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知春路暴风影音是真正的知春路公司,在知春路和学院路交汇处的首享科技大厦,我们搬来已经有6年光景了。我之所以相信知春路风水好,是因为,我们离开知春路,在中关村财智大厦办公的那两年,公司的日子很不好过。  相似文献   

2.
黄小平  叶静 《创业家》2013,(10):60-62
我与知春路当时我刚按揭买房买车,根本就没钱创业,于是从渣打银行贷了4万块,那位女同事也出了4万块,锐仕方达公司就这样成立了。办公地点在豪景大厦。2003年,我揣着2000元退伍费,来到北京,目的地是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2004年,在人大的网吧里我知道了qq,学会了智能拼音打字。那时,人大和北大不时有关于互联网的讲座,我经常去听。他们说互联网能赚钱,可以一  相似文献   

3.
我与知春路卫星大厦的条件也有些简陋,我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要是大风天,每天早上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桌子——大厦的窗子密封不严,每天桌子上都会有一层灰。在知春路,UC完成了从一家小公司向中型公司的转变。2007年,永福(UC董事长俞永福)带着团队在北京成立了UC北京公司,之后搬到知春路翠宫饭店对面的卫星大厦办公。我在2009年加入UC,记得那会儿北京公司才50人左右。2010年初,我们搬到了知春路边上的维亚大厦,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4.
我与知春路我们算是在知春路上诞生的企业。很多创业公司选在知春路办公就是看重这里的"学院气质"。在创业的第三年,我们离开了知春路。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大一时曾和同学做过一个团购网站,后来发现团购的事情不适合学生做,资源重,对线下太依赖,最后放弃了。这也导致我之后很不喜欢人力资源密集型的项目。后来我开始搞一些科研的东西,因为觉得团购项目不靠谱以后还可以投身科研。大二时学校举办了一次创新大赛,我跟几个同学组队做了个GPS时钟,是给运营商基站用来定时的。后来我们慢慢发现,硬件的东西没办法  相似文献   

5.
我与知春路2009年公司搬到了海淀黄庄的豪景大厦。2010年,公司规模增长,有了五六十人,于是搬到了知春路。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公司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们不在知春路,在清华大学旁边的创业楼里。随着业务发展,那个空间就捉襟见肘了,二十多人都坐不下。2009年公司搬到了海淀黄庄的豪景大厦。2010年,公司规模增长,有了五六十人,于是搬到了知春路。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公司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欣  石海威 《创业家》2013,(10):48-49
1999年,金山已经搬到翠宫饭店了,方正就在我们楼下。更早之前金山在双榆树小区的小白楼里办公。当时知春路上的386路公交车非常有名,坐386到人大和中关村办事特别方便。知春路周围有很多小区,好多同事都住在双榆树、双安这片,翠宫饭店方圆一公里内。后来我发现在西北边待惯的人永远喜欢在西北边,包括我们后来搬家到翠宫北边的柏彦大厦,迁址时候第一考虑的也是老板和员工是不是都住在周围。我们"村里"的文化和CBD的文化还是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7.
我与知春路美团一周年的时候,录过一个视频,大家回忆自己办公室的颜色。我们形容知春路办公室的颜色是灰色,可能和办公室灯光有点暗也有关系,再加上当时糯米、嘀嗒团接连上线。公司早期在五道口,先是一个居民楼,过了一段公司壮大了,把邻居也租了下来,两个居民楼并驾齐驱。可是没多久,两个居民楼也装不下了。然后就想着往知春路那边搬。公司搬过去了,但大家很少在那边住,周边吃饭地方少。不过房租便宜。2010年,我们五六十人,在知春路待了短暂的一段时间,12月过后,又搬到了海淀黄庄。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到现在,我就没有离开过知春路,而且一直都围着盈都大厦转。我的上一家公司"易查"在盈都B座,我创立的公司第一次搬家到了盈都C座,第二次搬家到了A座。在ABC三座我不但都工作过,在"易查"的时候,我甚至在7层、9层、11层、12层都待过。2008年我在"易查"负责所有的商务合作和产品运营工作。当时"易查"有点像现在的360和91,很多游戏开发者把产品提供给"易查",让我积累了不少游戏方面的资源。2010年5月我决定辞职创业,在  相似文献   

9.
和阳 《创业家》2013,(12):92-92
李彦宏这两年间改变了百度团队的行为 2009年我在刚组建的百度无线工作。那时大家都意识到移动互联网要来了.但从哪着手突破存在很大的争议。国家鼓励各个公司做高精尖的技术。腾讯的基因是聊天,  相似文献   

10.
我与知春路知春路和它周围的世界变化太快了。上大学的时候,我每次从学校回来,都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回家了,而是像个外地人来北京游玩似的。我都快找不着自己家了。我顶知春路有两个原因。我是在这条路上长大的;我在这条路上创过业。我上中学是在八一中学,知春路是我上下学的必经之路。90年代中后期,我家所在的亚运村一带还只能算郊区,知春路也是一个僻静的地方,一路上都是住宅楼。除了翠宫饭店,就没有太起眼的建筑了。  相似文献   

