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提出我国刑法第201条偷税罪在适用上的一个疑难问题,透过该问题,笔者指出了现行刑法第201条在立法表述上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意见:取消偷税罪构罪标准的上限规定。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这次刑法修正案对原刑法201条的偷税罪进行了修改,“偷税”一词被“逃避缴纳税款’’所取代,体现了立法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回应,是法制化、人性化的又一大进程。必将对税务机关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修正案七的进步性、相关问题之完善等方面来对偷税罪进行探讨,以期对《刑法修正案七》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这次刑法修正案对原刑法201条的偷税罪进行了修改,"偷税"一词被"逃避缴纳税款"所取代,体现了立法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回应,是法制化、人性化的又一大进程。必将对税务机关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修正案七的进步性、相关问题之完善等方面来对偷税罪进行探讨,以期对《刑法修正案七》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第201条的内容进行修改,包括罪名由“偷税罪”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罪状以概括论述的方式代替以前的列举.定罪量刑的标准由“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取代了“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在程序上以行政处罚为前置等,对税收执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5.
成勇 《致富时代》2011,(7):179-179
逃税罪即以前所说的偷税罪,是税收犯罪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犯罪,其发案面广,发案率高,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现行的刑事立法、司法解释虽然对偷税罪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但还是有遗漏和不完善的地方。该文结合《刑法修正案七》,指出修正前刑法中关于偷税罪不合理的地方,并就《刑法修正案七》中对于偷税罪的立法完善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伟莅 《消费导刊》2012,(1):129-130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行窃之规定引起了学术和实践上的争议。通过对扒窃的概念界定,作者展开分析刑法第264条的表述,进而讨论第264条与第13条的关系,探讨扒窃的既遂标准。  相似文献   

7.
邓多文 《商场现代化》2008,(12):274-275
刑法第163条、第165条、第166条、第169条及之一、第271条、第272条、第382条、第383条、第384条、第385条、第386条,构成了现有刑法对高管忠实义务的调控机制。该机制存在规定的激进与缺漏、有违平等原则、过分突出犯罪数额的作用以及与犯罪新形势不相适应等立法缺陷。完善的思路是:刑法调控应与公司法相协调,实行平等保护原则,充实情节要件,增设背信罪等。  相似文献   

8.
吕晓伟 《商场现代化》2007,(15):274-275
我国刑法对于偷税罪的规定存在诸多立法缺陷导致很多情节严重的偷税行为有罪不能罚,如罪状方面的立法疏漏;数额加比例的犯罪成立标准;法定刑与其他涉税犯罪的不相协调;建议针对这些立法缺陷进行相应的修改予以完善:以单纯的偷税数额代替“数额加比例”的犯罪成立标准;适当提高偷税罪的定罪数额标准;扩大量刑情节,增加量刑幅度;增设单处罚金刑,加强罚金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作了三处大的修改,一是定罪量刑标准不再规定具体的数额;二是删除了关于"偷税"的规定,将其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自2009年10月16日起施行,取消"偷税罪",改为"逃税罪";三是增加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打击逃税犯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对于初犯,经税务机关指出后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履行了纳税义务,接受行政处罚的,可以不再作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文针对初犯免责的问题,结合相关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荣欣 《商业研究》2002,(4):137-139
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在 1997年刑法出台之前被作为偷税罪的一种手段 ,1997年刑法新增加了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四个罪名 ,由于理论界对这一犯罪研究的较少 ,在实践中存在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与一些相近易混的犯罪的牵连与竞合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正确把握各罪认定中的一些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从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和一些相近易混犯罪的认定入手 ,探讨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与几种其他犯罪的具体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韩晓光 《商》2014,(42):242-243
法律拟制对于刑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自2011年5月l目起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其中很多涉及到拟制条款,占我国刑法典整个条款的比例很高,比如我国《刑法》中第247条就提到,凡是司法者采取非法律手段向被告或证人索取证据的,比如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依法判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少判处拘役。因这种不合法手段取证导致嫌疑人或证人残疾或者死亡的,分别依照《刑法》第234条以及第232条中的规定从重定罪加以处罚。第269条还规定。凡是偷盗、诈骗、抢劫等罪行嫌疑人有暴力威胁或者已经使用暴力私藏证物、毁灭证据以及拒捕抗捕等行为的,依照《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定罪加以处罚。因此,对刑法中的法律拟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刑法第306条——判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立法根据在于,该罪行具有侵害国家司法作用的高度危险。由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该罪行应当从重处罚。引诱行为的实质内容在于使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而不在于引诱的具体行为方式,即使是诱导式询问的某些特别类型也存在构成刑法第306条罪行的余地。刑法第306条与第307条是特别犯与一般犯的关系。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藏匿、隐避证人的,属于本罪的毁灭证据的行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明知是他人伪造、变追的证据而使用的,应当属于本罪的伪造证据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背景下,洗钱犯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在我国,洗钱犯罪或者明显带有洗钱性质的案件也在不断的发生,而且有不断上涨的趋势。洗钱犯罪不仅使我国的经济秩序、金融安全等方面受到危害,而且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1997年刑法典第191条规定了洗钱罪,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刑法第191条适用特别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定罪量刑依据的刑法规范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因为反洗钱研究起步较晚,不够充分。本文立足于现实,试图从理论上找出第191条适用困难的原因,最终提出了几条完善的建议:构建新的立法模式;修改洗钱的行为方式;扩大上游犯罪的范围;增设反洗钱的相关罪名;加大刑事处罚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公布施行  为了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刑法有关条款予以必要的补充和修改。第一百六十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对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人员和单位作了处罚规定;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一百八十条、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百八十五条作了修改,对国有…  相似文献   

15.
金梦妮 《消费导刊》2014,(6):208-209
山东招远惨案发生时,现场围观群众无人上前制止。若有群众实施防卫行为,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其是否有防卫权呢?若群众实施防卫行为,致使六名施暴者或伤或亡,只为拯救一名受害人的生命,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呢?本文将从对刑法第20条第3款的性质定位出发,寻求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8)
本文根据真实发生的绑架后主动送回人质的案例判决,引发对于犯罪既遂之后实施补救这类行为进行探讨。罪后补救行为在价值上与犯罪中止相类似,但在司法实践当中刑法63条第2款酌定减轻处罚被适用的情况寥寥无几,为实现刑法机能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必要在量刑情节中定位为法定从宽处罚情节。  相似文献   

17.
《工商行政管理》2000,(9):35-37
第三条下列三种商标侵权行为 ,属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一)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二)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对本条规定的理解应结合第四条规定的内容。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设了“侵犯知识产权罪”这一类罪 ,并在这一类罪下又规定了7种罪名。其中涉及商标犯罪的3项罪名与新《刑法》施行以前我们工商系统按照《商标法》及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8次会议、2001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84次会议通过 ,自2001年4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01〕10号为依法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 ,现就办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 ,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 ,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 ,…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该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有其合理基础,司法实践中应把握好该罪名的构成要件、违法性阻却事由以及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在检验检疫行政违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检验检疫行政法律规范和刑法规范,因而构成行政违法与犯罪竞合的情况。譬如逃避动植物检疫,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行政违法行为,同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规定的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