程"造血"功能不完善及缺乏规划,农户生计仍受到较大影响。有序规划、稳步推进工程实施,扶持与拓展相关产业,改革与完善林权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与技能培训等将促使退耕还林的效益得到更大程度地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06年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后续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后续产业政策,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