11.
四通8年     
王辑志  叶静 《创业家》2013,(10):47-48
我与知春路那些年里,报纸上的新闻经常是一家家新的民营公司诞生,我是被这种改革的大趋势感染而离开研究所的。四通成立的那一年,联想也成立了。两家公司曾在同一栋楼里。1984年5月,四通成立,一两个月后,我加入。当时四通有五六十人,其中有一些是知青。四通办公地点是四季青公社在中关村的一个超市。那时国内还没什么超市,生意也不好,公社从超市划出两间房给四通作办公室,靠里的墙边放了几个保险柜,一张桌子,几把折叠椅。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走就走"与"奋不顾身",不仅是携程移动营销所传递的精神,这位学者型企业家也想借此寻找自己回归携程的意义。灰白格子衬衫搭配藏蓝色绒布套装,脚蹬一双黑色休闲鞋,梁建章就这样出现在《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面前。"我得离你远点。"刚坐下不久的梁建章,一边说着一边从沙发转移到了办公椅上,他的鼻音和打喷嚏的频率表明:他感冒了。在一个多小时的专访中,他总是慢条斯理地回答问题,偶尔还会手握水杯,身体前倾,下巴顶住杯盖,作沉思状。今年45岁的梁建章,笑起来仍然像个阳光的IT男。正如他的下属们  相似文献   

13.
2像人人这样的公司都活得不太容易,小公司还怎么活?去年我们刚上市的时候,有一个季度稍赚了点钱。这好日子也没过几天,等到二季度,智能手机又火。我说完了,又要开始折腾了,又到圈地的时候了。移动互联网的圈地,这个过程其实特别折腾也特别累,你的  相似文献   

14.
陈江宁  叶静 《创业家》2013,(10):46-47
我与知春路1997年,我加入航天金穗公司(航天信息前身),干起了与汉字系统没有太大关系的税务系统软件开发。航天金穗在翠宫饭店对面,马路边的那个角上,从事国家金税工程税控系统的研发,首批员工也都来自于相关的科研院所。1994年我停薪留职,加入天汇公司,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开发天汇汉字3.0及3.1。那时搞中文的主要有两拨人,其中鲍岳桥、简晶和我做Dos。鲍岳桥是UCDOS的开发者,简晶则是"中国龙"的开发者。王志东,廖恒毅搞中文windows。廖恒毅在中文之星,王志东在四通利方。  相似文献   

15.
陈曦 《创业家》2010,(1):80-80
移动互联网市场是创业者的天堂,移动互联网市场也是创业者的地狱作为一个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坚持超过5年的创业者,我的公司走过了百宝箱、梦网、短代、freeWAP网盟、内置等不同阶段。这两年在各种论坛总能听到有人说"今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或  相似文献   

16.
吴丽 《商务周刊》2008,(23):164-165
"我们公司原来在农村待过一年,吃住都在农村。虽然现在搬到城市里来了,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室。"酷6网CEO李善友笑着对《商务周刊》说。记者见到李善友时,他正和员工们坐在一起办公。"咱们现在待的会议室也是刚刚为我开通的。"李善友环顾了一圈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尽管这里只有一  相似文献   

17.
邓超 《创业家》2013,(8):23-24
做智能手表的王小彬很有底气,他之前创办过一家硬件公司、一家软件公司,以及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在被问及为什么在2011年就想到做可穿戴设备时,他说硬件离钱更近,而自己又做软件出身,对移动互联网有更多的理解。经过前期准备,2012年8月王小彬将之前三家公司的相关部门整合成了一家公司,这便是现在的映趣科技—停掉其他业务,专心做起了"手表"。在他看来,"手表"比其他可穿戴设备更有可能成为人们的标配,"看起来酷炫的‘眼镜’对人的生  相似文献   

18.
Mark原来是谷歌的工程师,现在是一家从事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业务的互联网公司的CTO。他是那种不与你谈技术你也能感受到其手段了得的极客。我与他讨论今后几年互联网的行业趋势,Mark和我有基本的共识:今后三到五年,互联网产业不是由杀手级技术而是由杀手级应用驱动的,固定终端将因为移动终端爆炸式增长而彻底边缘化(虽然不可能消失),基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网络将改变现在互联网的产业版图和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9.
董军 《中国品牌》2013,(3):26-28
周鸿祎认为,颠覆创新刚出来都是"屌丝"的市场,作为颠覆论的倡导者,周鸿祎的"屌丝秘籍"是什么?周鸿!在2012年一共打了两场硬仗:一场是与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百度,另一场是与风头正劲的小米手机。周鸿!是颠覆式创新的倡导者,也是最为积极的实践者。在他的逻辑中,颠覆式创新都是来源于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创新,而微创新则是针对用户体验的一点点突破。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08年的417万元到2011年的27.2亿元,192倍的成长率使1号店成为中国电商中跑得最快的公司。"他让我在超市等着,一等就是两个小时。见面后,连一句道歉都没有。"话中的"他",是某超市的管理员。"我"则是如今素有"网上沃尔玛"之称1号店的董事长——于刚。以上情景,仅仅发生在4年前。当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刚被取名为1号店的时候,它的董事长不仅舍弃了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的一切,而且适应了俯身低头。现在,于刚要搞清楚的是消费者在想什么。1号店已成为中国电商中跑得最快的公司,前三年成长率达到192倍,销售额从2008年的417万元到2011年的27.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