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房地产价格自1995年开始呈下跌趋势,中房上海指数从1995年2月的842点连续下跌56个月,直至、1999年10月的691点,跌幅达26.64%。1999年底房价方才走稳,并在2000年中开始稳健上升。中房上海指数也上升到了2001年12月的777点,累计上涨12%。2002年房价涨势得到延续,全市预售房价涨幅达到13%左右,均价约为4700元/平方  相似文献   

2.
曹敏捷 《浦东开发》2003,(10):28-29
问过许多朋友,你们购房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得到的最多答案是“综合因素”,用时下最时髦的消费观念来说,就叫作“性价比”,它可以包括房屋的经济性、适用性和舒适性等。  相似文献   

3.
小刚 《沪港经济》2004,(2):40-41
几天前,身为某报房地产专栏记者的小刚约编者在上海浦东某高档社区的会所见面,聊完后走出会所已是晚上9点多钟,但社区内十几幢高层住宅楼亮灯的房屋不过二三成。小刚说这些房子均已售罄,买了不住,可见多是为了投资,1月3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令人瞠目:“6000万‘预售’一片黄泥地”!说的是上海市宝山区某楼盘尚未开工,连房价都还没个说法,却招揽买房人面对一片黄泥地当场交付8万至12万元的“预约金”。600多套“空中楼阁”竟欲圈入6000多万真金白银,而最终的房价要两年后“到辰光”看市场行情再说。画只饼就能卖大价,上海楼市的疯狂由此可见一斑! ——编者  相似文献   

4.
房价是涨还是跌,这是上海楼市永不疲惫的话题。对于上海房价的走势,多方、空方各抒己见,买方、卖方不断地进行博弈,大家都期望房价按照自己的心理预期运行。笔者认为,在未来几年里,上海的房价既不会疯涨,也不会大幅度下跌,而是在盘整中不断上扬。政府应该体现自身的作用,使广大老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国内住房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很快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而各大城市房价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向上递增.2003年在高位房价的基础上.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售价分别上涨14.4%和15.2%,南京市商品房价格上进幅度为17.2%,居全国第二。今年1-4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同比上涨了12.5%。  相似文献   

6.
泛城 《沪港经济》2002,(9):58-59
一、市场规律决定上海楼市房价的稳步上升 1.供需两旺态势决定 2002年上半年,上海楼市继续飘红,商品房供应量、需求量创造历史新高。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商品房批准上市预售面积为1139万平方米,较上一年同期增加129%;新建商  相似文献   

7.
尚教蔚 《西部论丛》2007,(12):53-56
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住房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涉及民生的社会问题。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而形成的。199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标志着一个新的房改阶段的开始。即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近几年,住房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等成为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8,(12):18-19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月29日】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已经开始采取打折等一些激励手段来应对下降的销售额,这可能预示着中国政府采取的旨在给经济降温的紧缩信贷等手段正在发生作用。中国大陆最大的上市房地产公司万科集团,在元宵节当天宣布,将其在上海的10个房地产项目全面降价,降幅超过5%。这是该公司首次在上海如此“大手笔”的降价。  相似文献   

9.
李季平 《发展》2005,(8):43-44
近段时间,关于我国高房价的话题引起了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建设部的官员称:"房产新政"是为了"稳定房价";一些人称"让每个老百姓都住上房,在哪个国家也做不到";大多房地产商则认为,"需求就是市场,目前的房子仍供不应求,说明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行政干预不宜过多."这些观点都明显不利于急需房屋而且又买不起房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10.
林永延 《上海国资》2005,(11):20-21
10月29日,位于上海黄浦江畔陆家嘴地区的“汤臣一品”大厦以11万元/平方米天价开盘,在宏观调控形势严峻的上海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浪花。然而除了成为业内人士的谈资以外,“汤臣一品”在其后三天的成交量为零,这一方面显示出市场的理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楼市的博弈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1.
闵磊 《沪港经济》2005,(9):12-16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继续高位增长的2005年,一场针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不期而至。如果将这次宏观调控看成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博弈,那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海外资金、购房者,则都在博弈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房价涨幅大、房价绝对值高、市场交易量连年居于首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地承受了各方博弈的直接压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半年的经济状况达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房地产业也开始逐步降温,房价开始理性回归,自住型购房成了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主流。研究表明: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这种良好态势仍会持续,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促使房地产业“挤泡沫,求理性”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黄守娥 《辽宁经济》2007,(10):66-67
随着住房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的住宅需求得到很大的释放。在全国房价节节攀升的趋势下,稳定房价已成为现阶段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赵灵  关蕾 《特区经济》2005,(10):303-304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升周期形成,尽管政府相应的出台若干政策,仍然没有抑制房价上涨的步伐。有调查显示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沈阳、南京、重庆3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位居前三位,分别高达19.2%、17.7%、15.6%。全国房屋销售、土地交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02,(12):29-30
  相似文献   

16.
17.
木然 《首都经济》2006,(6):48-50
建设部提供的调查显示,今年4月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11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超过7%,其中3个城市超过10%。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16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房套均建筑面积高于120平方米,套型,价格与普通居民家庭的合理住房需求不相适应。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虚假宣传,囤积土地、捂盘惜售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为了买房。许多人负债累累,号称“百万负翁”,要二三十年才能还清此时欠下的安居债;上海人买车,得买政府卖的车牌,而且限量发行。养一辆车比养一个儿子还艰难。上海人的“痛苦指数”需要政府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总队长黄朗辉最近表示,预计2005年全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将同比上涨8.3%,这一预测已将近期国家一系列的地产新政策等因素考虑在内。他认为,8.3%的涨幅依然高于正常水平。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全国对住宅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住房结构不合理,普通住房、低端住房占比过低;建材和劳动力、能源、税收等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国内消费者观念落后,对拥有住房的极度渴望导致需求过旺,而全国提供廉租住房太少;市场信息不规范、不透明等。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2,(12):2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