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1.征地程序不合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主体权利 首先,土地的征用目的模糊不清。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征地制度存在征地补偿过低、征地权被滥用问题,需从实体方面规范征地的范围和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并构建公开、参与、高效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权,保障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并分享其成果,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妥善解决当前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征地程序不合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主体权利首先,土地的征用目的模糊不清。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用,但是对公共利益的  相似文献   

4.
现有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农民权益严重受损,征地补偿标准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征地补偿标准有待提高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征地合理补偿理论,并且研究了集体土地所有权转移价值理论、土地发展权价值理论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人土地价值分配理论.为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进行合理征地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晓燕  乔霞  梁婷  张锐 《价值工程》2010,29(13):241-243
随着1996年上海等地开始借鉴国外经验,摸索土地储备制度的同时,陕西省各地政府也于2002年前后纷纷建立了专门的土地储备机构并出台了相应的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调控土地和集约化用地的主要手段,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给相关权益主体造成了一定的利益得失。结合陕西省政府及农民等土地储备权益主体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公信力和征地补偿权益得失的分析,提出创新土地融资方式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促使政府和农民的权益达到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工作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长期以来,上海各级人民政府认真执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征地管理,为维护农民的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以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形式开始构建适合本市实际的征收土地法律制度。198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基本建设征用土地管理办法》。1987年市政府又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管理办法》(简称《上海征地包干办法》),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用必须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存在着征地范围宽、失地农民多、补偿标准低、安置办法单一、征地行为不规范等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土地管理制度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密切相关。必须加快征地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天元区在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城郊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偏低偏窄、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而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土地征收主体多程序不完备而导致操作不规范;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单一而导致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途径是适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严格规范征地行为、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着力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是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国家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农民自治组织性差、经济人政府利益驱动等。为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可采取以下措施:明晰农民土地产权,强化法律保护;创设土地发展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农民自治组织化程度,增加与政府对话的筹码;严格土地征用程序,增加征地成本,约束政府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10.
陈道能 《中外企业家》2012,(13):131-132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国家征地行为是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由于公共权力的特殊性,免不了侵害私人权利,进而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故保护农民权益必须对公共权力及政府征地行为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1.
马恒升  张丹  李文征 《价值工程》2012,31(32):48-50
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用过程,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问题。文章认为,现行土地征用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国家应在保证所有权主体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农民与其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平等交易。国家可在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由农民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取使用权转让费用。土地流转中的地价增值收益,应在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合理分配,保证农民所有权收益,体现政府规划权收益,保护开发商投资收益,实现农民经济权益的可持续保障。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同民 《企业活力》2010,(10):62-67
当前,由于农村土地的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民的合法地权和各级政府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本文拟从完善土地征收和征用法规、规范政府农地征收和征用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完善农地补偿制度、健全农地征收和征用程序、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构建和谐土地利益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在农地非农化进程中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地权及其相关利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丁丽艳 《价值工程》2014,(13):304-305
土地登记制度是国家的一项法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土地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不动产,土地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基础。土地登记是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薄公示的行为。我国的土地登记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经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根据国家有关土地确权和土地登记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注册登记、确认、发放土地证书。  相似文献   

14.
李菁  马雁 《中国房地产》2012,(16):40-47
研究目的: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基于现有制度条件、有限理性和主体学习的博弈框架,论证征收补偿标准逐步合理化产生的过程和机理,理清地方政府与征地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研究方法:演化博弈方法和图示分析法。研究结果: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的潜在价值被逐渐挖掘,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原产权主体——征地农户与地方政府会不断强化对其的控制和拥有,逐步形成以新价值体系保护为目标的产权结构和形态;2.土地新价值体系发现及形成后,地方政府采用行政征收权时会与征地农户产生激烈对抗,各主体依据各自利益诉求逐渐形成了目前征地补偿标准变化的新趋势。研究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和政府维稳压力的增加,地方政府较之前更加愿意分享土地的潜在价值,形成土地征收补偿标准逐渐合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贵  郑方 《价值工程》2014,(13):294-29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在中国,土地问题是农村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问题,关系到现代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农民切身权利,而在如今的农村中,集体土地的确权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为此,我们必须在认识到确权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农村确权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孙东升 《价值工程》2010,29(8):238-239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入手,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并从合理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已一年有余,现即将面临新一轮的修订工作,本文采用举例、归纳等方法阐述了征地区片价的内涵、意义以及征地区片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区片价及如何保障征地区片价的顺利实施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并对即将进行的征地区片价修订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conventional argumen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TDR) shifts the power of land use regulation from the state to the market is increasingly under challenge. In China, the state's grip on land is reinforced through TDR, in which the state is both regulator and player. This state-dominated form of TDR affects China in three ways. First, competing aspirations of different scales of government complicate how TDR is implemented. Although the central state promotes TDR to maintain a national balance of arable land, some local states instrumentalize it to expand their landed basis of accumulation. Secondly, TDR tends to benefit the state but not its people. It may increase the fiscal income of the sending government and lessen the land shortage of the receiving government, but sometimes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land users without land ownership. Thirdly, given the state's deep involvement in TDR programs, the key for China's TDR to protect arable land lies not so much in clear property rights or a fully fledged market as in effective checks and balances regarding the state's powers over TDR. These three observations attest to the embeddedness of TDR in 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陈明吾 《价值工程》2014,(15):310-3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西方启蒙思想家以"人权"否定"神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以唯心史观抽象出来的人性论忽视人权的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必将导致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对立,使之成为瓦解发展中国家民族精神的工具。为了更好地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批判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所衍生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