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集体所有权名不副实、农民缺乏对土地独立、稳定和受保障的产权等。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较长时间内可以是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2.
吕晨钟 《经济师》2020,(7):12-13
文章在对目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包括土地经济利益困局和基层政治利益困局,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模糊性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的一些建议:培育改革意识、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立法、完善配套机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褚伟强 《经济师》2009,(12):44-45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国今天及日后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遵循以下四奈规律:农地产权制度一定要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然带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和时机不可能一致,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能一刀切;科技的发展不一定就引起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也可能是精耕细作、高产高效的小农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地产权主体模糊、权能残缺的内在缺陷也不断凸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还缺乏严格的界定,未能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及其负面影响,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由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不合理,使得农地利用状况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基本制度稳定的前提之下,不断创造出新的制度供给,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政策导向下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及相关制度,以促进农地产权制度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曾世宏 《经济师》2005,(11):31-32
中国经济转型期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具有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缓冲制度变迁功能,而农地产权的私人边际调整或界定受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制约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因此,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宜大规模私有化,而应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缩小委托———代理链、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确保农地资产专用性。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中国经济转型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绩,但其取得成效的原因却莫衷一是.通过梳理不同学科对产权功能的论述发现,看似曲折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背后有着合理的经济、社会与政治逻辑,不同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都是在考虑制度实践困境、国家能力状况、国家诉求特征等约束条件下的抉择,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在约束条件下适势推进制度变革,通过产权功能的逐次释放来提升制度绩效.农地产权功能发挥整体上经历了由单一到全面的过程,经济功能发挥具有渐进性特征,社会功能发挥经历了由强制性向规范性的转变,政治功能发挥日趋自主性.在三权分置改革推进过程中,可在产权功能全面发挥的框架下推进制度创新,同时畅通社会与国家的协商渠道,及时回应治理反馈,以提升制度改革绩效.  相似文献   

8.
从产权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耕地生态环境,通过设立衡量耕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用实证方法分析建国以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民生产活动中的行为选择以及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耕地的影响不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影响农民耕种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而影响耕地生态环境.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得到提升,更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以形成农民良好的环境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农地制度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阶段农地制度不明确,严重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此着手,重新构建我国的农地制度,实行农地国有化、产权农户家庭化;农户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废除对农民的一切苛捐杂税,减免西部农民的农业税,财政转移支付全部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10.
赵峰 《经济师》2003,(2):177-178
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地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复合的委托代理安排。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不完全契约导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我国农地制度运行的低效和失序直接导源于委托代理安排的固有缺陷 ,而委托代理问题的日趋严重以至陷入困境 ,根本原因则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和农地市场制度的缺陷。因此 ,摆脱委托代理困境 ,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的关键在于明晰农地产权 ,完善农地市场。  相似文献   

11.
林国先 《发展研究》1999,(12):55-57
一、厦门特区农地制度变迁的总体走势:适度规模经营 1.适度规模经营是厦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厦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开展厦台合作,建设都市型农业,坚持市场比取向。这五项内容都离不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农地规模化便没有厦门农业现代化。(1)由于厦门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粗放经营。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45%,机耕率仅为21. 7%,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厦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采用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3.
再论我国现阶段的农地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什么要将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成国家所有制;对我国现阶段农地制度改革的八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农地产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强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而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他们在农地产权制度方面的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地委托代理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峰 《经济纵横》2002,(12):29-32
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地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复合的委托代理安排。我国农地制度运行的低效和失范直接导源于委托代理安排的缺陷 ,而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和农地市场制度的缺陷。因此 ,摆脱委托代理困境 ,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的关键在于明晰农地产权 ,完善农地市场。  相似文献   

16.
商周秦汉时期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涛  兰虹 《经济学》2002,1(4):803-820
本认为中国商周秦汉时期经历了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产权界定带来的社会较大社会净收益导致了制度竞争,加速了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显示,导致经济增长的是技术与产权制度的互动、技术革新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上限,而产权制度的保护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实际速度。从历史分析中,我们发现,诺斯早期的制度演理逻辑忽略了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弱排他性、产权冲突及其变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的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从70年代末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把农村土地按人口或人劳,优劣远近搭配平均发包给农户。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不再直接经营土地,经营使用权划归农民家庭所有,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使用自主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但是,这种按人均包、分散经营和无偿使用的农地政策,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产权主体的确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莉 《现代财经》2007,27(1):63-67,F000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产权主体的明晰与否越来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如何明晰农地产权主体,改变农地产权主体不清与缺位的现象,使农地产权主体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完整,并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张凯 《生产力研究》2007,25(11):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在实物资产使用形态方面,以土地作为考察对象,对土地产权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在价值形态方面,指出股份资本(土地合作股份)是向新社会实际过渡的形式等。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闪耀着理论的光芒,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探求农地产权多元化实现形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