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常丽 《科技和产业》2008,8(2):11-14
辽宁工业发展的关键是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存在着互动关系。辽宁要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必须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工业是台州的立市之本。在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应用工业机器人是必由之路。台州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扎实,装备制造企业在数控机床、减速器、电机等与工业机器人的整机、零配件制造方面有着雄厚的综合实力,试水工业机器人在关键零部件上有探索、在整机制造上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新建立的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疆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产业竞争力的趋势和现状,以及新疆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认为新疆具有发展该产业的潜力,应将其作为新疆工业的重点产业予以强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非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借鉴产业竞争力分析的框架,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建立了一套评价我国区域性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各地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非均衡性及各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各地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及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磊 《中国高新区》2012,(1):118-119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以高端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项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长期重点任务。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指出,“十二五”期间,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上海装备制造业是上海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上海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重要体现。21世纪以来,在中国入世和上海中博成功的背景下,上海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上海装备制造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尽快实行产业转型,即装备制造业由制造型产业转变为制造一服务型产业,成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应对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7.
陈云  姜天笑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00-207
以天津市装备制造产业为例,从专利视角出发,应用incoPat专利数据分析系统,对其重点企业2004—2022年的专利申请趋势、类型分布、技术领域分布进行分析,同时从企业创新主体、专利运营、合享价值度等角度探究天津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活力与发展特点,提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天津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05,(12):210-211
济南市于2003年12月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先进机电与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近年来,在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基础上,济南市依托本地先进机电与装备制造产业的特色和技术优势,培育了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品,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发展地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以产业集群构建辽宁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把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战略方式。作为振兴中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研究产业集群理论,构建新型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目前己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各种成本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投资边际收益进入递减阶段。因此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就业比较多等特点,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的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的装备制造业.无疑是上海实现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用区位商法初步分析了上海装备制造业近4年来的产业集中度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强化上海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产业集群是振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有效途径,但黑龙江省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为此,应推动制度创新;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中小制造业;加大对装备制造产业区的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3.
8月末,《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低技术的装备制造产品将进一步受到控制,具有节能技术的产品将被快速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国内外产业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概念,并从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产业控制力、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竞争力四个角度,33个评价因子提出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四因素模型"。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数据分析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程度估算值为45.8,处于"临界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维护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保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04,(12M):60-61
目前.我国钢结构产业的规模、装备、制造及安装技术已经或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我国钢结构产业已经步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之间都客观存在着产业梯度差异。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利用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经济快速发展。因近年来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将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石化、钢铁、汽车、装备制造、造船)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现有传统产业,是东部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加快了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中其它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支撑,浙江“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的重大战略将失去基础,工业经济发展也将缺乏后劲。因此,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研究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战略思路和目标,实现浙江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新区》2013,(7):161-161
产业类别:机器人。项目概述: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将成为未来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并将在我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要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港口经济》2012,(4):62-62
今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预计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每日220万立方米~260万立方米。《意见》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其他目标:我国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9,(10):15-15
陕西省政府根据国家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最近制定了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太阳能光伏等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研究制定了20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此振兴全省工业发展,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