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市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已经开始发生,有几个养殖场、养殖户已发现病害,并出现较为严重的死虾现象。病虾一般规格在4厘米以上,有体色微红、肠胃空、鳃区肿胀、肌肉发白坏死等症状。经有关部门初步诊断有细菌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有白斑病毒存在。这些病害均给虾农带来一定的损失,加上周边地区桃拉病的暴发,因此做好白斑病、桃拉病等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发现病毒病暴发前存在的一些征兆介绍给大家,以便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2.
<正> 一、虾病的诊断方法 罗氏沼虾疾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要及时地发现和诊断虾病必须进行如下工作。 1、观察虾在水中的活动情况。正常的虾往往白天成群在水池深处不活动,夜晚出来觅食,反应敏捷,病虾往往白天离群,行动迟  相似文献   

3.
<正> 一、侵染病原菌及病虾症状 青虾黑鳃病主要是由弧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故又称弧菌病。镜检病虾鳃丝,可见局部组织脱落或呈空泡变性状态,并充满大量运动活泼的弧状杆菌。幼体和成虾均会感染,死亡率高。患病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多在底层缓慢游动,  相似文献   

4.
<正> 罗氏沼虾白体病是一种新虾病,该病病程较短,累积死亡率较高。2000年4—7月,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因暴发白体病而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然而在高邮市水产局徐庆登、孙桂尧等水产专家实地调查分  相似文献   

5.
《渔业致富指南》2000,(16):32-32
<正> 进入4月份以来,江苏省罗氏沼虾重点养殖区高邮市发现罗氏沼虾传染性疾病——“白体病”(暂定名),而且病情有发展蔓延的趋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请各罗氏沼虾养殖重点地区引起重视。 一、病症 发病初期,病虾尾部出现少许白斑,之后逐步向身体前部扩展,整个身体呈现白色,严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五、六月份是我国的多雨季节,又是对虾的养殖季节,也是虾最容易发病的季节,常见的有红体病、红腿病、白斑综合症、肌肉白浊病、烂鳃病、肠炎病、肝胰脏发白肿大等病;有时多种疾病同时并发。本文特谈谈雨季防治虾病的主要技术措施,供从业者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7.
刘劝平 《农家之友》2006,(9S):44-44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爆发,特别是雨后,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病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小龙虾的聚缩虫病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小龙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继而发生死亡。聚缩虫病病原为聚缩虫,病虾往往在脱壳过程中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虾的病害,以幼体培育期最为严重,成虾养殖阶段尚未发现特别严重的病害。目前对于虾病的防治还没有十分可靠的办法,因此,要从水质、饵料、环境等方面多下功夫,做好预防工作,以增强虾各个生长阶段,特别是幼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发展迅猛,2004年我市养殖面积近3万亩。随着养虾业竞争日益加剧以及虾病危害加重,很多虾农在正常养殖季节出现了“产量增加,效益没有增加”艰难局面。冬季温棚养虾是我市养虾一大特色,也是虾农养殖效益较好的季节。在我市兑淡养殖开展较早的东泗、海澄等乡镇,  相似文献   

11.
<正>高邮地区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比较发达,今年又是罗氏沼虾大丰收的一年。在整个养殖周期基本没有重大病害的发生,黑鳃、黑斑、黄鳃病发病机率也大大降低,但同时沼虾滴星病也越来越严重,有的一次拉网后出现的"滴星"现象可造成近100公斤沼  相似文献   

12.
第四节 罗氏沼虾一些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沼虾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常见病害有:丝状细菌病、黑斑病(甲壳病)、细菌坏死病、累枝虫病、软壳病等。  相似文献   

13.
《渔业致富指南》2001,(7):59-59
自1993年以来,在我国沿海均暴发了有史以来最大面积的对虾疾病,给养虾生产造成惨重损失。1996、1997两年来在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有些虾场采用高强化综合防病措施取得丰收,然而据最近权威刊物报道,直至1998年10月份前沿海养虾死亡率仍达80%左右,有许多虾场甚至绝产。因此,如何防治人工养殖的大范围虾病问题,是当今国外养虾业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内陆省份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养虾效益很高。但虾病对养殖户的困惑不少,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对此,笔者据我公司近6年的养虾实际经验,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甲壳溃疡病 [病症]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边缘呈白色,褐斑大小不定,在虾  相似文献   

15.
虾病的发生是病原体、环境和宿主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对于蓬勃发展的虾类养殖业,研究虾病的历史较短,目前对许多问题尚未完全了解,特别是虾类的病毒性疾病,至今仍不能有效治疗。因此,对待虾病应立足于“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十六字方针。只有从提高对虾体质、改善和优化环境、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开展综合防治和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才能达到虾病防重于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由弧菌引起的鳃病病虾浮在水面上游动缓慢,鳃丝轻微肿胀、暗灰色,尖端有变性坏死现象。在高倍镜下能看到活泼运动的菌体。出现该病的池塘底质污  相似文献   

17.
<正>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种种非正常游池现象,如果识别和管理不当,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掌握对虾发生游池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对于防治虾病、夺取养虾高产高效十分必要。根据我地多年的养殖经验,现将造成对虾游池的种种原因及应对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2000年4月下旬以来,扬州市罗氏沼虾养殖重点之一的高邮龙虬等乡镇陆续发生罗氏沼虾“白体病”(暂名),至6月初,发病面已达3000亩以上。该病发生后,省市县水产主管局及病害防治中心(工作站)高度重视,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实地调研诊治。  相似文献   

19.
<正> 2000年金秋,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传出一条消息:尹德栓科学养虾,一亩虾池净赚4070元。尹德栓从事养虾已经有十多个年头,特别是近几年养虾效益始终不错,周围的人无不对他刮目相看。在养虾实践中,他勤于学习,勤于对比,勤于总结,扬长避短,努力探求科学养虾新技术,在虾病流行又无法根治的情况下,不断摸索出预防虾病的一些技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93年以来,在我国沿海均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面积的对虾疾病,给养虾生产造成惨重损失。1996、1997两年来在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有些虾场采用高强化综合防病措施取得丰收,然而据最近权威刊物报道,直至1998年10月份前沿海养虾死亡率仍达80%左右,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