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扩大企业规模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从我国实际来看,企业规模偏小,且产业集中度过低,这是我国产业组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壮大我国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成长素质,应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的后发外生型经济特征,在发展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盲目多角化和提前多角化。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横向兼并应是目前该选用的兼并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规模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英标 《时代经贸》2006,4(11):39-39,4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现状,制约因素,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利红 《时代经贸》2007,5(11X):99-100
本文借助产业组织理论框架,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规模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审计市场上“四大”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我国本土事务所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为了优化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作者提出了打造大型事务所和培育事务所的行业专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利红 《时代经贸》2007,5(11):99-100
本文借助产业组织理论框架,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规模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审计市场上"四大"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我国本土事务所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为了优化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作者提出了打造大型事务所和培育事务所的行业专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6)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色矿山的规模和水平情况,分析了我国办矿旧模式已经给创业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特别是矿山规模和最低工业品位方面。文章提出改变我国办矿旧模式,进而完善我国有色金属矿业规模。  相似文献   

6.
胡英标 《时代经贸》2006,4(10):68-68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理论对企业规模经济的种类、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制约因素、实现意义等作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7.
企业联盟实现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存在着内外约束,在内部存在着大企业病的约束,在外部存在着政府对企业规模的限制。企业通过结盟可以不扩大企业规模就实现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8.
企业规模经济及界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东日 《技术经济》2003,22(4):30-32
<正> 1、引言 经济学家A.Morshall 1904年在《经济学原理》中利用局部均衡理论,通过成本函数的分析,从理论角度解决了规模经济的界定问题。1959年,G.Marx和A、Silberston通过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arx-Silberston曲线,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远未达到行业规模经济的标准,我国进入WTO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也能实现规模经济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在理论上主要缺陷在于未来将外部性和空间因素考虑进去,若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行,规模经济就业两种类型,即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聚集规模经济,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看,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基于上 认识,本文提示了几种可供中小企业利用的规模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钢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几家国有钢铁公司规模壮大,同时许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面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和产量的迅速提高,作为国际上传统的规模经济行业,近年来我国的钢铁行业是否已经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基于对规模经济理论的理解、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可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规模不经济。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改革已经启动,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中,媒介信息产业将形成新的产业分解和整合趋势,以适应并进一步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人类社会高度信息化、数字化和全民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海洋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达到3,35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然而也面临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污染严重等问题,这都将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海洋国际竞争能力和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实现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整治、建立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既有经济风险因素,又有非经济风险因素。在经济风险因素中,战略选择阶段中的战略定位失误,评估实施阶段中的低估并购成本、交易方案设计缺陷,整合阶段中的文化冲突等,都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风险因素。而政治、社会、军事、法律、舆论等非经济风险因素则贯穿并购的各个阶段。要较好地规避海外并购的风险,中国企业应该系统地分析内外环境及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是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需要。本文基于Lotka Volterra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本文利用1992—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国有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本研究成果从市场规模效应视角,解释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江苏52个县市(不包括地级市市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52个县市总体的协调水平较低,表现在绝对数值偏低、所属类别较差、相互之间差距较大,在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明显的梯度性格局。最后基于52个县市所属的协调发展类型提出江苏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上海利用岛屿岸线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海是我国沿海大城市,具有较长的江、海岸线资源,其中2/3为岛屿岸线。上海市借鉴国外发展水岸经济的经验,充分利用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以及与上海邻近的嵊泗列岛岸线,建设洋山深水港,重新布局船舶制造工业基地,发展岛屿生态旅游以及建设越江通道工程等发展海洋产业,为上海建设海洋强市尽快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创造条件,并提升和促进崇明和嵊泗2个海岛县的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经济、多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洪名勇 《经济地理》2003,23(5):606-610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合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知识生产、交换和运用(消费)情况。凡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大多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多是东部省区;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省区,多属于西部省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西部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西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等角度,以行为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均为人才、能力,已经不再是资金问题,而是知识问题——缺乏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这为破解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