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第一财经跨媒体跨区域的运作,东方CJ购物项目的成功运作,SITV和百视通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等都在全国媒介领域的创新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东方卫视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的旗舰频道,作为目前中国电视媒体领域最具传播价值和品牌影响力的卫星电视之一,它被央视视为继湖南卫视之后中国省级卫视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品牌媒体。2008年东方卫视收视一路上扬,5-8月收视比2007年同期增幅高达50%-100%,增长速度惊人。 相似文献
3.
经过了2000年前后媒体集团化改革的巨大浪潮之后,电视媒体似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动荡。观念更新、资源整合、管理新政在大型广电集团内部不露声色、然而又一步不曾停息地悄悄酝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北京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广集团等大型广电集团都隐隐传出改革变动的微震。 相似文献
4.
打造省级卫视第一高度,是东方卫视在2009年提出的新标准。目前,东方卫视立足新闻、财经、综艺等高端节目资源,已逐步确立了其高端、时尚、综合的海派都市媒体定位。 相似文献
5.
在群雄纷争的省级卫视群体中,异军突起的东方卫视无疑是一个特例。就在各地卫视纷纷以娱乐或影视剧作为竞争“杀手锏”时,东方卫视依旧执著于“新闻立台”的追求。2006年元旦开始,经过整合后全新亮相的《看东方》、《东方新闻》和《东方夜新闻》等三档“拳头”新闻节目,加上8档整点直播,支撑起了东方卫视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传播骨架。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省级卫视大多在另辟蹊径,寻找自己发展的新突破点,开始从全国的罔地运动回归到自身的区位优势。在这一背景下,东方卫视采用“休克疗法”重起炉灶,辅以企业化经营,以颇具时代特色的新颖包装和海派都市媒体风格独树一帜,借助上海和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回归海派都市媒体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报道是对中国电视新闻能力的一次测试赛,东方卫视的表现可圈可点。从5月13日对汶川地震的大规模报道开始,东方卫视即迅速跻身省级卫视的第二名,仅次于四川卫视。 相似文献
9.
2007年,央视先后两次对中国省级卫视发展潜力进行评估,从品牌影响力看。湖南卫视排名第一,而收视率处于第8位的东方卫视却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10.
11.
现在电视剧可以说是电视台的当家花旦,一部好的剧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投入当然也非常惊人,其中可能存在的腐败危险等级也相对较高,怎样才能在电视剧资源的运作上获得最高的性价比?依靠收视率来判断一部剧的优劣就够了吗?通过走访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影视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拜访了中心副主任苏晓之后, 相似文献
12.
年关刚过,媒体圈热议的话题莫过于“春晚”。一方面今年已有超过10家省级卫视选择不转播央视春晚,被戏称为“地方军团集体围剿央视”;另一方面,各家卫视的春晚大战也在这个2月热热闹闹的上演。在这场春晚大战中,各家卫视看点不一,而东方卫视则凭借攻守并济的春晚节目战略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凭借汶川地震期间迅速、优秀的新闻报道,2008年的东方卫视从众多省级卫视当中脱颖而出。之后接连而至的奥运、神七发射等重要事件,更为其新闻硬实力创造了展现机会。另外,通过一系列精品剧的优化编排和《加油12008》公益活动、《我型我秀》、《喝彩!北京奥运》等综艺节目的灵活操作,东方卫视收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4.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瑟夫·奈提出国家和地区的"软力量"概念以来,对居于"软力量"核心地位的新闻传播业,就有了更为特殊的涵义。时光荏苒,电视界,特别是卫视频道,正将品牌建构提升到这一层面。上海的东方卫视,似乎更显心切。东方卫视依据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和文化渊源,将频道品牌定位在"中国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整合了旗下12个频道的节目资源和渠道资源,将其归口于刚刚成立的SMG五岸传播有限公司管理。公司将拥有新闻综合、新闻娱乐、生活时尚、文艺、第一财经、体育、纪实、音乐、戏剧、电视剧、东方卫视,以及最新成立的少儿频道的节目发行版权。 相似文献
16.
17.
18.
自2002年1月份以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对其下属的11个频道进行整合,并开始推行频道专业化的尝试。经过1年多的运作,社会反映良好,实现了频道整合的平稳过渡,丰富了上海的电视荧屏,有利于电视事业的长远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明确的频道定位、更清晰的节目构架,方便了观众收视也有利于广告客户的投播。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文广)和频道将在2004年1月1日推出新版面。这一次的版面调整,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频道定位和结构,在收视率上首先要求稳定,同时根据观众、广告客户的意见和对收视率的考虑,对部分时段和节目进行微调。这次改版是对频道专业化的强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