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之音12月11日】中国经济过热仍然是2006年中国政府和全球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经历了上半年经济超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中国一些官方和半官方的研究机构由此得出经济降温的乐观估计,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和政治结构中的一些深层因素表明,治理经济过热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5,(18):34-35
【台湾《苹果日报》4月21日】中国第1季经济增长9.5%,超越经济学家预估9.1%,引发中国政府为抑制经济活动过热,恐再度升息、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动区间的疑虑。  相似文献   

3.
经济过热,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 中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与日俱增,但与美国财长保尔森施压毫无关系。作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经济现已过热。货币供应增速失控、通胀风险加剧、股市狂飙和外汇储备激增促使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韩国《朝鲜日报》6月20日】经济学家们又开始争论中国经济是否再次“过热”的问题。从当前各项指标看,中国经济出现了不少“过热”的征兆,特别是股市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讲,仍能比较平稳的发展,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犹如脱缰的野马。 尽管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努力冷却过热的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近来这些措施已经不再奏效。中国央行人民银行于4月29日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0.5%上调到11%,上调了0.5个百分点。这是自4月6日之后4月份第2次上调,也是自去年7月以来第7次上调。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同经济内外失衡密切相关。要有效遏制经济过热,并避免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覆辙,中国必须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内外失衡的增长格局,以最小的代价向国际收支平衡的增长模式转型,由此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端宏斌 《西部论丛》2008,(12):20-22
中国经济在连续保持五年两位数的高增长之后,终于在2008年第三季度放缓到9%的增长率,不少经济学家预期明年的增长率大约只有不到7%,虽然这一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超高速增长,但对于中国来说确实太低了,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平均增长速度达9.8%。更有悲观的人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会陷入衰退。11月5日,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面临的GDP下行风险,国务院推出了旨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以及四万亿的投资,9日又宣布了宏观调整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8月30日】最近对“中国经济过热”的恐慌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或许就是:外国人对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的担忧超过了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9.
【日本《读卖新闻》6月8日】虽然中国经济依旧保持高速的增长势头,但是这种增长与一般的新兴国家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日本和韩国在其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都出现过贸易赤字的情况。这主要是源于经济增长所需的必要设备和资源都不得不依赖进口。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韩国和80年代之后的东南亚,为了依靠海外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更是大打赤字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继续以令人羡慕的速度增长,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1.3%。中国当局担心难以控制的增长速度会导致经济过热。摩根士丹利公司分析师谢安迪认为,中国政府担心的并不是增长速度本身,他们担心的是,这种快速增长是靠低效投资增加所拉动的。他指出,中国的不良贷款危机可能会加剧,工业产品将供大于求,投机行为将抬高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11.
【摩根斯坦利7月27日】提要:中国的宏观经济过热主要源于投资和出口两个部门的高速增长,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对于这两部门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中国的核心规划部门——国家发改委可能需要依靠行政力量,使用限制性政策以控制日益严重的投资问题。尽管这将带来中国经济的震荡,但是越果断的决策,对当前的形势则越有利。  相似文献   

12.
《山东建设》2005,(4):23-25
2004上演的“宏观调控”大戏已成为影响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也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专家们认为,进入2005年,伴随着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不同行业的表现将出现新的趋势,这些趋势及其背后的主导因素将决定2005年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法国《费加罗报》6月8日】虽然中国政府不断重申要把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但显然,仅有这种意愿是不够的。今年初,这一努力再次失败。2007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11.1%,而去年全年为10.7%。中国经济5年来一直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难以刹车。“经济过热”?最终,在这个警报发出3年后,温家宝总理最近使用了这个词,由衷呼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几个星期以来,北京感到这次光靠“可变”的经济预测都不够了,于是又频频发出警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9日早上,就在当地股市开盘之前,中国大陆当局公布了最新的全国消费物价指数。  相似文献   

15.
可怕的是滞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西部论丛》2008,(4):30-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像是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止。除1990年前后和1997年后的很短时间外,中国政府都是在为经济过热担心,考虑的是如何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候,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势头,不能不让其他国家羡慕我们这幸福的烦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宏观经济目前总体向好,但也出现了过热的迹象。2007年10月,消费物价上涨指数达到6.5%,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8.5%,当月贸易顺差为2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创历史新高。此外,股市和楼市上涨过快、流动性过剩问题至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中同内地经济已回复至增长轨道。工业生产增长由2009年9月份的13.9%,加速至10月的16.1%,消费品的零售销售额继2009年9月份上升15.5%后,10月份再增加16.2%,显示投资及消费均持续强劲。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46):12-13
【英国《金融时报》11月8日】中国的经济数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质疑,这本身是健康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切实存在。中国经济增速的幅度与精确度或许可以商榷,但在未来几年,8%到10%的实际增长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确有走向过热的迹象。从去年第四季度到2004年以来,无论是从投资增长、物价变化还是从电力、能源等消耗,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出这一点。经济过热有时需要进行反周期的调控,以防经济大起大落。但问题是,我们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调控,是法律调控,宏观调控还是行政调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已出现过热苗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