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农业土地产权变更与农业转型的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经济型,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是和农业土地产权变更密不可分的。农业土地产权,是指以农业土地为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具体包括农业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和处置权等,农业土地产权属于共有产权,而非私有产权。农地产权和其他产权一样由权能和利益两部分组成,农地的权能就是农地产权主体对农地的各项权利或职能。农地产权的利益就是农地给其产权主体带来的益处或效用。农地产权具有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农业土地…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马歇尔认为:"知识是生产中最有力的发动机。"对农业生产而言,科学技术可以改造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而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知识和信息告诉经营者应该将资本投放到什么领域及如何在生产经营中安排劳动者以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但人们在研究技术、知识和信息对经济贡献时,往往忽略了技术、知识和信息必须由生产中的能动要素——人来掌握,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我国政府提出在今后20年内国内  相似文献   

3.
兰玲 《特区经济》2011,(8):150-15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两权分离,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限制,农民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农村土地斗争符合了广大农民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要求,实现了农地个体私有下的两权统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歇尔认为:"知识是生产中最有力的发动机。"对农业生产而言,科学技术可以改造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而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知识和信息告诉经营者应该将资本投放到什么领域及如何在生产经营中安排劳动者而提高的资本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但人们在研究技术、知识和信息对经济贡献时,往往忽略了技术,知识和信息必须由生产中的能动要素——人来掌握,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我国政府提出在今后20年内国内总产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与20年前的翻两番相比,当时依托的是生产关系调整释放出的巨大生产力和短缺产品市场,而进入21世纪,我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土地私有化的研究可能是解决我国土地矛盾甚至整个社会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村土地私有化研究存在以下可能性:意识形态自我纠正的需要;户籍制度为土地私有化提供了良好的分配基础;农村土地私有化后出现土地兼并的可能性较小;私有产权将能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行农业发展模式向产业化农业发展模式转换,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将出现许多新特征和新趋势,其中最根本的有:一、生产经营高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要基础和目的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益。其根本方法在于提高科技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高科技化。农业生产经营的高科技化就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我国几千年农业经济发展史表明,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不可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只有集约经营才能从根本…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农村经济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人的必由之路。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这一质的飞跃,确立适应现代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营方式,必须注重解决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解决好产业化规模经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特别是生产基地规模建设,要求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在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土地还是农民的立身之本,农民不可能放弃土地承包权。靠…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具有模糊性,农业用地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农业土地的产权既具有集体产权的特征,又具有私有产权的特征。农村土地的产权边界处于模糊状态,从而在参与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表现出合约的不稳定性。农地的控制权和收益权是产权中重要权力,在多方利益博弈条件下,土地的流转和合约的安排表现出各种不确定性。需要相应的机制的设计,来促进土地的流转和市场效率的提高,有效地制度设计可以避免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农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广州市力争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州市要把传统农业逐步向智能化、农工商一体化和环保型化的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大幅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其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本文试图结合广州的实际,就广州市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顾战涛  李晓霞 《魅力中国》2013,(29):381-38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新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90年代我国农业全面振兴的根本出路。“科技兴农”就是指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不断把现代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了适应目前世界经济新趋势和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期开辟了“科技兴农探讨”专栏,就科技兴农的战略意义、现状与对策和有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展开讨论,以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子建  陈振亚 《改革与战略》2013,29(2):82-84,113
根据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农业社会化经营方式创新,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和工业现代化条件下实施的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它具有土地产权的明晰性、生产经营的规模性、组织管理的统一性、农业要素的整合性等特点.实行农业社会化经营对于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培育经营主体、理顺管理关系和强化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农业社会化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土地使用权的回归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然而,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土地分割细碎化经营等等,农村地权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在农地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复合所有等几种思路下,农经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农地制度创新目标模式,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农地模式。本文拟对近2 0年来的这些农地模式作一综述。一、土地国有化思路下的农地模式一是土地国家所有,农民永佃,国家征收统一的土地税。实施国有永佃制模式比较具体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邓宏 《改革与战略》2014,(2):14-18,23
制度经济学强调产权制度对市场的制约作用。然而,市场真正关心的是产权中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法律意义。一般产品都包含有公共经济产权和私有经济产权,房产税改革的真正作用是调整房产中公共产权与私有产权之间的配置结构。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小产权房制度也是房地产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税改革有必要与这些制度进行统筹考虑。具体而言,房产税可以在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开始征收,小产权房可以缴纳房产税的方式市场化。同时,解决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小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房产税改革在制度水平上才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15.
傅明 《上海国资》2008,(11):74-74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产权进行利用获得资金,进一步搞活农业经济,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实际生产需求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形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此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是农地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和集体所有制的复归。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着重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不可能深入地涉及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因此与城镇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比.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不规范、不系统、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7.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生产方式今后仍是农村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但应看到,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消极一面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适应、农业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正成为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严重障碍。江苏省主抓农业的副省长姜永荣同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如今在这种制度下,农业发展缓慢,融资困难,农民增收困难,所以对土地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表明了中央推动土地制度改革的决心。资产证券化是世界信用领域、金融领域的巨大创新之一,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功能与当前中国农村问题构成了土地资产证券化实现的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两个转变的根本途径●任贵忠(甘肃省科委兰州,730030一、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打破了大锅饭的生产经营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状...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浙江工商》2001,(8):12-14
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其中的私有制企业在现阶段其产权界区也并非是清晰的,因而以办公室产权为特征的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造,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再发展必须的制度创新。目前,我国的私有民营企业的制度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个体私有经济,二是私有私营经济,三是私人产权基础上的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三种组织形式中又以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私有企业户数近52%,其资本 额占全部私有企业注册资栖比重近60%,投资者人数占全部私有企业投资者总数65%以上,所雇工人占全部私有企业雇工总数比重近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