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快信用法制建设等,以积极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低下和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着中国国家信用的建设进程。新阶段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其需要一种新型的农村信用体系给予支撑。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和动态进行了综合评述。本文分析认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整合农户、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信用主体的利益诉求,从微观模式和宏观战略层面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村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模式出发,总结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模式进行比对后,笔者提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邹平县农合行在全县开展了信用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非凡,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阶段,对于创建文明新农村、信用村镇起到一个助推器的作用。实施文明信用工程是战略需要文明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是一项  相似文献   

5.
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系统规范的信用信息积累、抵押担保物匮乏、融资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已影响到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的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相继实施,"三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系统规范的信用信息积累、抵押担保物匮乏、融资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已影响到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的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农村  相似文献   

6.
田欣雨 《农业经济》2023,(4):104-10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缺乏统一主导,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信用评定标准不一,评定结果不互认等问题。为加快完善体系建设,建议立足现有基础,继续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为抓手,充分利用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优势及其权威数据系统平台,按照“一个平台、一套规则”的原则,统筹推进多层次农村信用创建,进一步提升我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质效。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业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基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中国在这方面依然存在农村信用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供求矛盾和保障机制落后的问题,可通过加强农村金融立法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引导民间金融以及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策略,强化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维护好农村区域性信用体系,加快当地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综合经济环境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笔者试就如何维护好农村区域性信用体系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11年)》,多次强调了乡村振兴工作中信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我国农村信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期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更是提出了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征信市场管理,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到2007年底,全国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7400多万户,评定信用农户5000多万户,金融机构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3900多万农户累计发放贷款9773亿元,贷款余额4865亿元。然而,由于农村信用基础薄弱,农户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相关制度运行尚处于初期,导致农户征信实践面临着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法律政策环境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人才匮乏,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农村担保体系薄弱,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村金融问题要得以解决,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根本改革,不仅需要建设农村金融的法治环境,而且需要进行金融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我国征信模式现状、试点地区运营状况、国外金融征信体系现状、兰考县信用体系的调查梳理,采用新颖的信用评级方式,探索普惠金融下兰考县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创新模式。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类型的农民,设计不同的信用信息采集方案,并从数据来源、共享模式等方面完善信用体系,实现地区金融与当地农民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新疆、湖南等地信用社结合实际,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构筑新型社农关系、缓解贷款供需矛盾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证明,创建农村信用工程是一项"社农双赢"的民心工程,也是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信用惠民工程既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又推动了诚信建设,改善了信用环境,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农村信用村(镇)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全新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近年来,湖南省醴陵市农信社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在全市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对于破解农户"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从农村金融供给二元结构出发,基于信用担保制度的正式与非正式研究视角,在厘清信用担保形式的内涵和边界的基础上,构建了"二元结构,四种层次,n类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认为当前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创新的核心是担保形式的创新,下一阶段的突破点是抵押担保深化和信用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信用体系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最新要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降低交易成本。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会设置较高的信贷门槛,农户也会因渠道方式等制约不愿向金融机构借贷,形成农户“借贷难”“借贷贵”局面。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可以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信贷方式转变,有效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信用的特殊性及信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存在着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特征的特殊信任,也存在着基于正式制度和组织基础上的普遍信任。按照博弈论分析,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将增加农民不守信的机会成本,完全可以促使农村信用的建立。因此,可采取多种措施,构建我国农村的信用体系:健全社会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惩信用缺失行为人、完善和发展现有的社会信用和保险系统、给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地位以促使其与正规金融联接、加强信用的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需求主体的变化、需求内容的变化和需求规模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农村金融系统仍普遍存在着对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供给不足、农村储蓄资金外流、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金融产品单一、民间金融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供给能力.其成因主要是源于农业与商业目标相悖,缺乏农村信用体系.本文认为,要使农村金融稳定持续发展,应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支持的主体,推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服务项目,积极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并适时加快农村金融市场规范化改革,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翁雯霞  谢芳  朱磊 《农业经济》2018,(5):114-116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速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是降低市场信息失灵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力鼓励新农村科技中介、金融中介、人才中介、旅游中介以及经营中介等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同时,政府层面应该从立法的角度加强对新农村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保护和规范,加强对新农村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地位,建立新农村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分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发展进入信用经济的今天,挖掘、培育和利用信用资本这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信用资本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有效整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